APP下载

陈琴华:正似华冠覆荫时

2015-09-10

莫愁·智慧女性 2015年2期
关键词:江苏省企业

华冠电器诞生17年来,从小作坊成长为业内知名企业。集团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发展潜力,都勇立行业潮头。在施耐德、ABB等世界顶级大鳄眼中,华冠早已成为搏击市场最默契的伙伴;在国家电网及五大发电公司等诸多国内行业巨头心目中,华冠是值得信赖的供货商。

“人性化管理、人格化塑造,把事业做得充满人情味……”在华冠,产品与人,俨然融为一体。在华冠董事长陈琴华爱美的心中,活生生的“人”字,早被她视为赖以成功的动力源。

做最美的梦最踏实的事

陈琴华是那种喜欢做梦却更擅长做事的人。

她有一个有趣的规划:百分之二十的梦想,百分之十的幻想,百分之七十的做事。

梦乡,梦亦香,“没有梦幻,便没了希望”。陈琴华与生俱来就有种不服气、只管往前闯的性格,注定了不会平平淡淡度过一生。1996年底,孤身在外闯荡十余年的她,带着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储备,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创业之路。

当年已39岁的陈琴华,从两万元起家,租用了区区百平方米的厂房,连她自己在内,只有三个员工。

许多时候,梦幻就似藏密的观想,只要勇于追求,美丽的图景终会神奇地出现在你眼前。

仅仅迈步5年,陈琴华就在常州高新区新建了自己的厂房,购置了当时在业内堪称一流的设备。2003年,为优化企业股本结构,她重组企业的组织机构,组建了合资企业——常州华冠信龙电器有限公司,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作坊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历史性跨越。2009年,江苏华冠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形成了以专业研发、制造、销售高低压成套开关柜和控制设备为核心,真空断路器、智能电器等为辅的集团化产业模式;同期,还投入500余万元,创建了全市首家拥有一流办公创业环境、全方位配套设施的民营动力装备制造业企业孵化基地。2012年,华冠捧回中国驰名商标……

表面上,是成功的现实随着梦的痕迹亦步亦趋。可陈琴华清楚,其实是梦的翅膀牵引了前行的方向。

在陈琴华看来,登天的梯子早已被上帝抽走,“腾云驾雾只是神仙的特权,作为凡人,只有脚踏实地的份。”

做最美丽的梦,做最踏实的事。陈琴华始终把“梦与现实”看成是一曲和谐的交响,享受着每个乐章的节奏。

面对华冠这支事业发展的交响乐团,陈琴华就似一个娴熟优雅的指挥家:该激越时,只需一个会心的眼神,整个乐池就会响起澎湃的合奏;该舒缓时,她总有本领让乐手们沐浴在轻盈的小夜曲中……而她的自如、从容,贯穿于事业发展的主旋律中。

寻“机”出击好梦凭借力

梦幻大舞台上,陈琴华的事业交响曲显得格外大气而有章法:

每一次宏观大势的跌宕中,她都以逆势前行的勇气、顺势而变的智慧、蓄势远谋的气魄,在危机中寻“机”出击。

几乎她每次大的投入,在别人看来都是“不可为时而为”。在这次持续已久的全球经济萎缩中,她又果断出手,大胆投入巨资,为华冠营造更大的舞台——全新厂区,“舞台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陈琴华的目光,早就远远投向了10年、20年之后……在华冠的青春志里,有一项令人怦然心动的梦,叫作“百年老厂”。

都说好风凭借力,陈琴华是好梦凭借力。华冠的“力”,便是科技创新。一路走来,她太深谙科技创新力量之柔绵、刚韧了。

陈琴华知道,电力应用发展经过了用电安全的第一阶段,以过载、短路、触电保护为核心,到了运用自动化解决问题的第二阶段。如果说第二阶段解决了从“不能”到“能”的问题,比如实现生产的标准化,解决手工不能做的事,那么,第三阶段就是从“能”到“优”的过程。

于是,陈琴华不惜工本,打造了一支开关设备研发制造的优秀团队。在自主创新方面,她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每年确定大课题,组成重大项目组,实施强效攻关,掌握了一批前沿、核心技术,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连续3年每年都投入研发经费1000余万元,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20余项,其中一个高端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公司建有江苏省核电1E级核电工程研究中心,相关产品已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核1E级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及核1E级高、低压开关设备产品鉴定”,并得到了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局的认可。目前,包括华冠在内,全国仅有五家企业具备AP1000、CAP1400核电1E级高、低压开关设备的投标资格……

在陈琴华看来,“科技创新力,就是持续竞争力”。她所期待的,是做最美丽的梦,做最恒久的事。

交汇与交融支点上的意境

有一首诗里说:如果不能做花,那就做女人吧。于是,这个世界因为女人而格外美丽。笑靥如花,陈琴华的脸上写满和煦。

面对风险和艰难,她并不畏惧。她习惯了设法让内心“多一份包容,少一些对抗”。面对身边伙伴的犯错,她并不急于批评。包容、忍让和等待,总让她收获意外惊喜。

在陈琴华的管理词典中,“人”是关键词。

以人为中心,充分重视人性,通过满足人的物质、友情、尊重、归属和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需求,激发员工干劲,开发员工潜能,使员工奉献忠诚。

华冠11岁那年,陈琴华给在企业工作满10年的员工,每人定制了一根30克的金条。她宣布:以10年为起点,以后每做满5年,即颁发一根金条以资鼓励。

那年,一位工作了9年的老员工恰好到退休年龄。按规定,他无法获得金条。但陈琴华记得创业之初,他勤勉踏实的点点滴滴,于是她把属于自己的那一根送给了这位老员工。

陈琴华说,比金条更可贵的,是员工对企业金子般的奉献心。

华冠还有一个“生日制度”。每月会有一天,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开生日聚会,所有企业高层都到场……润物细无声,可以设想,在那样的情景中,情感的交流、交融,已成为这个企业令人最动容的活力。

陈琴华说,人是企业的主旨,“人的发展,贯穿着事业发展的出发和抵达”。没有了人的参与,久而久之,企业势必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公司要获得大的发展,首先必须体现出对人的尊重。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感磁场,一批有着共同理念的顶级技术人员,从各地汇聚到常州,共同推动了华冠向前发展。

陈琴华善于“把别人的唯一,变成自己的唯一”。她自豪的,不是统计图标上升的箭头,而是团队日趋稳健的进取姿态。“有团队在,我们就什么都不怕。”在华冠团队里,许多70后、80后科技人员,做事认真,设计能力、服务能力都非常优秀。”

企业内部的凝聚力离不开与外部影响力的结合,企业需要与社会很好地协调。功成名就的同时,陈琴华不忘回报社会,积极为公益事业出钱出力。她曾先后获得全国杰出创业女性、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爱心捐助突出贡献奖、江苏省儿童爱心使者、江苏省巾帼创新业务带头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十大杰出女性等诸多荣誉。

陈琴华知道,“现在是一个多元社会,我们抓工作的理念,就得符合市场需要。这时候,我们就要做细分,而不是选择排斥和对抗”。再繁忙,她每年都会安排大量时间给自己充电。她的许多超前理念,让年轻人都感到惊讶。因为有大量学习和实践的体验,陈琴华知道:不同的人在一起怎么搭伙干事,发挥各自特长,这不是管理能涵盖的,是文化,其中的关键是信任。“学习别人的管理,不如学习别人的文化。”陈琴华说。

各种学习收获,让她乐在其中,至今受益。

在华冠,我们见到了即将启用的企业新标识:整体似一方书画钤印,洋溢着中国传统人文情怀;其中含蓄着三个“3”,昭示了事业发展的无穷大和无限可能;“三相五线”的结构图,暗喻着行业特征和“善用其效,尽享其能”的追求……

在陈琴华看来,做企业,不单事关技术,也不仅只涉及生产方式。创业,其实更是一种充盈意趣的生活方式、鲜活生动的思维方式。

华冠的地址,让人感到了另一种有趣的宿命:新区“泰山路”和“黄河路”的交汇处。泰山的“会当凌绝顶”,黄河的“绵长与坚韧”,于此间相融。

而这,恰是陈琴华和她的伙伴们始终追求的一种意境。

(江苏省妇联妇女发展部  供稿)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江苏省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吃火锅的发现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好办法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