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楼兰,楼兰

2015-09-10李文潇

知识就是力量 2015年2期
关键词:鄯善楼兰废墟

李文潇

今年是2015年,倒退115年,是1900年。

115年,差不多是四到五代人的历史,你爷爷的祖父,就生活在那个年代。

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中国在闹义和团,民生多艰,八国联军攻入中国,清廷向之宣战;在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和奥林匹克盛会开幕,一派繁华。而这一年,冰心刚刚出生,五四运动还要再等19年。

1900年,一座古城即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沙漠的风暴中,一把铁锹丢了

1900—这一年的三月,在中国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片荒漠上,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的探险队正在跋涉。而他的驼夫奥尔德克,把他仅有的一把铁锹弄丢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斯文·赫定的探险队穿过一片死去的树林,踩过数不清的蜗牛壳、灯芯草秸,无意间闯入几座房屋的废墟。他们发现了一些古老的木雕,以及各种残片。他们稍作停留,就继续出发,却把铁锹落了下来。

天色已晚,奥尔德克自告奋勇,要把铁锹取回来。不料,可怕的沙尘暴刮起来了,刮了整整一天。奥尔德克能成功找到那片废墟再回来吗?不必担心,他在野外生存的能力非常强。第二天晚上,他回到了队友们的帐篷旁,对大家说,他在风暴中迷了路,到了一个更广大的废墟,那里的房屋上有雕刻花纹的木板,他取了两块来。

赫定兴奋起来:“我必须要再回到那个废墟去,不惜任何代价,但是今年夏天我们要到西藏去,冬天再来罗布泊……我还得忍耐8个月。我祝福那把铁锹。”

果然,第二年,他们又找到了这个废墟的所在。废墟原来不止一个,至少有四个。这是一个被黄沙湮没了的古代城市。这里生活着什么人?他们从何而来,又为何废弃了自己的故乡?他们的命运,有没有人记载下来?赫定说:“我站在‘过去’面前,我要唤醒沉睡的岁月。纵使那只是一个弱小的民族,一个只有历史意义的国家,又有什么关系呢?”

1901年3月8日,他在废墟里发现了一个古代的大垃圾堆。他发掘出了很多废品、厨余垃圾,还有上百张写着字的纸以及几十个木简。终于,他可以“唤醒沉睡的岁月”了。

赫定把发掘到的资料和文物带回欧洲,交给专业人士研究。最后,德国的阿尔伯特·赫尔曼承接了这项工作,并将自己的研究写成了一本书——《楼兰》。

一座塔,一片片历史的碎片,在此地

赫定的发现引起了轰动,后来他又牵头组织了中瑞联合考古队,包括中国的考古学家黄文弼在内,一起进入楼兰勘察。其他一些外国探险家也曾来到此地。其中有个人我们很不喜欢,但是西方人却比较推崇——斯坦因。我们叫他文物盗窃犯,西方人叫他伟大的探险家。他对楼兰进行了文物发掘和洗劫,而且据说挖掘得不太严谨。还有一支日本人的考察队,显得更差劲,他们有进行军事间谍活动的嫌疑,挖文物可能只是作为幌子罢了。从今天考古学者的眼光看,这支日本探险队确实缺乏专业技术,比斯坦因还要差了一大截。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开始持续深入地考察着楼兰故地。

当年,赫定的挖掘是围绕着一座佛塔进行的。这座塔是一座圆顶土坯佛塔,高近10米。佛塔附近有三间房屋的遗址,被称作“三间房”。他们在此地找到了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文字清晰可辨的书简。因为墨汁里含有在常温下状态很稳定的碳,所以古人用墨来书写,可保存很久而不褪色。经过分析发现,这些书简是属于一个中国屯戍区的文件,有官方的,也有私人的。这些记载中一再提到“楼兰”这个词。无疑,他们发现的就是楼兰古城。这些古代文件中,有不少是来往于中原和西域的家书。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如:

羌女白:

取别之后,便尔西迈。相见无缘,书问疏简。每念兹对,不舍心怀,情用劳结。

羌族姑娘满怀忧伤地写信给自己思念的人,希望有缘相聚。

除了汉文书简,这里还出土了不少佉卢文(一种印度古文字)文献,内容是关于佛教的。可见,佛教当时在西域已经有较大影响力,并在楼兰与汉文化交汇了。

遗址中还挖掘出了很多别的文物。有铜钱、兵器、木雕、木制的家具,还有各种图案、各种颜色的丝绸布料。保存良好的耳环由红红绿绿的珠子镶嵌在青铜中制成,可见多彩的玻璃制品是古时候西域流通中很常见的东西。当然,还有墓葬,以及著名的“楼兰美女”(1980年出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引起人们如此浓厚的兴趣?它有什么关键的历史地位和精彩的历史故事吗?根据这些考古发现,再加上中国古代各种史料中对楼兰的描述,我们已经基本考证清楚了楼兰古国的历史脉络。

在远古时期,楼兰就有人类居住繁衍。这里挖掘出的最早的遗迹,貌似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这一时期女性的墓葬都比较豪华。随后他们进入了父系氏族阶段,挖掘出一些很好的男性墓葬,并有太阳形象出现,是一种古老的太阳崇拜。

在公元前3世纪,楼兰邦国已经建立,并与中原地区有所往来。公元前2世纪,张骞为帮助汉王朝对抗匈奴而出使西域,他曾提到:楼兰是一个“临盐泽”的城郭,最重要的是,楼兰的地理位置乃是交通要道,要到西方去,必然要经过此地;要控制塔里木的政治军事局势、保证经济贸易,皇帝就应当把楼兰握在手中。当然,汉王朝的死对头—匈奴人,也是这样想的。接下来的数百年,汉朝和匈奴就在楼兰一地展开了拉锯战,今天楼兰归你,明日入我囊中。楼兰国王苦不堪言,只好派一个儿子到汉朝去当人质,又派另一个儿子到匈奴当人质。汉朝对楼兰的外交政策颇有不满,楼兰国王只得陈书于汉朝皇帝,心酸地解释道:“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经过几番政治与军事的较量,最终,楼兰渐渐脱离了匈奴的控制,转而被汉朝控制。汉朝人诛杀了当时的楼兰王安归,并扶持亲汉的另一位人选称王。这是公元前77年的事。新王虽然有汉人扶持,但仍旧惧怕强大的匈奴,因此他抛弃原先易被匈奴骑兵进攻的都城,迁都到了罗布淖尔荒原南边的都迂泥,不肯再回楼兰。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会比较安全。迁都后的新国家,改名为鄯善。

那楼兰这边呢?汉朝就派军队到过去,将此地演变成了屯戍军区,既从事生产,又保障往来汉族人士的安全(之前我们看到的那些汉文书写的书简,有一些就是涉及粮食供给、屯戍兵士生活的)。鄯善国则在新的土地上耕耘,形成了新的气象。

鄯善国存在了多久?从汉、三国、晋,直到北魏时期,鄯善一直有纳贡中原的记录。但不久,强大的柔然兴起,侵占了鄯善,并与北魏征战不休。其后,又有其他民族如高车(维吾尔族先民)攻打鄯善。在纷飞的战火中,鄯善逐渐衰落了……

古诗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历史走到这一步,楼兰—鄯善,这一根敏感的古西域神经,终于断掉了。

风仍在吹,人迹无处寻

楼兰遗址刚被挖掘出的时候,欧洲探险家们不明白,一度兴盛的楼兰怎么会消失?它的军事、经济地位这么重要,后来为什么没有重建?对此,他们尝试给出各种解释,赫定提出“罗布泊游移说”,美国地理学家亨廷顿提出“罗布泊盈亏说”,核心意思都是:这里的水土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因而古城湮灭。

赫定认为,罗布泊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移动,当它移走后,本来水草就贫瘠的楼兰变成了荒漠。“盈亏说”也与此类似。

固然,楼兰地区是缺水的。多处历史记载都提到,此地“沙卤少田”。人类居住生产也大量消耗当地宝贵的林木,环境想必遭到破坏。但如果居民专心经营,蓄水、耕种、贸易,也未见得致使楼兰完全湮没。我们根据历史资料发现,战争是这片地方不得休养生息的重要原因。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它兴盛繁荣了起来;又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它落入频繁战争的铁蹄下。和平时期,它可以屯田、贸易,战争时期就国破家亡、居民外迁。

那么,楼兰最后一次破灭后,为什么没有某个强大的邻国再次扶持起它了呢?这和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楼兰所在的丝绸之路属于南路。楼兰之所以成为汉朝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关键点,并不是因为这条路平坦好走,而是如果不走这儿,汉朝人就得穿过匈奴在北方的势力范围。

但这一情形后来发生了改变。公元5世纪,匈奴一族已走向没落。而中原人也更倾向于从丝绸之路的北道进入西域。据载,公元4世纪,河西走廊的北凉王朝(十六国之一)已经拥有了高昌城,作为新的进入塔里木盆地的入口。在唐代,西域民族把持着高昌,阻扰唐朝人进入西域。有人曾提议李世民重开楼兰古道,恢复楼兰昔日的光辉,从此进入西域。但李世民霸气逼人,直接派兵攻打高昌,夺下了这座城,使北道通畅。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必要重新建造楼兰呢?

它只能作为一座吹着烈烈荒漠风的古城,令西天取经路过此地的唐玄奘凭吊了——彼时是公元7世纪。

猜你喜欢

鄯善楼兰废墟
“废墟”
废墟里的救赎
從新疆鄯善縣洋海墓地出土木質火鉢探討火崇拜與拜火教的關係
漫话成语
楼兰,我的楼兰
祖逖闻鸡起舞
鄯善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