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辜者计划:让无辜者有力

2015-09-10李纯

南都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平冤案私信

李纯

2014年,依法治国大幕拉开,受害人沉冤得雪。与此同时,“无辜者计划”向冤案这一难度巨大的领域攻坚,学者与律师在“以个案推动法治”的路上披荆前行。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教授徐昕不太敢看未关注人的私信,“因为刺激太大”,每天喊冤、申诉和求助的,少则十多起,多则百起,他开玩笑地说,“看一次私信,需看三天新闻联播疗伤。”

后来找他的人太多了,他一个人忙不来,于是找了一帮人做了一个公益项目“大案”,在网上免费给那些寻求法律援助的人提供相关咨询,一年半的时间里,免费法律咨询已经有八千多次,但徐昕说“还不够。”

2014年早春, “无辜者计划”启动,作为大案一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无辜者计划”会先筛选严格意义上的刑事冤案进行免费法律援助,同时将有代表性的案件充分利用自媒体进行宣传,并联络或者推荐优秀律师帮助当事人申诉平反。

“中国冤案太多”,“既为‘铁案’,伸冤之难,便难于上青天。”已是律师界的共识。“无辜者计划”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国同行做法的启发。1992年,美国律师彼得·纽费尔和巴里·谢克在纽约本杰明·卡多佐法学院成立了“无辜计划”项目,并被复制到了世界各地。截至目前,全美各州的“无辜计划”已通过DNA技术,将316名被错判的蒙冤者从狱中拯救出。2014年,中国保持了十八大以来加速纠正冤假错案的势头,有12起冤假错案得到纠正,呼格吉勒图案、念斌案以及之前张氏叔侄案、赵作海案等冤案的平反,让更多冤案当事人看到希望,在学界、律师界先后出现了“洗冤”行动。

“无辜者计划”的工作大部分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案件接收以后,徐昕就会在网上招募一批志愿者,对冤案进行跟进。针对工作内容的不同,设置了微博组、微信组、接受组、筛选组和媒体组,最终,是否划定一个案件为冤案,则由徐昕拍板。目前“无辜者计划”收到的咨询已经有200多个了,但大部分案件并不能得到救助,受限于经费、时间、人力,只能选择极少数的冤案进行援助,“首要的因素是你这个案子是否真的很冤,评估冤屈的程度是首位的。”徐昕还发明了一个词——“中国式冤案”,明知为冤,司法机关及有关部门却坚持要做成“铁案”。

作为法学教授,徐昕希望用个案推动法治进步。有的案件即便没有刑事案件那么恶劣,徐昕也愿意接收。例如,通过河北王志红案,他希望借此废除案款提留制度,公检法办案罚没款上缴中央财政,因为公检法从办案罚没款中可以提留很大一部分作为经费,从而导致司法机关“制造案件”,抢钱分钱,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公信;通过黄海波案,推动收容教育和收容教养的废除。

徐昕的“无辜者计划”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网络。他比其他律师都要看重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作用,“但自媒体不会有疲劳,微博上我的影响力比较大,对有的案子我每日一喊。比如聂树斌案是每天晚上的零点喊的,喊了接近两年时间,因为零点是冤魂出没的时候,出来喊之后,有些人会害怕。”徐昕说。

徐昕认为冤案能否平反取决于很多偶然因素,这包括好的律师、当事人的努力还有体制内健康力量,内外形成合力,洗冤才有可能成功。他以浙江张高平叔侄案为例,假设新疆监狱没有一位有良知的驻所检察官张彪,而且即将退休,假设张高平不在这个监狱服刑,假设这个监狱没有订《民主与法制》这份刊物,假设《民主与法制》没有发表河南马廷新冤案的报道,假设这起冤案报道没有提到所谓的“狱侦耳目”,假设张高平没有看这份杂志,假设当事人家属没有碰巧找到知名律师朱明勇等等,“无数的偶然因素,倘若缺失一环,他们的冤情都很可能石沉海底。”

猜你喜欢

高平冤案私信
抖音发布关于加强网暴治理和预防的公告
不是钱的事
聚焦张玉环冤案
和孩子们一起进入数学世界
几等奖
“制造”杀人犯
数学期望考题的新动向
悉尼私信
西班牙“帝王行动”华人主犯被保释
植根于社会机制的一种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