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危机财政保障机制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5-09-10刘水

人民论坛 2015年35期
关键词:国外经验策略

刘水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面对公共危机不断增多的压力,如何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危机的管理中,公共财政的支持将对管理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文章从加强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危机管理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政保障 公共危机管理 国外经验 策略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共危机事件也屡见不鲜,成为严重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生态秩序的危机性事件。由于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资源短缺、破坏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一旦发生便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政府对此类事件必须及时做出应对。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后,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公共危机事件增多,这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出挑战。公共财政的支持对于政府化解公共危机事件十分重要,为此,本文试图从政府财政保障角度来探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与不足,并分析国外的公共危机财政保障机制,以期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有所启示。

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保障机制概况

首先,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我国已经建立起基本的公共财政保障体系。财政部门在财政预算中已经编制专门的用于公共危机的预备费,用于保障公共危机时期国家的安全、人民的生存权以及社会的稳定。我国在2004年出台了《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对财政部门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职责做出具体规定,同时督促各级财政部门尽快制定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财政预案。为了更好地落实公共危机财政保障机制,我国在法律、制度等方面也出台相关配合政策。国家还加大了对应对危机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投入健全公共危机预警网络;建立专业的应对危机机构。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更是为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保障机制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我国用于公共危机的财政资金来源途径多样化。在不断的公共危机实践中,财政部门也不断积累了更多的应对公共危机的经验,不断创新财政管理方式,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减少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资金主要来自公共财政资金、商业保险赔付金、社会捐助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有更多的民间力量投入到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并成为解决公共危机的资金来源之一。

最后,为了完善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保障机制,我国还建立起相关协调机制,确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公共危机保障资金能够快速到位。此外,财政部门也有责任创新自身管理体制来与应急管理部门配合,破除部门间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的沟通壁垒,提升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效率。

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对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保障机制建设的一次考验。在汶川地震中,财政部门为地震拨款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次便拨付5.612亿人民币投入抢险救灾,之后又根据灾情追加6000多万元。四川省各级财政部门相互配合,共计向灾区调拨25亿资金,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帐篷、食品、饮用水、棉被等物资被迅速运往灾区,及时而充足的财政保障为汶川地震救援的迅速开展提供了物质支持。这也证明了我国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财政保障能力。

我国公共危机财政保障机制存在的不足

在汶川地震等公共危机事件处理实践中,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对危机的处理和解决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危机事件处理的经验总结和反思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保障机制还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资金投入总量不足,这削弱了财政保障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也大大增加,但目前很大一部分公共财政都投入到地方基础建设之中,用于民生的财政资金相对不足,而这其中用于公共危机事件的财政保障资金所占比例更少。我国在《预算法》中规定,要求提取1%~3%的财政预算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预备费,而在实际预备费预算中,各级政府都在规定范围内按较低比例提取,如2005年中央本级提取的预备费占总预算的1.23%,2006年为1.05%。近几年,国家愈加重视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预备费的提取比例有所提高,2008年为2.65%,2010年为2.49%,尽管如此,在具体的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中,财政经费需求与预算差距还较大。

二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不合理削弱了保障效果。进入转型期所带来的各方利益矛盾冲突导致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财政保障资金也因此大幅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陡增。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政府发现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基本防御体系来缓解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的财政压力。但从目前的财政体制来看,我国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在预算支出中编制防御性财政支出,导致这部分预算资金与实际支出额度都偏低,不能真正满足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中的财政资金需求。加之我国的行政程序繁琐,在具体的资金拨付过程中还存在截留挤占现象,这使得用于公共危机事件事前预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待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的财政压力凸显。

三是财政保障金的监督制度不完善。我国在公共危机处理方面是分灾种处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导致管理混乱,资金分配散乱,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各种程序中被拖慢降低,行政成本增加,财政保障金在解决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大大降低。而且由于缺乏有力的監督,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当财政进行资金拨付后常常出现乱花钱现象,在资金层层下拨过程中,出现资金截留挪用、违规使用行为,严重阻碍公共危机事件处理。

国外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保障机制模式分析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也较早意识到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危机管理机制上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其中用于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的资金投入也十分充足,这得益于其较为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

美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财政保障机制。“9·11”事件为美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敲响警钟,之后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力阻此类事件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不仅重视财政资金的投入,还进行了一系列组织架构上的改革,形成了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提升了美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首先,美国将国土安全办公室升级为美国国土安全部,并赋予其统一指挥的权力,美国国土安全部能够调动美国情报局、警备队、海关署、移民局等资源,突出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指挥地位。美国国土安全部负责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预警、指挥、响应和救援四类工作,这有利于统一协调各部门统一开展救援,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在国土安全部内部又设有独立的20个机构,这让国土安全部内部分工明确,同时又能够相互协调联系。这一部门为美国公共危机事件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美国对联邦调查局进行改革,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预防和解决大规模犯罪活动和恐怖活动上,它的主要任务便是保护美国国家及其公民的安全。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联邦调查局还与中情局等部门进行合作,提升自身预防和打击恐怖活动的能力。美国政府还赋予联邦调查局国外调查权,成立反间谍组织,保障国家安全,预防公共危机事件发生。

再次,美国还对移民局和社保局进行整改。在“9·11”事件后,美国对移民局和社保局进行整改,对驾照领取、信用卡申请等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审查,主要是为了防止国外恐怖分子进入美国,并利用各种手段骗领社会保障号,伪造身份进行恐怖袭击活动。

最后美国还成立了美军北方司令部,提升国家的国防能力。这一全国性军事部门除了负责美国国内安全外,还将负责范围扩大到南至墨西哥,北至北极地区,既负责恐怖活动,也负责自然灾害事件。除了建立完善的政府应对部门外,美国公共危机事件的快速处理还得益于民间组织、志愿者的援助。

日本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财政保障机制。为了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日本早期便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灾害对策基本法》、《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等,这些法律有着明确的具体实施措施,尤其是在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方面,日本在立法过程中力求措施的可操作性,如日本为了应对多发的地震灾害,便在法律中具体规定了民居建设流程图,以此减少地震对人员和房屋的损害。近几年,面对新的局势变化,日本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危机管理应对级别,相继出台了《在发生大规模恐怖活动危险时政府的应对措施》、《武力攻击事态对应法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正案》等法律法规,为日本的公共危机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

与完善的法律法规相对应的,日本建立了多层次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其中内阁首相是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的最高负责人。日本将自然灾害、国家领土安全、社会综合治安等事项都纳入到公共危机管理之中。日本建立了危机管理中心作为统一的领导机构,其他政府部门也常设危机管理组织,下设危机分级、分类管理处,当相应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立马启动相应部门进行处理。

完备的法律和部门设置让日本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反应迅速,如2003年5月日本宫城县发生的7.0级大地震后,造成人员伤亡100多万,多条铁路干线停运,但第二天这些受灾地区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便得到恢复。

国外公共危机应对的财政保障机制建设经验。尽管国情有所不同,但美日两国在应对公共危机进行财政保障方面的建设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一是美日两国为了确保公共危机管理中财政资金保障的到位而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体系。美国日本都从法律上确认为公共危机事件提供财政保障的重要性,而随着公共危机事件新情况的出现,美国和日本都及时补充和完善法律法规。此外,两国在立法过程中都十分注重法律实施细则的拟定,确保法律具有可执行性。

二是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注重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日本在2003年非典疫情应对中,就极为重视各个部门的合作应对,首先是加强机场检查,培训机场人员进行模拟救治演习,确定收治非典病人的特定医院,各级政府都加大对医院的财力、物力投入,确保医院能够进行救治,社会民间组织也在政府号召下编写非典宣传册等。这些部门的协同配合让日本顺利渡过了非典疫情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不难看出各个部门的协作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

三是形成以公共财政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共同应对危机模式。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征,政府的预防体系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号召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这样的应对体系更加有效,以便在公共危机发生时迅速组织起来发挥作用。如美国针对性的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业界、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日本还给民间团体拨款补贴资助其进行应急演练。

加强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保障机制的策略

完善公共危机财政保障体制的法律体系。在立法方面,政府应该明确建立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保障法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控制和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并最大程度上降低它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一目标指导下,我国应该在宪法层面上来确立公共危机财政保障法律的基本原则,如在公共危机中,公民有权在受到损害时获得国家公共财政的救助,同时公民也有义务参与公共危机事件的解决;宪法还可以就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预算做出规定,明确财政分担的比例。宪法的有关规定对公共危机的财政保障机制建设具有总领性和指导性的作用,要想它得到贯彻实施,还必须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在具体的财政保障性法律制定中,应该明确财政保障金来源、预算制度、保障资金监督制度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财政保障机制应该包括预警、运行、应急、监督、跟踪五大系统。在预警系统建设方面,财政部门应该对预警的范围、等级差别、危机预判、紧迫性程度等有所明确,这样财政部门才能够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财政计划,使得拨付资金及时用于解决公共危机事件。在公共危机财政运行机制建设中,需要根据危机事件的种类组建不同的管理系统。公共危机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要求运行机制必须建立一个应急指挥系统,使之在短时期内就公共危机管理做出安排和统筹。公共财政的善后追踪机制主要包括灾后重建、资金补偿到位以及责任追查几个方面的内容。各个机制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够让财政保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设公共危机救济物资保障机制。完善的救济物资保障机制能够大大减轻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的财政压力,但若每一地区都进行救济物资保障机制建设,又必然会给地方政府带来财政负担,且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在公共危机救济物资保障机制建设上,可以采取地区协同合作的策略。首先,中央政府可以对救济物资建设做全面规划,防止地方政府出现重复建设现象;其次,地方政府要对专项救援物资和地区性物资储备进行管理;最后,国家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救济物资保障机制建设中来,发挥民间力量,让物资迅速到达公共危机事件影响地区。

加强对财政保障金的监管。在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政府拨付的财政保障金被截留、挪用、贪污的新闻屡见不鲜,这让公共危机管理雪上加霜,为此我国应该建立一套财政保障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可以建立起财政保障金的绩效评估体系,这主要是为了规范财政保障金的预算、拨付、使用程序的规范,并据此评估结果,确保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合理,政府还可以鼓励外部力量,如媒体等对用于解決公共危机的保障金使用进行监督。其次,政府也应重视财政资金审计工作的开展,审查保障资金的去向、使用额度等,对于多余的拨付金额应回收,对于贪污腐败现象要及时处理,追究责任。为了保障审计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可以邀请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对财政保障金的使用进行审查。最后,政府可以建立“危机—保障”预算制度,加强对保障金使用过程的管理。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公共危机事件制定不同的财政保障方案,如对那些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公共危机事件,应由高一级政府来对财政保障金进行调配和统筹规划;对于那些小范围内的危机事件,可由当地财政部门提供财政保障支持。在危机事件爆发后,政府部门应该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根据事件特征来制定多种方案,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这不仅能够将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还能够提高财政保障金的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管理学院工商学院;本文系2015山东省重大财经课题“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DCJ-2015-29)

责编/丰家卫(实习)

猜你喜欢

国外经验策略
国外农民职业教育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的手机在哪?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国内外视野思考
离岸银行税收监管的国外经验与启示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