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如何构建新领导力

2015-09-10吴明华范琦娟

决策 2015年6期
关键词:领导力领导者隐性

吴明华 范琦娟

“新常态就是变革,而且是更全面、持久的变革。领导力也离不开变革,变革时代更需要领导力。”

“新常态对领导力要求更高”

《决策》:当前中国不仅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人们看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政治、法治、改革等也进入一种“新常态”。从领导力角度看,领导干部如何适应这样的新常态,进而引领新常态?

刘峰:新常态就是变革,而且是更全面、持久的变革。领导力也离不开变革,变革时代更需要领导力。

新常态不仅是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式的改变,同时注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这五个建设的同步推进,还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新常态不是短时期的,是长时期、可持续的,更加注重全面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新常态下,对新领导力的要求更高,需要统筹全面协调,更有针对性。

同时,对干部素质要求也是全面。尤其是注重政治素质,有坚定的信仰与担当,更加廉政、能干。既要求有新的视野和工作思路,也要更加懂得法治,知识结构要更全面。过去往往是技术型领导,新常态下领导者要懂得互联网+,既能与群众沟通,还要能驾驭市场经济。

辛鸣:新常态本来是描述中国经济状态的一个词汇,但现在跨界使用越来越普遍,跨界泛滥好不好需要研究。一个概念的限定是必要的,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社会为什么愿意跨界使用这个概念,这表明什么?

这表明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大举措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改变,不仅是经济领域,可能在政治和党建领域更加明显。而且社会民众对这种改变表示高度的认同,用新常态的说法来描述,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反映了民众的支持和期待。同时,这种变革会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和决策力,需要适应和改变。

什么是领导力?首先是一种思想领导,能不能提出一种共识和愿景,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这看起来很虚,但这是最深层次的问题。领导力最根本体现就是在思想领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让人们在感觉不到被领导的过程中已经体现了你的领导。

第二,必须研究权力运行和法治之间的关系。不能把法律当作权力扩张的工具,但又必须把法律当作权力运行的合法性依据。过去,一些基层干部嘴上说法治,但实际权力运行中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有权就任性;但另一方面,学术界尤其是法律界往往简单地认为,法律规定的范围就是权力行使的范围,一切行为都应按照法律来办。道理是没错,但如果真这样,权力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权力在法律范围内怎么活动?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法律可以明确界定,什么样的行为法律不能清晰规范?权力不能没有边界,但在权力边界范围内跟法律是什么关系?我们必须琢磨透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更好地运用权力,让它更有作为。

另外,我们是一党长期执政,意味着领导干部是长期握有权力的,权力人格化就体现出来了。要想真正有领导力,要看领导干部做人怎么样,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我们所要求的那样先进和优秀。这就对领导干部的个人素养和品德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三个方面是根本性的,在这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研究领导方法。

新领导力重在服务力

《决策》:现在,一些地方出现领导干部不作为的现象,舆论对此也大加批判。对此,您怎么看?

辛鸣:为什么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感觉不好作为、不能作为?关键要搞清楚,过去我们理解的“作为”是什么?是我们去管别人,我们去决定这件事情能不能干,一切领导说了算,让你干就能干,不让你干就不能干。

实际上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作为”更多的应该是服务。过去的审批也好、监管也罢,应该通过审批和管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能把手段异化,不能为管制而管制。所以,必须搞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作为。

领导干部权力的实现形式,应该从管制走向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基层干部不作为的说法有些矫情。因为过去乱作为惯了,把乱作为当成作为,而且一些企业家也怀念过去那种状况。过去一些事情在政策法律框架内本来不可办,企业家跟领导干部喝一场酒、送点东西事情就办了。现在真正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来做,酒不敢喝、东西不敢收,事情也不能办了,于是反过来批评领导干部不作为。

其实我倒感觉,这是中国社会运行走向正轨和规范化,必须承担的代价和支付的成本。我们一定不能沉湎于过去那种“积极有为”,“碰到黄灯赶快走,碰到红灯绕着走”,这不是真正有作为,而是乱作为。

固然现在客观上存在不作为的现象,但要扭转过去的乱作为,必须先“不作为”。而且不作为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充分给予市场主体和社会民众活力。

说实话,政府越不作为将来越没地位,其实领导干部最怕不作为,他不作为就没地位了。如果一个局长从早8点上班到晚上6点下班,没有一个人来找他,这个局长当的还有什么意思?所以,不作为他们比我们更着急。

《决策》:如果不作为是一种回归常态,那如何才能体现出领导干部的领导力?

辛鸣: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服务上下功夫,权力运行要真正回归到服务的本质上来。如果服务到位了,权威就树立起来了,当你的服务让人感觉到离不开你的时候,权威自然而然就体现出来了。

新常态意味着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了,发展压力也更大,基层干部确实有些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干了。过去只要上项目、招商引资就是有作为,现在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怎么做才是经得起检验的政绩。

这里有个很大的背景,就是过去30多年来巨大的行为模式惯性所导致的,行为模式有巨大的惯性,已经习惯的行为模式很难一下子改变。更重要的是,还有一种难以马上改变的问题,就是既有的利益格局。

过去那种发展方式和权力运行模式,已经形成了既有的利益格局,不仅包括领导干部,还有围绕领导干部一圈一圈的“同心圆”,离中心再远的“同心圆”也能分到一杯羹。现在“同心圆”格局要打破,同样是很难的。

新常态下,一系列制度会让领导干部更不敢用权力,严以用权是未来的一个基本常态,但严以用权绝不意味着不敢担当、不作为。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必须主动适应,真正实现领导力的转型升级。

“决策力要慢下来,影响力要快起来”

《决策》: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和决策力应该如何转型升级?

刘峰:“大道至简,有权不能任性”。政府重大决策也不能任性,要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这些举措必将倒逼各级领导干部有效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步伐,倒逼领导决策的高速度“慢”下来,把决策的质量提上去。

领导决策要多一些法治的理性,少一些张扬的个性;多一些历史的耐性,少一些当下的任性。过去不少重大决策都是急坏的、躁坏的,交了不少学费。新常态客观上不仅要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要慢下来,而且要求重大决策的高速度也要“慢”下来。重大决策的速度“慢”下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进步,是法治政府建设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各级领导干部应该通过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决定等民主决策的关键程序,使重大决策的速度“慢”下来;通过落实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等科学决策的关键措施,使重大决策的速度“慢”下来;通过落实合法性审查和依据法定程序等依法决策的关键环节,使重大决策的速度“慢”下来。

在决策力慢下来的同时,影响力恰恰要快起来。新常态重在用人,要把拥护改革,能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干部尽快选出来、用起来。要尽快让那些勇于担当的,善于应变的,群众拥护的干部尽快发挥作用。认准后要毫不犹豫委以重任,当机立断。

同时,授权要快。要善于授权,把权力授权给有责任、有能力的人,同时赋予下属明确的责任。政府要少一点管,多一点理。尽量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交给社会,交给自我领导者,让基层草根更有活力。另外,激励也要快,做出成绩后,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

《决策》:在新领导力语境下,还有哪些能力要领导干部去修炼?

刘峰:首先是共享领导,这与简政放权是一致的,既向市场、向社会放权,又向地方、向下级放权。共享领导意味着把“领导者”从对领导活动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让更多的治理主体参与决策、执行决策。

与新领导力相适应的第二个新领导观,是简约领导和平民领导。新领导力认为领导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简约越好,同时要做到放管有度,放管结合。好的领导、高效的领导要少做决策。要创造条件,帮助下级决策,提供足够的条件,包括信息支持、物质条件、资源条件,让下级能够决策。

第三个新领导观是柔性领导和隐性领导。新领导观越来越显示出领导的柔性化和隐性化趋势,它主要依靠引导和疏导,依靠非权力的影响力来达到领导目的;主要依靠制度和规范,依靠文化和情境来达到领导目的。

隐性领导需要领导者“退”到领导情境的边缘,通过设计和改变领导情境,去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被领导者并没有感觉到领导者在领导自己,然而却实实在在地接受了领导者的影响,这就是隐性领导。隐性领导是柔性领导的延续和深化,而柔性领导则是隐性领导的前提和表现。

隐性领导需要强化价值领导,就是要有明确的价值观、明确的奋斗目标。比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个人梦”,这个目标既能激励广大干部,也能激励广大群众。隐性化的领导有一个“共同愿景”,它是领导者与广大群众共有的、自愿追求的前景。由此,就实现了领导者与广大群众的相互认同。

广大群众认同自己的领导者,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组织文化和“共同愿景”。这样,他们的行为就容易与领导者一致起来。党的正确主张就会“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猜你喜欢

领导力领导者隐性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