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牛乞丐”的幸福爱情

2015-09-10张慧娟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5年3期
关键词:卖书海波

张慧娟

几年前,双腿残疾、在武汉街头乞讨的夏海波,因为开博客、懂英语,而被媒体称为“最牛乞丐”。 2008年9月,夏海波完成了第一本自传体小说《乞讨日记》,并于2008年9月,在出版商的资助下出版发行。之后,他又相继写出了书稿《爱在人间》和《梁二玲》。

有三四年的时间,夏海波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如今,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与他一起的,有妻子,还有儿子。

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

那一年,夏海波在武汉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子,除了出门卖书,他就窝在狭小黑暗的屋里写书。写累的时候,他喜欢大声朗诵诗歌。

挨着小黑屋的窗户,房东搭建了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木棚,夏海波一直以为是仓库。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住在小木棚里的人,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她叫梁二玲。梁二玲跟随做生意的父母来到武汉,在一个露天大排档工作。

梁二玲对夏海波并不陌生。“经常能听到他朗诵诗歌的声音,还能看到他每天拄着拐杖、背着大包出门,只觉得他勤奋能吃苦。”后来,梁二玲才知道夏海波每天出门是去卖自己的书,还知道他曾经做过乞丐,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

16岁那年,夏海波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湖北四大重点高中之一的天门中学,被老师誉为“北大清华准学子”,但这喜悦很快就被一场疾病打散了。

1999年的春天,已经上高中的夏海波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发现自己的手指很僵硬,一碰冷水就钻心的疼;双腿膝盖骨里常常像插了一根针,疼得不能蹲下来。到后来,他上楼梯越来越费力,不得不扶着护栏一步步地挪,而且双脚肿得像馒头。最终,夏海波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本以为会慢慢好起来,但病情却越来越严重,最后只得辍学回家。

为了给他治病,8年间,那个贫穷的家几乎倾尽所有,还负债累累。一向坚强的母亲也开始偷偷抹泪,而父亲的脾气更加暴躁起来。为了不拖累家人,2006年的一天,夏海波悄悄离开家,决定去找份工作来养活自己。然而他找了几份工作,都因为身体残疾被辞退了。

怎么办?既要吃饭,又要吃药,走投无路的夏海波只得来到武汉街头乞讨。由于双腿不便的缘故,他乞讨时不蹲不跪,只在身前挂一块中英文对照的纸牌“要饭 beg”。有媒体注意到他,并得知他在乞讨的同时还在坚持写文章、学英文,便称他为“史上最牛乞丐”。

“乞讨也是迫不得已,其间充满了辛酸,要面对很多异样的眼光,身体还带来很多不便。有时别人把钱递到我手上,我没有抓住,被风吹跑了,我就只能慢慢挪动脚步去‘追’,直到踩住钱币,然后用棍子把钱拨拉进自己的鞋里。”但那段经历成了夏海波最大的财富,他不再相信眼泪,热爱文学的他同时萌生了把亲身经历写成书的念头。

夏海波放弃了乞讨,一边卖报纸,一边开始写作。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他完成了第一本自传体小说《乞讨日记》,并于2008年9月,在出版商的资助下出版发行。

《乞讨日记》出版后,夏海波开始以卖书为生。“一个月的卖书收入,还没有当乞丐时‘赚’得多,但我更愿意以这样的方式生活。”

梁二玲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夏海波的,那一年是2009年,梁二玲18岁,夏海波28岁。

只想和你在一起

她说,他是自己的天使。“不知道为什么,他身上有一种东西深深感染了我。”和夏海波相识之后,梁二玲的脑海中总会出现他拄着拐杖、背着大包出门的背影。慢慢地,她开始对一窗之隔的朗读声,有了莫名的期待。

终于有一天,梁二玲捅开了两人之间那层用编织袋做的窗户纸,而且窗户纸上的洞被她越捅越大。夏海波一直没有觉察,直到有一天,梁二玲从小洞里扔给他一张小纸条:“海波,你和我同住一条巷,同隔一扇窗,这也许是缘分。你是一个坚强的男孩,我会永远支持和关注你……”

那天之后,梁二玲每天都会从窗户上的小洞给夏海波扔小纸条,不是叮嘱他卖书早点回来,就是叮嘱他要穿得暖和些;梁二玲还让夏海波把衣服拿给她洗。

夏海波每次卖书回来,都会给梁二玲捎些水果,有时候是橘子,有时候是苹果。看梁二玲吃饭节俭,还会给她带点好吃的。朝夕相处中,两个人的心越走越近。

那年圣诞节过后,武汉下了一场大雪。梁二玲去上夜班时,由于路滑,一只脚被路过的三轮车碾轧,第二天便开始乌黑,肿胀得走不了路。那一个多星期,梁二玲在家养伤,夏海波为了照顾她,不再出门卖书,而是守在她身边,陪她说话,给她端茶倒水。

那天,当夏海波又一次把一杯热水递到梁二玲的面前时,她掉了眼泪,没有人对她这么好过。梁二玲说出自己的身世,她并非父母亲生。亲生父母因为家里女孩太多,把她送给了养父母,但在养父母家的这十几年,她很少体会过爱和温暖,是夏海波让她知道了被人关心和被人呵护的滋味。

其实,对于夏海波来说,美丽善良的梁二玲又何尝不是他的天使?

一年后,夏海波凭借顽强的毅力写完了20余万字《爱在人间》的书稿,他想去南京寻找出版商,同时试着到南京卖书。可刚到南京不久,夏海波就病倒了。一听说夏海波病了,梁二玲立刻辞职去了南京。

那段日子,梁二玲除了要照顾夏海波,还要替夏海波卖书。每天,梁二玲都会拿着一个写有“卖书——本人作品《乞讨日记》”的牌子出门,那是夏海波以前卖书时常挂在自己身上的牌子,梁二玲如今挂在了自己身上,她还对牌子上的内容进行了补充:“这是我男朋友的牌子,他病了。”每次看梁二玲拿着牌子出门,夏海波都感到鼻子发酸,这是个多好的女孩啊!

但是,两个人的恋情遭到了梁二玲养父母的强烈反对,因为夏海波是残疾人,又是个穷小子。可无论他们怎么反对,梁二玲都要跟夏海波在一起,她已经离不开这个男人了。他虽然身体残疾,却让她有种说不出的安全感,那种安全感大到让她不再惧怕这世界。这个男人还教会了她许多,打字、上网、阅读诗歌,还有坚强、勇敢和上进。

2010年,梁二玲不顾养父母的反对,坚持跟夏海波回老家订婚。夏海波和梁二玲在镇上拍了一组婚纱照,又在家里摆了四五桌酒席,算是订下这桩姻缘。

订婚之后,梁二玲回了趟老家,那时她已经怀孕。当她跪倒在地,乞求家人能成全她和夏海波时,换来的却是一记耳光。捂着火辣辣的脸,梁二玲怎么都想不明白,她为什么不能跟夏海波在一起?夏海波又为什么不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

可再多的辩白,也抵不过家人棒打鸳鸯的武断。很快,梁二玲被家人“看管”起来。多少个夜晚,她哭着想念那个需要她照顾、却又给了她很多爱的男人。梁二玲开始一次次寻找逃跑的机会。爱情有时候让人变得异常勇敢,这是梁二玲19年来,从来没有过的勇气。

在另外一个城市的夜里,夏海波也在拼命想念梁二玲,他一遍遍翻看她写给自己的信,甚至一个字一个字敲在电脑上,即使手指已经僵硬了,他也不肯停下来。有几次,他一边敲一边哭,心爱的人不在身边,被思念隔在千里之外。

几个月后,梁二玲终于从家里逃了出来,坐上了寻找爱人的列车。

一见到夏海波,梁二玲就哭了:“孩子没了,海波。”家人让梁二玲去做了流产。夏海波鼻子一酸,紧紧搂住了梁二玲。那天,两个人在火车站拥抱了很久,这是一场不易的相聚。从那一天开始,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

有一种走下去的理由

2012年1月16日,夏海波和梁二玲领取了结婚证,之前一直没有上户口的梁二玲给自己改了名字,叫“夏晓惠”,“夏”是夏海波的姓,“晓惠”是夏海波《乞讨日记》中女主角的名字,梁二玲一直觉得“晓惠”是个美丽的名字。

这一年,梁二玲再次怀孕。夏海波很珍视孩子的到来,为了不让妻子继续在外颠沛流离,他们回到老家静养。

夏海波继续坚持他的写作,他开始写一部名为“梁二玲”的小说。竹枝上鸣啾的雀鸟、窗外轮回的四季,还有门前那条泥巴小路……在那几年都曾静静陪伴过他。

儿子出生后,夏海波给他取名夏一一,用他的话说:“一是一无所有;一是从头开始。”儿子的出生带给夏海波许多快乐和对生命新的体验。

“有一次,是小不点儿刚学会站立的那天晚上,我和二玲一起躺在他身边看他。看到爸爸妈妈在看自己,他似乎很兴奋,努力站起来,却又摇摇晃晃跌下去。可他不甘心,又拉着我们的胳膊,要试着站起来,仿佛是要证明给爸爸妈妈看。最后,小不点儿终于可以站起来了,他兴奋得大半夜也不肯睡,多次试着让自己站起来,还不停地拉我的手,仿佛是告诉我:‘爸爸,你看我站起来了。’我当时既开心又感动,一边笑着,眼圈都红了,我觉得儿子是上苍赐给我最好的礼物,也是生命的奇迹。”

夏海波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但他没钱吃好的药,有时候甚至想锯掉这双腿来换取身体无痛的安宁。他的日常生活已经很难自理,每天早上醒来,都是梁二玲把他扶起来,帮他穿衣服,穿袜子,刷牙洗脸,处理大小便。“大小便都在房间里,不是用瓶子就是用桶接着,大便的时候她还要帮我提着裤子,怕弄在上面……”照顾孩子的同时,梁二玲还要给夏海波洗衣服、洗澡,时不时还要拉过他的手给他剪指甲。这么多年了,梁二玲对这些都熟稔于心。

一一还小的那两年,夏海波的父母考虑到夫妻俩带孩子不易,决定出门帮小夫妻俩卖书,他们走遍了周边许多城市,帮儿子卖掉了几千本书。

那段日子,梁二玲总不肯给自己买东西。有一次,夏海波让她买件新衣服,可她说什么都不肯,最后夏海波跟她发了火,她才答应去买,可最终却买了一件男款的衣服,说是便宜又实用。

夏海波总想替梁二玲分担些什么,可他什么也分担不了,有时候想帮梁二玲看看孩子,可孩子乱跑的时候他跟不上;想去抱孩子的时候,他又够不着,双腿没有力气。

有一次,梁二玲有事出门,一一哭着要找妈妈,夏海波实在哄不住,就带着一一出了门。可刚一出巷子,一一就开始乱跑,夏海波在后面拄着双拐怎么都追不上。突然,一辆摩托车开过来,一下子把一一撞倒了。幸亏摩托车紧急刹车,没有撞得太狠。一一躺在地上大哭起来,夏海波蒙了,回过神后赶忙一瘸一拐地奔过去,可因为无法弯腰怎么都够不到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一一在地上哭。那一刻,夏海波难过极了,他恨自己在这样的时候竟然都没办法抱一抱孩子。最终,是好心人把一一抱到夏海波的身边,一一抱着爸爸的腿大哭起来,夏海波也哭了。

如今,一一已经两岁了,夏海波决定带着妻子继续出来卖书,他们从厦门到福州,如今又到了绍兴。父母也跟着他们一起卖书,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去试试,能多卖一本是一本,他们的希望就是在一本一本书中积累的。

每天下午5点,是梁二玲出门卖书的时间,她白天要照顾一一和夏海波。出门卖书的时候,梁二玲都要带上一一。出去卖书,梁二玲经常回来得很晚,有时在夜晚的街头,一一就已经熟睡在小车里了。

不是日子不苦不艰难,而是两个人已经谁都离不开谁,有一种走下去的理由叫相依为命。

以前,夏海波的梦想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如今,摆在他心里第一位的是家庭、妻子和孩子,“正是二玲的信任支撑我一直走下去。我不要求儿子一定要有多大的成就,但希望他至少能上学,不要再像爸爸这样。”

“海波身上有种说不出来的东西,是一种精神,深深打动着我。男人的责任心有很多种,并不是给家人买了房子车子才叫责任,当他带着你成长、坚强、幸福,我想这大概也是一种责任。虽然他肢体残疾,但在我心里,他像山一样。我很喜欢海波微笑的样子,喜欢看到我们一家人欢乐地生活在一起。”这是梁二玲所理解的幸福,也是她一直追求的。

猜你喜欢

卖书海波
热闹的直播卖书,和书还有多少关系
刘勰“卖书”
快来买呀
山清水秀
作家进校园,不能借用幕后的“权力通道”
这里有爷爷
我的宝宝要出生了
魔幻厨房
一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