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的境界

2015-09-10王卫华

大众健康 2015年4期
关键词:鲜味味精菜肴

王卫华

鲜,是中国菜肴独有的滋味,是中国菜肴的最高境界。为何如此说,因为西方菜肴无“鲜”一说。

酸、甜、苦、辣、咸甚至香,在英语里都有对应的翻译,但“鲜”英语却难以翻译。

对应“鲜”字,英语给出的是fresh(新鲜)、bright(光鲜)、delicious(美味的,好吃的)、delicacy(美味)、rare(罕见的)和tasty(可口的),这些英语单词都不能准确地表达中国菜肴的鲜味。那西方就没有海鲜?有的,他们就直接用seafood(海里的食品)来表述了,没有“鲜”的意思。

中国菜肴的鲜味从哪里来?

我们知道,肉、海味及味精鲜,用科学词语说,就是里面的玻泊酸、核甘酸、氨基酸、谷氨酸,它们会给我们舌头以“鲜”的感觉。有人会说,肉、海鲜、味精国外就没有吗?那老外为什么就发明不出“鲜”字?

现在人做菜,不去想办法做出菜肴本身的鲜味,而是靠鲜味剂,如味精、鸡精等来提鲜。如果只有鲜味剂才能得到鲜,那中国古人菜肴中的鲜味是从哪里来的?还是回归“鲜”的本原,去追求食材本身的鲜味吧。

鱼+羊就是鲜字。鱼和羊本来就是鲜味的来源。例如,鱼随意烧来都有鲜味,羊熬汤越久,鲜味就越浓。

再细品鲜味,多以熬出的蛋白质(如高汤)为载体,必以咸为基础,无此两样,鲜味不容易立住。在此基础上,就可提鲜了。能提鲜的主要有三样,一是糖,一是醋,一是干辣椒。提鲜过后,就可调味,如加酒去腥,加香菜、桂皮、八角以增香,加花椒增麻,增加熬制时间以增厚重。在调出的香味的协助下,鲜味就浑厚了,持久了,耐品了。

烹饪中国菜肴本来是不需要鲜味剂的。心随食材的本性去走,去追求中国菜肴里本来就存在的鲜,才能烹饪出真正的中国菜来,才是中国古人美食的精髓,是今人烹饪最终的追求也。《中庸》中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意思是说,人人都在吃饭吃菜,但很少有人能知道其味的。为什么?因为没有在烹饪中抓住鲜这个关键点。

猜你喜欢

鲜味味精菜肴
春日水中鲜
Chinese cuisine finds fans in Ethiopia 中国菜肴在埃塞俄比亚成功“圈粉”
探索鲜味科学开启寻鲜之旅
加强鲜味科学研究 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如何处理客人反映菜肴口味不对的情况
辣出火红年味
做什么菜不用放味精
用味精的五个禁忌
当爱已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