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响海洋保育警报

2015-09-10贡琦

大自然探索 2015年4期
关键词:珊瑚海洋垃圾

贡琦

在19世纪初,人们钓鱼的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他们是用鳕鱼作诱饵,出海时,随时都能碰上几乎能掀翻整条船的巨型比目鱼;周围是填满整个海湾的鱼群,以及镶满海底、数以百万计的巨型牡蛎。不过,这些壮观的野生生境被持续两个世纪的工业污染和过度捕捞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再加上气候变暖、垃圾排放以及能源大战等,现在的水下世界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样子了。

过去有些人认为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会因公共开采而耗尽,认识仅限于“无主物”原则,因此对于海中之物的索取总是不知节制。当海洋多样性遭到破坏,当全球渔业产量迅速衰退,当海洋的生态系统遭到污染(比如废水排放、沉船漏油、垃圾囤积等),当海洋污染造成海洋资源逐渐走向枯竭时,人们才慢慢开始转变了过去的“海洋自由”观念。直到20世纪中期,海洋保育的概念才慢慢被大众所接受,人们才认识到海洋是“共有物”——即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从此种意义上来说,海洋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保护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需要各国共同的保护与管理,人类有责任让海洋环境不再继续恶化下去。世界各国至此终于达成了“海洋是共有物”这一共识,此后,一系列海洋保育工作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些活动也因此被誉为“保护海洋哺乳动物以及海洋环境的救星”。

英国政府曾计划设立一系列旨在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海洋保育区。但是,5年过去了,当初计划的27个海洋保育区截至目前建成还不到25%,并且被分隔得东一块西一块,导致海洋保育计划的第一步都没能完成。不过,此次尝试总算让海洋保育这个问题从幕后走到台前,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也决定在其东北部的珊瑚海水域建立一座全球最大的海洋生态保育区,面积近100万平方千米,建成后希望能够保护该海域的广大海洋生物。海洋生态保育区取名为“珊瑚海联合海洋保育区”,区域内将严禁石油及天然气开发,并将实施新规以限制渔业捕捞。珊瑚海联合海洋保育区海底的地貌丰富多样——峡谷、深海平原、珊瑚礁均在其中,区内众多无人岛群的水域中栖息着神奇的海洋动物,包括天使鲨、狼鱼、鲸鱼等掠食性动物。海洋生态保育区的设立将有助于保护珍稀鱼类、原始珊瑚礁、海鸟以及绿海龟的产卵地,从而逐步拯救我们的海洋遗产。

蜘蛛蟹成群结队的大规模“聚会”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防御性策略。但是现在,它们不用再生活得如此小心翼翼了,因为以它们为食的许多鱼类已经被人类网走或钓走了。

海笔茎的下端深入海底的泥沙中,起着固定作用。

海笔是一种外表十分艳丽的无脊椎动物,它和珊瑚是近亲,喜欢独居在海底的泥沙中。它的身体像一支华丽的老式羽毛蘸水笔,随着水流或卷或舒,十分美丽动人。研究发现,海笔的主干和分支分别由成千上万的水螅虫一样的触手交织在一起,羽状的触手用以捕捉海底世界的浮游生物。为了保护海笔,苏格兰政府严禁在海洋使用拖捞网和排钩作业,他们设立海洋保育区,期望能够恢复这一物种的生活环境。

这只长鼻海马拍摄于美国加州的一个海湾,但这里要说到的是它的背景——大叶藻床。像这样生机勃勃的大叶藻床对于种类繁多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来说是相当好的栖息地,但是这片生态天堂很容易被沿海开发如锚定、捕捞和污染所破坏。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置海洋保护区来保护大叶藻床,但它仍需要人们更多的关爱。

海鹦,亦名善知鸟,可以在水下展翅“翱翔”。它们算是全北欧环境适应性最好的海鸟,可以潜入海面下深达57米,并能在水下停留60秒。不过,前几年它们的数量却骤然减少。研究人员怀疑,气候变化正在影响北海浮游生物的分布,海鹦数量的减少与北海食物网变化有关。海鹦的食物主要以深海小鱼为主,但它们偶尔也捕食较大的鱼类,有的甚至会对超过自己体长1/2的大目标下手。海鹦最喜爱的食物是沙鳗,它们繁殖后代的数量高度依赖于沙鳗的数量,而沙鳗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被人类过度捕获,用于丹麦发电站的动物燃料补给。在那段时间内,海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食物短缺,以致数量大幅下降。不过,非常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这种浪费珍贵资源、破坏食物链的愚蠢行为,并加以改正。

海鹦在水中“翱翔”

沿海岸线分布的废弃物是许多环保人士的关注热点之一,这些海洋垃圾对海洋生物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为许多动物会把废弃物的碎片当成食物误食,或无意间被废弃物缠住,最终因无法摆脱而窒息死亡。上图中这只寿命原本能达到五六十年的信天翁,却提前死掉了。这是为什么呢?研究人员在它的肚子里发现了五颜六色的塑料和垃圾,它们塞满了这只信天翁的胃部。原来,这些塑料和垃圾被信天翁误认为是食物而一口吞下,直至将胃部撑满,最终导致它被活活饿死。

乌贼是水中的变色能手。其皮肤内聚集的数百万个红、黄、蓝、黑等色素囊会随着“情绪”波动或环境的改变在一两秒钟之内做出反应,如调整体内色素囊的大小,不断闪烁其体表的颜色和花纹来适应环境,并逃避污染或敌害。它们尤其喜爱躲在较深、较寒冷的漆黑海底产卵(如将卵产在杂草、海绵、珊瑚或者海藻上)。不过,随着气候的变暖,不断升温的海水让它们不得不“北上”,去寻找比现在更深、更寒冷的新家园。

海洋保育ID卡

海洋保育运动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和一般大众为了要改善海洋保育相关问题而展开的社会性或政治性的行动。海洋保育是生态系统保育的重要策略之一,大量的行动者会唤起大众对于海洋保育运动的支持,并推动政府与企业在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问题上进行改革,诸如推动出台海洋保育相关的法案或政策、加强海洋保育的规范。在海洋保育运动这个大议题之中,有许多不同的组织与机构都朝着一致的目标努力迈进。通过倡议各种停止污染、过度捕捞、捕鲸、混获(间接渔获)的行为,以及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方式,这些组织或机构单位让海洋保育运动的效果持续扩散、发展。

猜你喜欢

珊瑚海洋垃圾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碧波荡漾珊瑚海
倒垃圾
爱的海洋
美丽的珊瑚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倒垃圾
送你一支珊瑚花
珊瑚是怎样治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