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来源收入的前景理论检验——以我国农村居民为例

2015-09-10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边际心智前景

陈 慧

(东北财经大学 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

0 引言

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传统经济学中关于“理性人”的基本假设,及由此建立的预期效用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预期效用理论中,决策主体在明确自身偏好的前提下,首先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然后预期决策后果,最终做出处理信息、做出最终决策。实际上,预期效用理论的成立有几个重要前提,如决策主体偏好一致性,可获知全部选择后果及概率分布等,而这在实际决策中是难以达到的,预期效用理论难以解释为什么决策描述方式会改变个体决策,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在某些选择中表现出风险寻求,而在另一种选择中不会表现出风险寻求。1979年,Kahneman和 Tversky提出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以弥补预期效用理论的不足,他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体现出偏离理性决策的倾向及特征,认为前景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预期效用理论失效的异象。此外,传统经济学另一核心假设是财富的可替代性,即不同来源的财富给主体带来的效用相同,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应相同。而实际上,人们对中彩票所得奖金与工资所得的消费方式是存在差异的。Thaler(1985)提出心智账户理论,认为人们总是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及其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因此不同来源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

近年来,对于前景理论和心智账户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停留在分别针对两个理论的独立研究(Campbell&Mankiw,1990;Shea,1995;Thaler,1985;孔东民,2005;方福前和张艳丽,2011),忽视两种理论的交互之处,缺乏两种理论的融合。因此,本文将心智账户引入前景理论检验之中,考察多来源收入下前景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1 理论基础

前景理论作为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将人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编辑阶段和评估阶段。在编辑阶段,行为主体依照框架效应及参照点采集和处理信息,相比于潜在结果的总财富水平,行为主体更关注价格相对于参照点的变化状况;在评价阶段,行为主体不再通过效用函数来评估风险决策,而是依赖价值函数 (value function)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 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断。前景理论价值函数有3个主要特征:①价值的载体是财富或福利的改变而不是它们的最终状态,以参照点为基准,参照点之上为“收益”状态,参照点之下为“损失”状态;②价值函数在参照点之上是“凹”的,体现风险回避,在参考点之下是“凸”的,体现风险寻求,且对于收益和损失都是敏感性递减的;③价值函数对财富变化的态度是损失的影响要大于收益,即 “损失厌恶”。结合以上3个特点,Campbell和Mankiw(1990)将人群分为两类主体,假设第一类主体按照当前收入消费,另一类主体按照永久收入消费,建立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变动关系的计量模型;Shea(1995)和 Drakos(2002)从前景理论角度切入,以人们上期收入为参照点,进一步考察当期收入增加及减少两种情况下(分别对应“收益”和“损失”状态),居民当期消费的变动情况差异。通过使用美国和希腊数据检验,结果均表明当居民面临当期收入减少(即处于“损失”状态下)时,居民的消费波动更加明显,说明确实存在损失厌恶现象,进而证明前景理论。孔东民(2005)运用我国1980-2003年时序数据检验发现,前景理论存在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之中。前景理论的应用很广泛,Benartzi和Thaler(1995)在损失厌恶假设下研究股权溢价问题;Bowman等(1999)将损失厌恶引入家庭储蓄模型,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消费模型,并通过跨国数据检验,表明人们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更加强烈。此外,前景理论还可以解释很多传统预期效用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包括处置效应、向下的劳动力供给曲线、非对称价格弹性、对坏消息反应不足等。

心智账户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分类记账、编码、估价和预算等过程。一方面,心智账户贯穿于家户和个体在金融交易中追踪与估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在资产定价、消费决策、储蓄理论等各领域得到了证实。心智账户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①心智账户间的非替代性,即不同账户之间的财富是不能相互替代的。Shefrin and Thaler(1988)提出一个简单的心智账户体系,把财富分成3个组成部分,即当期账户(I)、现有资产(A)和未来收入(F),3种账户内的财富具有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当期账户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1,未来收入账户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0,而资产账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介于二者之间。方福前和张艳丽(2011)采用GMM估计,发现我国城乡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着显著差异,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强于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恰好与农村居民的情况相反。侯石安和赵和楠(2012)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得到类似结论;②心智账户具有不同于经济学的特定运算规则,Thaler(1985)认为人们会以尽可能使自己感觉快乐的方式,将多个事件结合起来,称作享乐编码假设,考虑价值函数S型特征,人们会拆分利得、整合损失,将小损失与大利得整合。心智账户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为家庭投资决策提供新视角,也为一些市场异象提供了解释,此外心智账户在消费、会计等领域也有很好地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心智账户理论与前景理论有交互的地方,心智账户的运算规则遵循前景理论价值函数特征,前景理论中损失厌恶决定心智账户的资金划分,两种理论结合起来,可以对更多非理性现象进行解释。例如,心智账户会将收入依据来源划分为一系列子账户,不同子账户内的评估则依据前景理论中参照点,来评估结果是“收益”状态或是“损失”状态。因此,本文以前景理论和心智账户理论为理论基础,试图建立可检验计量模型考察不同来源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及在“收益”与“损失”两种状态下,不同来源收入的变动出现损失厌恶的程度差异。

3 模型建立

设主体收入按来源分为 Y1,Y2,…,Yk,因此 Campbell和Mankiw(1990)的模型中经济体的总收入变为时刻两类主体的可支配收入分别为总收入第一类经济主体占总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 λ,则Y1t=λYt,Y2t=(1-λ)Yt。第一类主体按照当前收入水平进行消费,,等式两边同时差分,得到与第一类主体相对,第二类主体按照永久收入水平进行消费,式两边同时差分,得到其中 μ 是常数,εt是主体对t-1期与t期的各来源可支配收入总值的评估值变化,正交于与t-1期主体信息相关的任何变量。此时,总消费变动可表示为

引入实际利率之后,方程变为等

居民人均收入来源有4种,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而根据李爱梅(2007)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居民的收入账户具有稳定的三账户结构,即收入账户分为工作相关收入、非常规额外收入及经营投资收入。宏观收入统计4项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属于工作相关收入,转移性收入属于非常规额外收入,而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可归于经营投资收入。因此,将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加总获取经营投资总收入,分别表示为incomeg、incomej和incomez,因此计量检验模型可表示为,

进一步将前景理论引入,考虑不同来源收入增加及减少两种情况下,消费随各来源收入的变动情况,方程变为

3 实证检验

由于面板数据在控制个体异质性、避免多重共线性及动态分析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本文选取我国2002-2013年30个省、市(除西藏)①由于西藏地区200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数据均存在缺失情况,为了避免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本部分均剔除西藏地区,对其余30个省、市进行分析。农村居民各来源收入及消费数据,构成N=30,T=12的面板数据。为了数据更加真实,使用各省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0年为基期)分别进行各省市平减,进而得到工资性收入、经营投资总收入、转移性收入、人均消费支出的实际值。名义利率如果一年内有变动,按照变动月份加权计算出年名义利率,剔除通胀因素后获取真实年利率值。数据来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库,全文使用Stata 12.0软件作为分析工具。

考虑回归模型中存在内生性问题,因此分别使用最小二乘估计(OLS)与广义矩估计法(GMM),分别对式(4)进行回归检验。广义矩估计方法,是基于模型实际参数满足一定矩条件而形成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因其不需要知道随机误差项的准确分布信息,且允许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因此使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所得到的参数估计量比其他参数估计方法更有效。本文工具变量选取总收入、消费及实际利率的滞后期不同组合,共4组,见表1。

表1 工具变量组

表2 多来源收入的前景理论检验

(1)关注模型整体回归效果,模型1~5的F统计量均显著,分别为 13.83、2.82、2.24、1.76和 2.11,说明 5个模型整体回归性质良好。Hansen J统计量结果显示,4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均无法拒绝原假设,说明选择的工具变量组1~4,均是合理的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与干扰项互不相关。

(2)λ1从结果可以看出,在OLS估计下,各参数均不显著,说明由于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导致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参数存在偏误。在GMM估计下,模型2~5显示参数λ2的估计值显著大于参数λ1,最多达到55倍。各模型中参数λ2的系数均不显著,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总样本中,当期工资性收入小于上期工资性收入的样本数量过少,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虽然结果不显著,但并不影响整体上对λ2>λ1的判断,说明当期工作性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对于收入的变动更加敏感,消费随之变动的幅度较大,损失厌恶现象存在。从模型2~5可以看出ρ1>ρ2,在模型2中,两个参数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虽然模型4和模型5中参数ρ1的值都要高于参数ρ2,但是参数ρ2的结果并不显著,ρ1的估计值为0.428,ρ2的估计值为2.308,后者是前者的5倍之多,说明农村居民对转移性收入的当期变动方向比较敏感,损失厌恶现象明显。参数β1与参数β2在各模型回归结果中均不显著,因此大小无法确定,说明农村居民对经营投资收入的波动方向并不敏感。因此,将收入按来源细分为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及经营投资收入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居民在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中表现出明显的损失厌恶,而对经营投资收入则没有表现出这种消费不对称性。

(3)表格最后一行进行了以各来源收入的偏回归系数相等为原假设,即 λ1=λ2=ρ1=ρ2=β1=β2=0 的 F 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中均拒绝原假设,即各参数估计值之间显著不同,这反映了居民对3种不同来源收入的消费倾向存在差异,证实心智账户理论。其中,工资性来源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其余两种来源收入,这符合Shefrin和Thaler(1988)对心智账户的划分,工资性收入属于当期账户(I),因而具有极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参数θ不显著,说明实际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有限,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利率始终未实现完全市场化,名义利率由中央银行统一进行调整,因此并未真实反映我国居民对货币的供需情况。

4 结论

本文将行为金融学中前景理论与心智账户理论引入居民消费分析,并创新性地将前景理论与心智账户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不同来源收入下前景理论的可检验计量模型,结合我国2002-2013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各来源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及是否存在损失厌恶现象。结果表明,3种来源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其中工资性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最大,而农村居民在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中表现出明显的损失厌恶,而在经营投资收入中则没有表现出这种消费不对称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研究,为居民消费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1]J Y Campbell,N G Mankiw.Permanent Income,Current Income,and Consumption [J].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1990, 8(3):265-279.

[2]J Shea.Myopia,Liquidity Constraints,and Aggregate Consumption:A SimpleTest[J].Journal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95,27(3):798-805.

[3]R Thaler.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 [J].Marketing Science,1985,4(3):199-214.

[4]方福前,张艳丽.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变动趋势分析[J].财贸经济, 2011(4):22-30.

[5]孔东民.前景理论,流动性约束与消费行为的不对称——以我国城镇居民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4):134-142.

猜你喜欢

边际心智前景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随身新配饰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