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津门英杰霍元甲

2015-09-10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霍元甲精武国术

1869年1月19日,一声响亮的啼哭在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的一间小屋里响起,霍元甲就出生在这个平凡的家庭。而作为迷踪拳第六代传人霍恩第的儿子,似乎又注定了霍元甲会有不平凡的一生。

霍元甲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坐拥美人的幸运,更谈不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然而褪去这些看起来光鲜的,霍元甲确算是战乱时代的一位英杰。

四十一年后,霍元甲病逝时,怀庆会馆的客堂里曾悬挂过这样一副挽联:“瞻仰昂昂金刚汉,力巨出神,拳精入化,飞龙踞虎,尚武精神,浩气鹏鹏贯牛斗;讴歌堂堂勇大侠,胆坚铁石,志烈秋霜,爱国忧民,强我民族,大义凛凛满乾坤。”霍元甲传奇的人生,尽在这六十个字之中!

在小南河村,至今仍流传着一个故事。霍元甲年轻的时候,村民们为了喝水,都会排队去井口挑水。那时的霍元甲还有着几分年少轻狂,为了省去排队的麻烦,他想了个主意,找来一块巨大无比的石磨盘,每天晚上打了水以后就用磨盘堵住井口。而到了第二天打水的时候,村民们谁也搬不动,只好老老实实地等着霍元甲来拿走磨盘。

在民间故事中,无不把霍元甲塑造为力拔千钧的力士,虽有几分夸大,真实性也难以考证,但这一切都源自人们对霍元甲高超武艺的崇拜。

而实际上,霍元甲并非生来便是练武奇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由此付出的汗水,才是他终有所成的最大原因。

幼年时的霍元甲曾是被父亲霍恩第“放弃”的孩子。当年瘦弱的霍元甲看起来丝毫不具备练武资质,霍恩第担心他会毁坏霍家几代习武的声誉,禁止他练习武艺。而这又怎会让霍元甲望而却步?小小年纪的他就有着一股子的倔强,不仅偷偷观看父兄们练武,更是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去钻研琢磨。

几年后,霍元甲竟靠着自己的努力窥得迷踪拳的精髓,成长为比霍家其他兄弟更胜一筹的武者。霍恩第被他的决心和毅力感动,倾尽平生所学,对他悉心教导。霍元甲获得了专业指导后,博众家之长,从迷踪拳中领悟出一套复杂多变的精华套路,将迷踪拳发展为了迷踪艺,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

要想成为大侠,光有一身本事可不行。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霍元甲被称为“津门大侠”,不仅是因为他高超的武艺,更是因为他的正义感和爱国之心。

1896年,霍元甲前往天津谋生,彼时在怀庆药栈工作,正是这份工作改变了他的一生。这间药栈的主人叫做农劲荪,满族出身,曾在日本留学,回国后奉孙中山之命在京津一带活动,结实了不少革命志士。本就正气凛然的霍元甲被农劲荪的爱国情结感染,眼界也随之打开。

若说以前的霍元甲是个正直的武痴,那么到天津后的霍元甲则开始思索如何以武报国。1900年初春的一天,霍元甲在运河边闲逛,正巧河里来了一支押解皇粮的保镖船队。这船队里的保镖极是蛮横,下船后没有寻到适合打桩停船的地方,竟然一脚就踢翻了岸边的小吃摊。这样欺负平民的行为惹恼了霍元甲,他二话不说上去就打,迷踪拳出手,打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这事惊动了船队所属的北京源顺镖局掌柜王子斌,即大刀王五。王子斌对霍元甲颇为欣赏,二人也因此结为好友。后来王子斌被八国联军杀害后,霍元甲还挺身而出带回了王子斌的尸身,让他得以入土为安。(详情请见《武侠版》2015年5月刊)

后来,外国的大力士接二连三来设擂,扬言打遍中华无敌手。霍元甲为振中国国威,毫不犹豫出面应战,分别在天津和上海迎战来自俄国和英国的大力士,两次都不战而胜,这也让他津门大侠的威名响遍天津,声振上海。

有句话说得好:“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霍元甲为百姓们鸣不平、为国家打擂台,便是“有所为”,而当有人在他头上找茬时,他却也“有所不为”。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霍元甲还在天津谋生的时候,津门大侠的名头已经在街头巷尾传开了,但总有那么几个武行出身的人心里不服气,想与他比试两招。霍元甲本是个谦虚低调的人,不好事端,尽量避免了这些冲突,并在码头找了一份搬运的工作。霍元甲力气大,总能轻松搬起两三人才能搬走的货物,那时码头上有个叫张星的工友,早年练过武,不满霍元甲抢走了他的风头,总计划着引起点事端。

一天搬运黄豆的时候,张星假装不小心要摔倒,胳膊肘在霍元甲肋骨上撞了一下。霍元甲没防备,打了个趔趄,险些摔倒。他迅速稳住身形,回头看了张星一眼,也不多说,继续干活。

见霍元甲居然不接自己的茬,还扛着两袋黄豆,足有四百斤,张星不服气,也扛起了两袋黄豆,咬着牙晃晃悠悠地送进了仓库。

在仓库里张星又向霍元甲挑衅,霍元甲并不争辩,也没有出手,只是默默从地上捡起了一把豆子,用力一握,一滴滴的豆油从指缝间流了出来。看到霍元甲的态度和行为,张星终于心服口服,向霍元甲诚心道歉。

拳脚可以打出名头,而品格才能获得尊重。霍元甲可以为他人和国家挺身而出,也可以在面对无理取闹时一笑置之,这才是一个大侠当有的气度,也是一个大侠能赢得人心的方式。

一个在武术上登峰造极的人可以称之为高手,而一个愿为人师的高手才可以成为一代宗师。霍家历代以来都有一个传统门派观念,即“不收外姓徒弟”。而霍元甲勇敢地打破了这一传统,立志将一身武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1896年时,霍元甲初到天津不久,便收了刘振声为徒,向他系统地传授迷踪拳的技巧。几年后,霍元甲师徒为了与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比武而前往上海,这一番打擂之后,霍元甲的名声在上海传播开来,然而走红却不是霍元甲所追求的目标,此时的他已经想到了更多的东西。

那时,“沪人多知元甲之武功技能,若不为之流传,殊为可惜”。于是,霍元甲决定无私地将自己的拳法毫无保留地教导给大众。1909年,在霍元甲等人的主导下,精武体操学校(后更名为精武体育会)在上海建立,霍元甲师徒在其中任教,自此霍家迷踪拳终于开始广泛地在社会中传播。

可惜好景不长,1910年9月14日,霍元甲因咯血病发作而去世,然而他打破家族传统的勇敢和无私,以及他的精武精神却留在了世人心中。

正如霍元甲在精武体操学校成立公告中所倡言的:“国民欲拒辱,必当自强,愿海内同胞,振奋精神,加入斯道,使四万万之众,皆成健儿,中华必将振兴,民族必有希望。”以武术报国为己任,以推动中国武术发展为毕生事业,这正是“津门大侠”霍元甲的一代宗师风范,他的武学之道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南有精武会,北有武士会”。1912年9月8日,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成立,与上海的精武体育会遥相呼应,并称当时中国最著名的两家民间武术组织。同年10月28日,中华武士会举办了盛况空前的秋季大会,据说当时“观者千余人”。为了筹集活动经费,李氏太极创始人李瑞东甚至卖掉了自家的两百亩工地。

此后,中华武士会的名头被打响,要求前来习武的人越来越多,武士会不得不设立分会。到1918年,中华武士会通过参加北京的万国赛武会,其声名更是大涨。可惜到1928年,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中华武士会的成员或转入其他国术馆、或组织起新的武术社团、或隐居民间,为中国武术的传承继续做着贡献。

中央国术馆,全称是“中央国术馆体育传习所”,由张之江先生等人创办。其最初名为国术研究馆,张之江起先向教育部申请备案时,教育部认为武术是已被淘汰的东西,对他百般刁难。张之江无可奈何之下,找到身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的老友李烈钧,李当即拍板:教育部既然不承认,那么就由国民政府直接领导,经费由国库开支。1927年3月15日,国民政府公报发表公文批准备案,国术研究馆由国民政府直接领导,并改名中央国术馆。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国术馆南迁,由于政府停发经费,教职员工和学生生活十分困苦,多数教师和学生沿途离去,自谋出路。到1946 年再迁回南京时,中央国术馆已经没有馆址,且缺少经费,无法维持教学,终于在1948年宣告解散。

陈真可算是与霍元甲有关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虚拟人物,他多次出现于电视屏幕上,致使许多人误以为他是真实存在的人。

影视剧中的陈真最早出现于1972年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后又在《精武陈真》、《陈真后传》等剧作中多次出现。在众多作品中,陈真的身世和故事多有雷同。影视剧中的陈真祖籍山东泰安,生于湖北襄阳,后去往上海,拜霍元甲为师。相传,他为被日本人害死的师父报仇之后,又被日本人杀死。因为众多影视作品的宣传,陈真作为踢碎“东亚病夫”招牌的英雄而活跃在荧幕上,他的风头已然超过了其原型——霍元甲现实中的徒弟刘振声。

赵倩男是影视剧《霍元甲》和《大侠霍元甲》中的一个原创人物。历史上的霍元甲由始自终都只有一个爱人,也就是他的发妻王氏。而在荧幕上,为了丰富霍元甲的形象,剧作家们创造出了赵倩男这个人物。

在故事中,赵倩男与霍元甲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却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在一起,这一段“婚外恋”一度引发了观众们的热议。对于这份感情是否合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然则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赵倩男只是虚拟人物,应与真实的霍元甲区分开来。

猜你喜欢

霍元甲精武国术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精武英雄
精武英雄
《时报》与民国国术传播研究
左右脚的比赛
左右脚的比赛
左右脚的比赛
左右脚的比赛
国术考试的具体制度
精武精诚 惟扬惟武:传统武式太极拳传人钟振山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