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年20万人死于“吃错药”!用药常识不可不知

2015-09-10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8期
关键词:药师说明书药店

不遵医嘱、盲目使用抗生素或吃药减肥、看不懂药品说明书……国家食药监总局称,我国居民用药安全存在严重的误区,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而损害健康,导致死亡的有20万,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2倍!如此骇人的统计数据,不难窥见“不当用药”惹祸之深。9月是“全国安全用药月”,本期特别策划,着重谈谈用药常识。

“你吃错药了吧!”本来是一句损人的话,但放到生活中来,很多人还真存在这样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称,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而损害健康,导致死亡的有20万,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2倍!而老年人容易患上多种疾病,同时又伴有器官、组织结构的退化,生理、生化功能的减退等,这些改变导致老年患者自身对药物处置能力发生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增多。这一切都提醒我们,提高人们特别是老人的安全用药意识已成为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当务之急。

很多老人吃错药

从北京协和医院的药师到退休后去做社区讲座,用药指导讲了四十多年,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张继春现在越来越觉得安全用药这个事儿特别重要,因为她发现,很多老人真的不太会吃药,甚至是乱吃药。

那么,老人一般都有哪些吃药方面的问题呢?

太杂乱——吃药如吃饭,药物之间“打架”

年纪大了,难免会有些慢病上身,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一多自然要到多个科室去看病,往往手头都有着不少的存药。

张继春在社区做老年人用药健康讲座时就遇到过这样一位老人,她每天都要吃67种药,一共148粒!有治疗疾病的,有保养身体的,有中药,有西药,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用一个小碗装,能装满满当当一碗。老人还特别仔细,“我怕一口气吃了不好,所以都是间隔半小时再吃不同种类的。”

这样算下来,过半小时吃一次,早晨的药还没吃完,中午的药又该吃了。整整一天都耗在吃药上,哪里都不能去。药,再加上吃药喝的水,一天下来不吃饭都饱了。

这样的老年人其实有很多,这么多种药集中在一个人的体内,容易互相干扰甚至互相“打架”,有可能会使药物的疗效增加,也有可能会使药物疗效降低,而且会增加胃、肝、肾等器官的负担。除此之外,药物“打架”还会加重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一般来说,吃的药物超过5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到10%,而一旦吃的药物超过了20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会超过50%!

太粗心——要么忘了吃,要么拼命吃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史亦丽在药师咨询室两年了,经常有不少老人来找她咨询药物的问题。她也常常遇到一些老人,有很多顾虑,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自己偷偷减量甚至不吃,还不告诉医生。医生往往也很奇怪,怎么药吃了病情一点都没有改善呢?

还有一些老人很倔强,“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多吃、少吃我心里都有数。”可是医生不知道老人们吃药的真实情况,这时候就有可能会开出更大剂量的药物。

还有一些老人是忘了吃药。药物种类一多,有的药需要一天吃两次,有的药需要一天吃三次,老人们特别容易迷糊。

太急躁——不看说明书,忽视不良反应

老人吃药主动看说明书的很少,会看说明书的就更少了。

曾经有一位老大姐很生气地跟张继春抱怨,说现在的药质量特别不好,吃了整片拉出来整片,完全吸收不了,特别浪费,“再也不吃了”;甚至还有的老人用钳子把药物钳碎了再吃。她一听就知道这些老人没看说明书。因为有的药物比如控释片,由药片和载体组成,吃进去吸收的是药,而拉出来的“整片”只是载体,这样是为了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缓缓释放,达到最好的疗效。如果不看说明书,不懂这个药剂结构,就会产生误会,甚至会出现问题。比如那位把药物钳碎的老人,控释片钳碎之后,药物的结构就破坏掉了,进入人体之后,药物的突释(瞬间释放)作用加强,会增加人体的不良反应,而且药效也不能维持那么长时间了。

不看说明书,忽视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也会造成麻烦。有位老同志就曾经因为干咳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各种检查、CT都做了还是没结果,心情更是压抑。可经过询问之后发现,她的干咳只是因为正在吃的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换药后就好了。

编者注:不看说明书是导致吃错药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话说回来,现在的药品说明书,特别是西药,专业性很强,术语多,平民百姓难看懂。看不懂说明书,患者自然不会看,看了也白看。所以,药物说明书应简明扼要。对患者来说,讲清能治什么病、用法和用量、什么时候用、有哪些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应注意什么等就够了。这些患者必须看的部分,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并应该用醒目的字标示。药物的代谢过程、药理作用等,医生和药师才有必要看。这是制药行业应考虑的。

太糊涂——迷信保健品,看电视吃药

说起老年人的用药误区,两位专家都强调了同一个问题:老年人太容易相信各种保健品了。

张继春身边也有一些迷信保健品的朋友,其中一位甚至花大价钱买了一个所谓的频谱屋,每天去里面坐着,她说起来好气又好笑。为了发现一些商家推销保健品的伎俩,她甚至自己还去跟踪过推销保健品的人。

张继春说,有一次去公园玩,被塞了张保健品的传单,她就一直跟着推销人员,最后被推销人员以体检为名与50名左右老人一起带去做体检,体检前有穿着白大褂自称是医生的人先是做知识讲座,接着体检出来全部有问题(而她刚刚在医院体检完身体很健康),然后就开始推销保健品。

张继春分析说,首先,保健品是不允许宣传有治病疗效的,说疗效特别好的保健品一定不能信,因为保健品有药效肯定是加了西药,尤其是说能降血糖的一些所谓保健品。协和医院就收治过一些因为吃了打着降糖名号的保健品而导致低血糖的患者,经药师化验后发现他们服用的保健品里加了很便宜的西药。说吃了能停药的保健品也一定不能信,因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是需要终生服药的。

牢记6绝招,避免“吃错药”

药店好像菜市场一样,药品种类繁多,顾客自行挑选购买。药店又绝不像菜市场,因为其中出售的是治病救人的药物而非白菜萝卜,顾客购药也不能完全随心所欲,有时需要出示处方。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了解相关用药常识,在药店科学购药,回家后科学服药,才能让自己驱除病痛、收获健康。对此,国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专家孙忠实,解放军309医院药剂科药师温筱煦给出如下建议:

1.分清“药”字牌和“健”字牌

药店里不光卖药,还常有五花八门的保健食品混在药品的货架上。保健食品不存在治病功效,购买时需要认准产品到底是“药”字号还是“健”字号。只有“药”字标识的,才是在临床上得到验证并有疗效保证的药物(编者注:外包装和说明书上印有小蓝帽图案的,就是保健食品,而不是药品)。

2.莫轻信营业员推荐药

有些平价药店药品价格比很多医院要便宜,于是不少人拿着医生处方到药店去买药。自己去药店买药到没关系,但是不要自行换药。千万不能发现药店没有处方上的药,就自作主张换成类似的药,而这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同样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同种类但厂家不同的药物很多,疗效千差万别,医生的处方大都是根据临床疗效来开的,所以千万不要自行更换处方上的药物。

很多人到了药店买药拿不定主意,会向营业员咨询,根据他们的推荐买药。但营业员不是医生或药师,他们没有临床经验,甚至有些营业员会因为药物利润等原因,推销一些实际效果并不好的药物。另外,买药不要跟着广告走,不要迷信“进口药比国产药好,贵的药比便宜的药好”。实际上,药品的价格是由原料采集难度、生产工艺难易、产量大小、销售范围和包装质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与药物疗效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并不能完全画等号。所以,还是要听医生的建议买临床效果好、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

3.生病服药别贪多

常言道“病去如抽丝”,但不少人生病后希望通过多吃药来尽快解决病痛,往往会买上多种药来吃,如对付感冒,就把消炎的、抗病毒的、治疗咳嗽的、化痰的、治疗发烧的药都买回来,有了相关症状就一股脑儿地用这些药。然而,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疾病恢复有个过程,许多疾病会有伴随症状,如发烧同时伴有咳嗽、嗓子疼等有明显炎症的情况时,只要服用针对病因的药物就行了,症状会随着疾病的好转而消失,不需要再吃其他药物。更何况许多药物是复方制剂,本身既有消炎的成分,也有止咳的成分,多种药物应用有可能导致重复用药。吃太多的药物,肠胃承受不了,反而不利恢复。

4.老病号培养做“药历”的好习惯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来说,对抗疾病是场持久战,买药服药是长期的行为。专家建议,慢病患者不妨买个分类药盒。这种分类盒主要分为1周或1个月用量2种,分别有7个或31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还可以制作“药历”,即服药清单,将要吃的药列个清单,或直接在日历上用大字写好每天要吃的药,每次吃完后就“打钩”做记录,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

很多慢病患者看病要跑几个科室,开很多种药,药物之间、药物与饮食之间都容易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保存好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的重要一环。建议每次就诊前都要带好,并尽量找固定医院的固定医生咨询,包括药物疗效或产生哪些不良反应,以及有无药物相互作用等。

开始服药后应留意身体情况,有异常及时找医生。复诊时必须诚实、主动告知真实服药情况、前后身体变化、是否有服用其他药物或保健品等内容。此外,两个月清点一次药箱,及时清除过期药。

5.药品说明书要“重点阅读”

服药前很多人不读说明书,或者只是粗略地看个大概。事实上,药品说明书含有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重要信息,是患者安全用药的主要依据。所以,服药前应通读药品说明书。其中说明书中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几项内容要重点阅读,如有疑义,及时向医生和药师咨询。

6.中药滥用也中毒

在很多人眼里中药是安全的代名词,但中药滥用也可能导致中毒,导致不良反应,如滥用人参导致严重反应的报告已不少,甚至还有引起死亡者。中药引起死亡的报道,也出现在巴豆、苍耳子、六神丸、雷公藤、甜瓜蒂、木通、苦楝子等药物。长期服用带朱砂的成药,如朱砂安神丸、活络丹、天王补心丹而致汞中毒的事例,也屡有报告,这是由于其中含有可溶汞盐或游离汞而导致蓄积汞中毒。因此,服药中药最好能做到遵医嘱、按说明书办事。

>>链接

服药用水量不能乱来

一般的片剂药物,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但是服用抗痛风药,排尿结石的药后,都要大量饮水,每日必须饮水2000毫升以上;而服用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这些保护胃黏膜的药后,则需少饮水甚至短时不饮水,否则影响药效;服用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这些镇咳药后,也不宜马上饮水。

长期服药要有保护措施

据调查,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80%患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甚至35%的老人还不止患有一种疾病。老年人多数体弱多病,难免会有病痛缠身,因此家中需要备很多常见药物,要知道,服药对身体造成损害的机会也多。有不少药物虽然能治好老人的病,但同时也可能给老人“造”出许多新病。所以,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服用以下药物时应注意几个重要问题:

1.地高辛

老年人患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脏病时,都用此药治疗。但此药安全范围窄,老年人的肾清除率比中青年低,故极易发生中毒反应。老人服用后,有50%~95%的人感到疲乏、倦怠、食欲欠佳、恶心等。这些症状可导致进食减少,进而造成营养不良,由此而引起一些新病。

2.利尿药

患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的老年患者常要服用利尿药。一些利尿药如速尿,在利尿同时,会使体内钾离子大量流失,从而导致肌无力、心律失常、血压过低等。老年人则更容易出现这些情况,因为老年人体弱,对失水、失钾特别敏感,故老年人在服利尿药时,切忌偏食,一定要多补充一些富含钾的食物。

3.激素类药物

老年人由于蛋白质需要量增加,维生素D和钙吸收减少,对激素类药物引起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特别敏感,而且停药后也不能恢复,特别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用此类药物更易引起骨质疏松。

4.镇静和抗焦虑、抑郁药物

人到老年,由于脑血管硬化和脑细胞老化,逐渐出现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睡眠紊乱、认识能力下降,不得不借助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来纠正思维和认识。然而老年人服用镇静药后,往往出现嗜睡、无食欲的症状,久而久之,会导致营养不良而诱发其他疾病。若服用抗抑郁药则又会引起食欲亢进,营养过剩,偏嗜甜食,这对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老年人非常有害。

因此,老年人在治疗疾病时,应避免长期使用某种或多种可影响患者全身营养状况的药物,服药的同时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和均衡饮食,针对某些营养素受药物影响会减少吸收利用的情况,可适当加大富含这类营养素食物的摄入。

(综合《京华时报》《北京晚报》《健康时报》等报道)

猜你喜欢

药师说明书药店
爸妈,这是我的“使用说明书”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药店保卫战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药店里的磅秤
法国:就医难,买药易
In a Pharmacy(在药店)
人类生命的“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