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孜曼的长调人生

2015-09-09和宣

伴侣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叔子长调蒙古族

和宣

蒙古人有三宝:草原、骏马、长调。千百年来,蒙古人用长调歌颂自然,诉说爱情,讴歌母爱,礼赞生命。人们看到,玉孜曼也在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真诚地谱写着一首美丽的长调人生。

在新疆和硕县,有这样一户12口人的大家庭。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互扶持,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这个家庭的女主人玉孜曼可不同寻常,她擅长蒙古族传统和现代服饰制造技艺,绘画刺绣,制作手工艺品和蒙古包毡毯用品,还精通蒙古族奶制品制造技艺,会演唱蒙古长调等。1996年3月,她被评为苏哈特乡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11月,她又荣获新疆卫拉特蒙古首届“金马镫”杯蒙古族民间升高歌手电视大奖赛“铜马镫”奖。2010年6月,玉孜曼被命名为级百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新疆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6月,她在“天工开物——新疆非物質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荣获“新疆传统技艺巧手奖”。也是在那时,她在首届巴州和硕县蒙古民间艺人才艺展示中成绩突出,被授予“民间艺人”称号。2012年6月在全国第七个、和硕县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民间手工艺品展示活动中,她又荣获优秀奖。2013年5月,玉孜曼夫妇向和硕县博物馆捐赠了蒙古族服饰及西文力克、托库克等物品。

玉孜曼1951年出生于和硕县那仁克乡一个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丈夫艾仁才拉是原和硕县种子站支部书记。

玉孜曼5岁时她的母亲就因病去世,她与父亲两人相依为命。19岁时,玉孜曼与比自己大7岁的艾仁才拉结婚,陆续有了5个子女。饱尝辛酸和磨难的童年,使她对家庭的温暖,有着比常人更加强烈的憧憬。1976年3月,她在和硕县胜利公社牧业大队卫生院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以满腔热情在乡镇工作了30年。1981年11月,玉孜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先后任和硕县那音克乡妇联主任、和硕县苏哈特乡政府出纳,2006年7月退休。

这个家庭的特殊之处在于,多年来,玉孜曼夫妇一直和小叔子一家生活在一起。玉孜曼的小叔子金麦是一名牧民,患有脑智障,妻子闹耐也是牧民,听力有智障。夫妇俩育有3个子女,日子犹如秋风中的枯叶。看着小叔子一家生活这么艰难,玉孜曼夫妇在家庭收入本就不高,还需要抚养5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情况下,克勤克俭、节衣缩食,硬是承担起了赡养小叔子一家人的责任。

以夫妇二人之力,却要照料12口人的生活起居,其艰辛可想而知。在玉孜曼夫妇子女儿时的记忆中,偶尔家里有点邻里接济的奶类或肉类,父母根本舍不得吃,全都留给儿女和小叔子一家,即便儿女们硬要父母先吃,他们也会偷偷藏起来,省给孩子们明天再吃。由于担心干家务活儿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夫妇二人承担了全家人的大部分家务。

现在,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了许多,丈夫艾仁才拉已70岁,做不了什么家务活儿,早年的操劳让年过六旬的玉孜曼患上了高血压、胃病、膝关节骨刺等疾病,但他们还是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肩负着照顾老人和孙辈的重担。两人一辈子的辛劳,深深地影响了儿女们,8个孩子都非常孝顺父母,尊敬老人。

结婚40多年来,玉孜曼夫妇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在家庭中相濡以沫、照料儿女,孝敬老人、团结邻里,以勤劳和质朴,营造出了一个人人羡慕的美满家庭,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诠释着家与爱的真谛。玉孜曼一家秉承着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将平等、互助、进取等现代家庭美德融于一体的文明家庭。

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下,玉孜曼和艾仁才拉的5个儿女和侄女先后考上了内蒙古、新疆的高等院校。45岁的大女儿欧云其美格是一名教师,大儿子铁木尔巴图、二女儿赛尔吉米德格、小女儿孟克其其格和小叔子的大女儿特力木杰是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三女儿娜木且是一名护士。小叔子的二女儿查汗和三女儿艾力曼都是牧民。

儿女们成家后,玉孜曼夫妇还不断教育他们在单位要全心为公、在家里要勤俭持家。每当孩子们回到和硕的家中,玉孜曼总要在他们面前唠叨几句:“借人家一面镜子,照照自己这一天的行为。”在玉孜曼的谆谆教诲下,孩子们在单位非常尽心尽职,深受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女儿们出嫁后也带着家规到新的家庭中,孝敬公婆,尊重长辈,成为婆家人人称道的好媳妇。 责编/毕春晖

E-mail: bchaa@163.com

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bchaa

猜你喜欢

小叔子长调蒙古族
房产证上有婆婆的名字,小叔子有权继承吗
如何与纵容家人的丈夫沟通
马背长调
长调歌王
蒙古族长调在地方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策略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
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