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军摘下解放帽

2015-09-07刘竹溪李源编辑汤涌

博客天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军服军衔军装

文 刘竹溪 李源 编辑 汤涌

解放军摘下解放帽

文 刘竹溪 李源 编辑 汤涌

30年前的军队换装拉开了军队职业化的大幕,也教育了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军队不光要红,而且要帅

广场上的明星

1985年5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许多拍照留念的解放军干部战士,多的时候达到百人。这一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改穿新军服的日子。

即使是对军队并不熟悉的群众也能看得出这些战士衣着的变化,过去红五星、红领章的绿色军服和解放帽被五星领章和大檐帽取代,军官的肩膀上佩戴着表示兵种的肩章。

这就是在1984年国庆阅兵时受阅部队穿着的那套军装,在那场阅兵式上,这一套军服迷倒了很多人。

5月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词曲作家石祥、唐诃创作的歌曲《当我穿上新式军装》,表达了部队官兵穿上新军装的喜悦之情。

上了点岁数的人也许还会发现,新军服有点像1955年的那套军服,但又并不一样。

这是和过去那个随时准备打全面战争时代的一种作别。

1.身穿55式军服、戴船形帽的许世友将军下连当兵

3.更换85式军服后汤舜华拍摄的照片,他于1986年副营级转业

2.身穿65式军服的基层指挥员,时任194师某连指导员汤舜华

85式军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套军服当中是装备时间最短的一套。这套军服结束了65式(包括后来的74式等改款)军服的时代,为恢复军衔制做了准备,它见证了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和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是许多大裁军时退役的老兵们带走并珍藏在衣柜箱底的最后一套军服,也是一段青春的回忆。

1984年到1988年之间,也是中国军队进行职业化正规化改革的开始。

在总后勤部的内部文件里,军迷们口中常说的85式军服的正式名称是“军衔服”,但由于军衔制改革迟至1987年才推行,85式成了一款没有军衔的军衔服。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学术部研究员、军服史专家徐平大校将85式军服评价为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但为此后的军服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搞掉那块牌牌”

在85式军衔服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过军衔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全面倒向苏联。解放军效法苏军,于1955年建立了军衔制度,配发了55式军服,这代军服参考了苏联式设计,有常服和礼服之分,配有军衔肩章、领章、军兵种与勤务符号和帽徽。

这套军服最著名的穿着者除了辨识度极高的十大元帅(中国邮政发行过其中9位的邮票)之外,还有汽车连中士雷锋。雷锋身着55式冬常服的军装是如此有名,以至于今天人们把它的冬季帽称为“雷锋帽”。

1960年代初,随着中苏交恶以及国内“左”倾日渐明显,军衔制度被视为“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法权”,“妨碍了官兵平等、官兵一致”。1964年,贺龙元帅(也是制定军衔制的主持者)向毛泽东请示是否要取消军衔,毛泽东同意:“取消,搞掉那块牌牌(军衔肩章),我早就想搞掉它了。”

1965年5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决定撤销军衔制,“牌牌”被搞掉了,使用了10年的55式军服随之寿终正寝——新换发的65式军服取消了礼服,也去除了一切标识,只保留了帽子中间的全红五角星帽徽和领子上两块全红领章。干部和战士区别是干部上衣有四个口袋,战士只有两个。

大多数的换装都要做足够的说服工作,在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时候,许多战士不愿意摘下八角帽换上青天白日帽徽,刘伯承一度用“帽徽是白的,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来说服同志们。类似的,换穿65式军服也要做一些政治思想工作。

当时的《解放军报》在社论中如此解读新军服:“帽徽是一颗红星头上戴,象征着党和毛主席的领导;领章是革命红旗挂两边,象征着我军非常无产阶级化、非常战斗化。非常鲜明地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军的革命本质和光荣传统。”

虽然在当年的报刊中,全军指战员都“热烈拥护”1965式军服的列装,但军人们对颇有设计感的55式军服有着复杂的感情。军旅作家张聂尔曾回忆她父亲张雍耿少将换65式军服式的情景:“65年我在外地上学,暑假回到家里,我看到我爸爸换装了,穿的是那种红帽徽、红领章那种军装,我当时就觉得很惋惜,我就问我爸爸说,爸,你换了军装,你觉得惋惜吗?他说,不,这军装很好啊,官兵平等,又回到老红军时代了,他说得虽然很轻松啊,但我发现,他过去的军装,尤其他过去的礼服,他都没有丢掉,他把它们藏起来了,放在箱子里。”

军衔制能带来骄傲和荣誉感,在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主角赵蒙生(电影版由唐国强扮演)回忆起自己和小伙伴比谁爸爸的官儿大,大院孩子们用“你爸只有一个豆,俺爸双铁轨,四个豆”(大校)和“俺爸一个豆是金豆(少将),你爸四个豆是银豆”来争论斗嘴。

“三块红”的复古风

1966年“文革”爆发,毛泽东多次接见红卫兵,为狂飙突进的政治运动加油鼓劲。在历史照片中,毛泽东和给他戴上“红卫兵”袖章的宋彬彬,穿的都是65式军服。

65式军服特别肥大,各种体型都穿得进去。毛泽东的警卫员王保东曾撰文回忆:“主席还穿过我的军上衣呢,1966年8月,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当时,毛主席并没有合适的军装。他就穿戴着我的军上衣、战友的裤子和帽子登上了天安门。”

最高领袖戎装亮相,使得65式军服成为当年的“爆款”服装。在那个经济凋敝的年代,成为军人不仅意味着在政治上受到信任,也意味着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因此,一身65式军服不仅是时尚的象征,也代表着社会地位—对于当时的女青年而言,一身国防绿的军人是理想的结婚对象。

65式军装被当做民间正装穿着,一个农村新郎官穿的可能就是没有领章帽徽的军服。65式军服也是摸爬滚打的作训服和紧急时的救生衣,解放军的体育教程当中特别提到,把军裤弄湿扎住裤脚兜入空气后扎紧裤腰,能在水上漂十几分钟。

65式军服(包括后续的74式、78式等改进版)沿用了20年,是解放军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军服。这20年是解放军兵员最多的时候,徐平大校估计,应有数千万军人穿过65式军装,仿制品更是数以亿计。

这期间65式军服也悄悄调整一刀切造成的影响,在实用和美观上一点点回调。解放帽和带扣子的军服在舰艇上不好用,海军在74式军服时基本改回了55式的样子。

女军人的制服在过去仅仅是小号男款,胸部口袋这样的设置并不适合女性衣着特点,在74式军服中女兵制服出现了裙装,有当年女兵回忆说:“有的同志长得白,露出两条白花花的腿,男兵都不敢看。”

女军人军帽也改成了55式的无檐帽—就是孙俪《幸福像花儿一样》的造型,这让姑娘们研究起了各种刘海。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65式军服却暴露出弱点:例如,没有可以识别军衔、军种、番号的标识,队伍打散了不知道听谁的;而全红的帽徽领章都位于头颈部,有利于敌方瞄准。二战时期苏联红军也曾经苦于这个问题,为此专门生产过绿色的帽徽和领花,中国的突击小队执行任务时,甚至必须摘下“三块红”才能行动。

样式呆板、面料落后的65式军装越发显得不合时宜,和外军交流的照片显得完全是两个时代的部队。此外,总有人会联想到红卫兵和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邓小平等高层领导已有恢复军衔制的想法,军服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

徐平引用了军内流传很广的故事:1981年9月华北大演习结束后,邓小平视察部队,留下“只有空降兵服装(白钢盔、黑夹克、蓝裤子)还拿得出手”的评语。

其实总后勤部在1980年就提出了军服改革的建议,到了1982年,这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1983年我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总后勤部军需生产管理部,当时正是新军服即将定型生产的关键时期,上上下下热火朝天,把新军服当头等大事来抓。”徐平说。

1949年以来,军服一直引领着其他行业的服装发展的趋势,但到了1980年代初,军服反而一度落后。公安系统自1983年起装备了带有蓝色盾牌肩章、臂章的83式警服,显得更加正规。受到兄弟行业的刺激,军服的改革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没有军衔的军衔服

85式军服就是为恢复军衔制而生的。

徐平回忆:“当时在内部文件和会议中,85式军服被称为军衔服。”

曾任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贾若瑜少将曾在文章中写道,1980年3月,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明确提出军队要搞军衔制。1982年初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正式作出了恢复军衔制的决定。

与军衔制配套的85式军服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从最初的方案起,这套军服就包括了类似55式军服的帽徽、领章,以及带有军衔的领章、肩章等元素,军官的军服也按照级别分为将、校、尉三级。

1982年,中央军政领导人分别审查了军衔服样品,除一些细节问题外已经基本达成一致。了解到恢复军衔服装每年会增加约2000万元的经费后,胡耀邦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花2000万不多嘛!要快点搞。”

1983年1月的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决定,全军实行军衔制和服装改革力争在1985年同时进行,如军衔制的准备工作到时未能全部完成,也可以先行换装。这会增加成本,但这时的军队已不想再等。

1983年,作为解放军的脸面的“两团一队(军乐团、文工团和仪仗队)”先行穿上了85式军服,但这套军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相是1984年的国庆35周年阅兵式。

按照中央军委的决定,国庆35周年的阅兵式上,受阅部队和指挥人员一律穿着军委批准的新制式夏季服装,戴肩章。由于当时军衔制尚未恢复,肩章上并无军衔符号,中间缀军种符号,领章上缀金黄色五角星。

这一决定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阅兵当天,总指挥秦基伟和42个方队的受阅部队穿着85式军服,而检阅台上和秦基伟级别相当的高阶军官们身上,仍然是旧版的65式军服。

阅兵式上的新军服大受欢迎。“(85式军服)在国庆阅兵上穿出去之后,全军上下翘首以待。”徐平告诉《博客天下》。1984年底,解放军三总部确定换装的时间:1985年3月1日发放,5月1日正式换装。

军衔服推行顺利的同时,军衔制却没有来,同时在推进的是大规模的裁军。

1980年代初,解放军整体规模过大,编制体制不顺,官兵比例不合理,各级领导班子臃肿、年龄老化,干部数量已经发生了恶性膨胀。邓小平曾说:“一个大军区的副司令,打麻将都可以摆好几桌了。”据统计,有的军级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超过了40名。

这种情况下授衔只会造成军衔贬值,1982年至1984年,军队进行整编,军、师级领导班子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1984年底,邓小平提出“世界大战在较长时间内打不起来”的重要判断。据此,解放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军队由应对全面战争转变为应对局部战争,军队建设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并在1985年进一步作出两年内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决定,军衔制的实施,要等到裁军完成之后。

虽然军衔制暂未得到实施,但新军服的发放依旧按照原计划进行。正式发放的85式军服的材质分为三个级别:军以上干部(即后来的将官)纯毛料、师团干部(即后来的校官)毛涤混纺、营以下干部(即后来的尉官)和战士仍用的确良;干部和男战士的夏帽也从65式的解放帽变成了大檐帽,女战士装备无檐帽;65式军服最有代表性的“三块红”帽徽和领章取消,变成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和军种领章,另外配有不分等级的军种肩章(陆军为“八一”红五星,海军和空军分别加上铁锚和飞翼图案),替代原本应有的军衔肩章。

85式没有专门的作训服,在体面和使用两方面,85式优先照顾了体面,原先的65式军装还有大量库存,更换了领章帽徽之后作为作训服使用。

浓浓的英伦风

85式军服装备时间很短,但因为1984年大阅兵的缘故,许多军迷对它的评价很高,不少人评价它是“最洋气的军服”。

1.军服设计师李嘎曾经为数个欧洲和中东的国家设计军服,他展示了几款外军经典军服的仿制品,这些衣服可能都曾成为85式军服的灵感来源2.德军驼绒3.英军534.西德边防 5.英军68

“有人把换装归纳为团以上干部换料子,营以下干部换扣子,战士换帽子。”徐平大校说,“这种说法虽有失偏颇,但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这次军装改革仍不彻底。”

“85式军服最近的亲戚就是英国军服,带有非常浓厚的英式猎服风格。”曾为欧洲及中东多个国家设计军服和迷彩图案的中国设计师李嘎(网名“大天使”)对这款军服这样评价。

“英式猎服主要存在这么几个特征元素:西装小翻领、后方开襟、束腰、两侧明袋,这些元素在85式军服上都有体现。85式军服最像英式猎服的款型就是夏装,也就是短袖的那款上衣。夏装的颜色不是军绿色而是偏黄的卡其色,英国一直非常喜欢卡其色军服和猎服,85式夏装连颜色都跟英国风格非常接近,英伦风浓浓的。”

设计85式军服的年代,正是中国和西方世界的蜜月期,中国军方与西方军队交流日渐频繁。购买到的西方先进装备让中国军队佩服,西方军队的军容仪表也让刚刚经历十年动乱的中国军人感到相形见绌。

最强大的学习对象美国虽然也对中国相当开放,但中美的合作没有欧洲合作的那么深入。军事评论员朱江明告诉《博客天下》:“中国空军飞行员曾经多次派员到法国学习飞行技术,并且驾驶了他们最先进的战斗机,美国则从未允许过中国空军飞行员在美军学习空战技术,最先进的战斗机更是碰都不让中国人碰。”正因为欧洲对中国更为开放,中国军队当时主要的学习模仿对象就是欧洲军队。”

李嘎认为在军服上模仿英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时整个欧洲,军服设计最好的就是英国,到现在英国的设计能力都是欧洲第一梯队的。”

“美国军队现在最先进的防寒服是L7型轻便保暖防寒大衣,类似的轻便保暖棉服英国比美国至少早了5年装备部队。除此之外,英国装备抓绒保暖服也比美国早,在军服方面英国一直是非常超前的。”

“除了85式,中国军服借鉴英国的地方还很多,在南疆战斗中侦察兵装备了81式大五叶双面迷彩服,这是根据战场的经验而装备。大五叶迷彩图形也借鉴了英国的DPM迷彩设计。”李嘎说。

此外英国对中国军队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无托步枪,解放军现在装备的95式步枪就是一种无托步枪,外形上受英国SA80的影响很大,第一支无托步枪就是英国人制造成功的。

85式军服也不太可能过多借鉴美军风格,当时的海峡两岸还没有三通,国民党军队的军服脱胎于美式制服,而多年来电影里穿着美军制服的人大多是反派,很难让老将军们接受一套美式制服。55式船形帽就是在全军上下(《解放军报》组织过讨论)包括群众的反对声中废除,被解放帽取代的,这款学自苏联,适合戴钢盔还能擦汗的漂亮帽子的罪过就是“太像美军”,士兵们都怕被小朋友们嘲笑。和苏联关系紧张、又不能直接模仿美军制服的1980年代,中国军服模仿欧洲似乎成了唯一的路。“85式军服虽然没有完全跟随英国的常、训、礼三套服装政策,只有常服。1980年代联邦德国军队为了简化装备也是采取常训合一的制服体系,并不区分作战服装和日常服装,这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情况。但85式军服真正落后的地方在于,面料并未跟上当时西方60年代的水平。”李嘎说。

李嘎以防寒服举例:“85式仍然使用了65式的军大衣,而没有采用1960年代的贡缎面料制衣,贡缎虽然只是棉布,却通过特殊的织布工艺达到防风防水的效果,而且透气性相当不错。世界最早的美军M65冲锋衣的面料就采用了贡缎制造,不仅能防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雨。英军的smock风衣和德军山地风衣也同样采用贡缎制造。但是直到07式防寒服,解放军才使用了贡缎面料。比西方国家晚了50年。”

猎装风格的85式夏装被之后的87式军服继承下来,这种英伦风的服装穿起来帅,但也对身材很挑剔,在电影《唐山大地震》当中,陈道明身着87式军装夏装就是一身绅士气质,但在《国产凌凌漆》当中混入革命内部的反派偏胖,穿起翻领军装就显得猥琐可憎。

士兵的85式军装改动比较少,不少老兵也舍不得他们的旧军装,1981年入伍、曾经在福建服役的老兵胡嗣塘说:“我们每个人都穿着新军服照了黑白照片,但还是喜欢一颗纯粹的红五星。”

新军服对提升军人尤其是干部的士气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985年,一些人已经先富了起来,曾经被人羡慕的“四个兜”军官收入水平和个体户推销员相比已经落后,套用《高山下的花环》里经商的大院子弟们的戏谑,“穿黄皮吃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穿着20年前的旧款军服的军官和士兵很难收获衣着光鲜的人们的尊重。

大檐帽和肩章足以让年轻的军官们显得更富有英雄气概,那几年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桂河大桥》和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里出现了帅气的外军制服,洋气的85式军服让人印象深刻。

徐平记得,入手新军服后,他第一时间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还被照相馆洗了一张放在橱窗里作为广告。30年过去了,他的微信头像仍是这张照片——青年军官侧着头,略带微笑,大檐帽、领章和肩章的映衬让他显得格外精神。“放到现在也不落伍。”徐平说。

军服的改革显然没有因此而停步,换装85式军服后,中央军委指示总后勤部进一步研究军服改革。到1988年军衔制正式实施时,种类更齐全、面料进一步改善的87式军服正式列装,作为过渡产品的85式军服的短暂历史也随之结束。

87式军服经过多次改进调整,直到2007年才被07式军服取代。07式军服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的印记,各种用途的衣物一应俱全,让有些军官抱怨衣服没地方放,军服新增了姓名牌和资历章等新鲜事物,每位军官都有自己的礼服,为重要的场合准备着。

这套军服和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上大放异彩的85式军服在某些精神上一脉相传:追求更职业化更正规化,以及,一国的军人,尤其是军官,要自信、要气派。

以及,要帅。

(罗芊对此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军服军衔军装
国防小课堂 军服标识
那枚红军军装上的衣扣
难忘“的确良”军服
假如明天脱下军装
迷彩服,绿军装
绿军装
漫话中国的军衔历史
再谈美国最高军衔是五星上将不是“元帅”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
法军军服改革的一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