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慢性拖延症”

2015-09-06章剑和

祝您健康 2015年9期
关键词:拖拉困难当事人

章剑和

晓乐是一个好孩子,在学校成绩不错,和同学相处融洽,对待老师和长辈谦逊有礼,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唯独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做事特别拖拉,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分钟,不管要做的事是简单还是困难。如果事情很简单,很容易完成,他就会将这件事拖下去,直到最后期限才去做。如果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把握,感觉困难,还会有些恐惧,则更是迟迟不肯行动。

上课认真听讲的晓乐,家庭作业基本可以无压力地完成。开始写作业时,晓乐也总想着今天一定不磨磨蹭蹭了。可是到了写作业时,如果不把时间拖一拖,上个厕所、开个小差、写一会儿作业放松一下,晓乐就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久而久之浪费了不少时间,作业越写越累,每天都要拖到八九点才能完成,完成后已经累得哈欠连天只想睡觉了。

每每听到同学说晚上完成作业后,看了动画片、听了歌,晓乐都好羡慕,可在晓乐的平时生活中,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做别的事情了。晓乐的父母既没有给他增加额外的作业,也没有让他做其他耽误学习的事情,怪只怪晓乐自己做事太磨蹭了。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做事明日复明日,虽然心里着急,可行为上却总是拖拖拉拉的,进度很慢,不到最后时刻就积极不起来,直到实在拖不下去了才临时抱佛脚。心理学家给了他们一个专有名词——“慢性拖延症患者”。做事拖拉其实是一种“心”病,或者说,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慢性拖延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激进型”拖拉症患者,其特征是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刺激。另一种是“逃避型”拖拉症患者,这类人通常对自己缺乏自信,因害怕做不好事情而迟迟不肯动手。晓乐属于后一种情形。

这种毛病乍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似乎只要下定决心就能很快克服,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这种毛病远比人们想象得复杂和普遍,而且克服起来难度很大。做事拖拉作为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当事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拖延症会使小问题累积成大问题。从小处说,使当事人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有时把事情拖到实在不能再拖,即使赶在最后把任务完成,质量也根本无法保证;从大处说,会使当事人形成懒散消极的性格,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也会大受影响。

如果一个人总是将事情推迟到将来,那他就是在逃避现实,怀疑自己,甚至是在欺骗自己。拖延时间的心理会使一个人在现实中变得懦弱,并不断依靠幻想。他们做事不分轻重,一律拖延,明日复明日,最终碌碌无为。在生活中,也会出现焦虑与抑郁情绪。

做事拖拉的人,往往缺乏信心和耐心,而意志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首先要在自我控制方面有意识地注意和加强。一般而言,普通人只要设定比较详细而适当的行动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改变慢性拖延症是完全可能的。

其次,改变拖延行为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立即采取行动!什么事情你一旦拖延,你就总是会拖延,但你一旦开始行动,事情就开始有了转变。凡事及时行动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行动应该从第一秒开始,而不是第二秒。你会发现,你整天都充满着行动力的感觉,这样持续三个星期,你就可以养成了“事到就立即做”的好习惯了。

事情完成后,你会意外地发现,事实并不困难,自己同样也可以快速有效地完成,从而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在做完事情后,给自己一定的奖赏。比如,听一曲优美的音乐,品尝喜欢的食物,或者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逐渐强化对困难的积极出击,品尝到不消极拖延带来的好处。

猜你喜欢

拖拉困难当事人
困难中遇见团队
我不喜欢你
困难我不怕
美国就业歧视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
你是“拖拉王”吗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选择困难症
怎样才能不拖拉
自我管理让拖拉变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