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光最可怕的敌人

2015-09-06马莹倩

电影故事 2015年38期
关键词:碟中谍克鲁斯汤姆

文/马莹倩

时光最可怕的敌人

文/马莹倩

在一个男人的成长过程中,年龄是一门非常奇妙的学问。20岁的男人青涩,30岁的男人成熟,40岁的男人老道,而50岁的男人则充满变数。在很多男人眼里,“50大关”是一道躲不开的魔咒。因为一旦踏入这个阶段,就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开始与身体的各种机能作斗争,比如说,为头顶上日益稀疏的头发而烦恼,或是隔三差五拿着仪器检查血压和心率……这是50岁男人应该有的正常顾虑,但偏偏,汤姆·克鲁斯是个例外。与时间赛跑,还能跑赢的人屈指可数,同辈的基努·里维斯和约翰尼·德普已经用发福的身材宣告“失败”,但身为“变数”的汤姆·克鲁斯却丝毫没有这些苦恼。在银幕上20年不变,凭着过人的胆识拼到如今的阿汤哥已经用时间证明,他是时间最可怕的对手。

漂亮得不像实力派

从“花瓶”到“英雄”的转变,有时候只需要一部电影那么简单。在没有成为“英雄”之前,见到汤姆·克鲁斯的第一眼,可能会因为他漂亮的外形,以及“容貌、演技两难全”的定式思维,认定这个外形出众的男孩只适合在好莱坞“靠脸吃饭”。当然,他在银幕上令人惊艳的形象的确不胜枚举:《夜访吸血鬼》中的莱斯特、《壮志凌云》中的麦德林……可事实上,汤姆·克鲁斯在好莱坞出演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重要角色,并不是得益于自己抢镜的外表,而是在试戏时“超常完成那些毫无乐趣的体能训练”。是他对表演的执著和热情打动了导演哈诺·贝克,最终才助他顶替大卫·肖恩,拿下《熄灯号》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开始在好莱坞发迹。

容貌确实帮助汤姆·克鲁斯在上升期消除了许多阻碍。他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在1983年被《洛杉矶时报》评选为“最热门面孔”之一,“靓汤”的昵称随即街知巷闻。但这个有着漂亮脸蛋的男孩,却并没有仅凭青春偶像的光环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说起他代表作之一的《壮志凌云》,我们必然不会忘记汤姆·克鲁斯嚼着口香糖,戴上墨镜的帅气镜头。可就在他明明还可以用容貌征服天下的时候,他却转身在幕后开始尝试更磨人的“体验派”的表演方式。为了拍摄《壮志凌云》,他考取了驾驶F-14战斗机的资格证书,电影所收获的巨大人气也进一步坚定了他对真实表演的态度。从那以后,他每拍一部戏都会学到一项新技能。因为拍《金钱本色》迷上赛车,就连专业教练都承认他完全可以转行当一名职业的赛车手;在拍摄《最后的武士》的准备过程中,他阅读了大量与日本文化相关的书籍,甚至将剑道、日本武术和马上搏击术都学了个遍。当然,他还接受过最专业的实弹射击,包括远距离移动靶和近距离固定靶,只是为了拍摄《借刀杀人》。

体验电影中角色的真实经历,汤姆·克鲁斯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一栏中,勾中了这项既麻烦又耗时的选项。兜兜转转,虽然他已经在电影业闯荡了30多年,但他对真实的追求始终不曾改变。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了拍摄《碟中谍5》水下掉包的戏码,即使已经52岁,依旧凭着自己的毅力通过专业训练拿到了国际自由潜水资格证。岁月本应带走的体力,在他身上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就像他最初坚定的信念:只做“实力派”。然而,真的没有丝毫影响吗?当然不是,真正不受时间冲击的其实并不是汤姆·克鲁斯的身体,而是他对表演永不熄灭的热情和始终坚定的意志力。

比脸庞更“漂亮”的头脑

在汤姆·克鲁斯身上,比他漂亮的脸庞更有话题性的,应该要属他聪明的头脑。早年《失贞记》的失利让他清醒地意识到,青春偶像的发展道路并不是长久之计。而当他“试图成为自己主宰”的意识觉醒,真正开始挣脱好莱坞捆绑在自己身上的“偶像”枷锁,则要从1986年《壮志凌云》刚上映那会儿开始说起。那时,《壮志凌云》收获的巨大成功,促使派拉蒙想要乘胜追击拍摄续集,他们甚至开出了五倍于当时片酬的价码试图“彻底锁定”汤姆·克鲁斯。但彼时的阿汤哥已经不甘心只成为被别人操纵的“傀儡”。有了“叛逆”意识的他并没有踏上经纪公司给他预设的“成名高速公路”,而是有选择性的出演一些能够磨炼自己演技的电影。包括在《金钱本色》中给保罗·纽曼做配角,在《雨人》中与达斯汀·霍夫曼演对手戏,在《好人寥寥》中与杰克·尼尔森抬杠。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电影所赋予他的资历,1996年,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新片《碟中谍》中担纲主演并出任制片人。

最初参与“制片人”的工作,汤姆·克鲁斯声称自己只是想更全面地了解“电影”这个产业。“我开始担任制片人是源自对电影的热爱,我想尽可能多地学习所有与电影相关的知识。”但也许他自己也没想到,制片人这个可以掌控大局的身份在《碟中谍》首部曲一炮而红后,竟然直接将他推上了事业的巅峰。他不仅成了一名成功的演员,也是一名有眼光的制片人,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对如何运作一部电影的一些行业细节了如指掌。当行业开始关注票房和竞争的时候,兼顾两种“身份”的汤姆·克鲁斯已参与其中。也许是把握住了先机,因此,对演员的薪酬、电影的制作成本以及票房收益之间的博弈游戏,他比其他只盯着一个领域发展的电影人玩得更得心应手。在《碟中谍》系列成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后,汤姆·克鲁斯把“小预算电影”的前景发挥到极致,《侠探杰克》《明日边缘》《遗落战境》这些小成本影片在全球收获良好口碑的同时,又一次证明了他独到的眼光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当然,他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不过,正如与他在《借刀杀人》中一起合作的杰米·福克斯所形容的那样,汤姆·克鲁斯是他所见过的最有进取心的人,他总能在跌倒后又立马站起来。

《碟中谍3》在全球总共收获了4亿美元的票房,对别的电影来说,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对汤姆·克鲁斯而言,这就是失败。好在,这并没有唬住汤姆·克鲁斯继续前进的脚步。也许是看破了娱乐圈朝夕变换的生存景象,他心里有着一套与众不同的成功标准:“一部电影做得好不好有太多因素决定了,甚至包括发布时间和市场氛围。我对票房游戏非常了解。我过去确实想要促进电影事业的发展,这让工作室和我成了敌人。但是现在,这是我参与的游戏。我想要做能娱乐观众的片子,我能控制的只是我能做的,还有我们过去的经验。最后,就成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于是五年后,《碟中谍4:幽灵协议》上映了,空前的掌声抹去了所有人对他的质疑,伊森·亨特,或者说汤姆·克鲁斯,重回正轨。

如果失败,就用下一次的成功来弥补,不纠结在过去的漩涡里,汤姆·克鲁斯与他自己扮演的伊森·亨特在某些地方确实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又是不同的。伊森·亨特的选择是环境所逼、情势所迫,他总是不得不做着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汤姆·克鲁斯却与之相反,他总是在主动地选择一切,而他精明的头脑总是会替他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好莱坞的“拼命三郎”

《碟中谍》系列拍了差不多近20年,所有人都知道无论这个系列以后拍到第几部,内容依旧是一个“不换汤不换药”的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但恰恰是这样一系列“即使猜不中开头也可以预见结尾”的电影,每次上映都能成功点燃粉丝的观影热情。看着汤姆·克鲁斯在银幕上跳山崖、爬高楼、趴飞机,谁也不会对他的出现感到厌烦。每次新电影还未落幕,兴致盎然的观众又会自动把目标锁定在他的下一部电影,期待下一次他又会去哪里挑战什么新项目……“拼命三郎”的称呼就是从《碟中谍》系列开拍的那一刻起,达成共识的。似乎只要一涉及动作戏,汤姆·克鲁斯就有用不完的热情,他热衷于挑战自己的极限,也想要把这些刺激的画面尽可能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汤姆·克鲁斯身上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两个拒绝”。入行30多年来,无论电脑科技如何发达,在拍摄动作戏时他始终坚持:拒绝特效,拒绝替身。再惊险的动作场面,他也只绑着几根安全绳就“轻松”上阵了。《碟中谍》第一部曲中那幕经典的吊索场面,在该片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看来,如果当时没有汤姆· 克鲁斯的全力以赴,电影基本上无法完成。而在《碟中谍2》中,他更是被称为“剧组最好的特技演员”,开场那幕徒手攀岩的场景已经令人难以呼吸,但当锐利的尖刀以四分之一英寸的距离贴着汤姆·克鲁斯的眼睛呼啸而过时,你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敢拼”。不过,在《碟中谍4》和《碟中谍5》上映后,这些令人心跳不止的镜头都只能划为历史了。没有人想到他会爬上世界上最高的迪拜塔,更没有人想到他会徒手扒上军用飞机。为了亲身上阵拍摄这些危险的镜头,汤姆·克鲁斯甚至炒掉了剧组原本找来的保险公司。而《壮志凌云2》也是因为汤姆·克鲁斯不愿意坐在桌子后面让电脑特效完成所有的动作场面,而一度被搁置,“我想真正坐在战斗机上,不用任何特效,像第一部《壮志凌云》那样,真枪实弹地打一架飞机下来。如果这一切能实现,国防部也允许的话,那拍摄就太有乐趣了。”

《洛杉矶周刊》曾评价汤姆·克鲁斯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后的巨星”。颜值高,又有头脑,还卖力,对工作投以200%热情的阿汤哥具备了一个明星“长盛不衰”所应有的所有条件。他是“拼命三郎里最帅的,帅哥里身手最好的”,虽然在银幕上“搏命”的汤姆·克鲁斯没有钢铁侠、美国队长那般神奇的超能力,但在所有人心里,这个名字却是最真实的存在。

猜你喜欢

碟中谍克鲁斯汤姆
“当保安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能执导《碟中谍》”
碟中谍6:全面瓦解
《碟中谍6》口碑创纪录
掉钱
站在街对面的黑人
《碟中谍5:神秘国度》“老汤”熬出新味道
站在街对面的黑人
烙饼超市
高楼上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