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属于新闻界的胜利

2015-09-06张雨虹

电影故事 2015年43期
关键词:新闻界罗宾逊波士顿

文/张雨虹

属于新闻界的胜利

文/张雨虹

《聚焦》

导演:托马斯·麦卡锡

主演:迈克尔·基顿、瑞秋·麦克亚当斯、马克·鲁法洛

类型:传记/剧情/历史

故事:《波士顿环球报》“聚焦”报道组的编辑和记者们,在查阅到一条关于美国天主教试图掩盖神父虐待儿童的旧新闻后,引发了一场关于是否要公开揭露此案的争论。最终,对于真相的执著战胜了神权的威慑,他们开始踏上针对这一事件漫长的调查和控诉之路

11月6日 美国上映

有谁能想到身为“上帝代言人”的教会人员竟然会虐待孩子。然而,记者们想要揭露这个充满罪孽的事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会和整个天主教会为敌。《聚焦》,正是将这个曾经轰动全美的新闻事件搬上了大银幕,重现报道组艰辛坎坷的攻坚之路。

银幕版的“记者大作战”

《聚焦》堪称一部沉稳又扎实的纪录片,它的故事来源于一起真实事件。这起事件发生在2001年,当时刚刚入职《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马特·巴伦,组建了一个调查小组来深挖一条旧新闻背后的真相。在经历了重重阻碍后,他将天主教神父虐待儿童的罪行曝光于天下,震惊全美。而马特·巴伦发表在《波士顿环球报》上的报道,更是获得了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新闻奖。导演托马斯·麦卡锡把这起事件搬上银幕,欲再现“聚焦”报道组调查攻坚的全过程。电影如厚重的纪实文学,将这一事件抽丝剥茧,故事情节丝丝入扣。

40年前,一部《总统班底》将“水门事件”的原委公之于众,让世人意识到了记者这个行业的伟大和不易。40年后,借鉴《总统班底》的纪实手法,《聚焦》再次将众人的眼光聚集到了“记者”身上。它沿袭了《总统班底》式的慢热,展现了新闻调查扣人心弦的过程,从如山的线索和证据中一丝不苟地筛查出通往真相的路径。暴露出的不仅仅是教会人员虐待儿童的隐情,更是整个社会对受害者的辜负,无论是在精神层面上,还是在制度层面上。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揭露“上帝代言人”的罪行。不得不说,历年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皆是无畏强权,冒着身败名裂甚至威胁生命的危险,始终在坚持调查真相的“勇士”。

这部还未正式在影院上映的影片,此前已在威尼斯和多伦多亮了相。尤其是在多伦多,首次放映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外媒对影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它不是那种浮华的、夸夸其谈的影片,里面的记者们也是这样,他们是能把脑袋扎进水中去干实事的人。但这部影片又是那么自信、精巧、令人满足,我想它一定会在奥斯卡奖的投票中走得很远。”显然,《聚焦》已经出现在了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镁光灯下,成为“冲奥”的热门选手。

一部大咖群像戏

迈克尔·基顿、瑞秋·麦克亚当斯、马克·鲁法洛……每一位都是声名赫赫的好莱坞“大咖”。当蒂姆·伯顿手下的首位“蝙蝠侠”遇上“绿巨人”,再加上“美国甜心”,怎能不让人期待。

要演好一部有真人原型的影片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形似,就连言谈举止都得惟妙惟肖才可以。迈克尔·基顿在接演本片后,就悄悄搬到了角色原型罗宾逊家的附近居住,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甚至还找出了罗宾逊当年制作的影音文档进行了一番细致地研究。所以当他们第一次正式见面时,罗宾逊就对迈克尔· 基顿的无所不知惊讶不已。之后当罗宾逊去片场参观时,眼前的场景令他印象深刻:坐在他当年办公桌复制品旁的迈克尔·基顿,双唇紧闭,透过老花镜凝视着电脑屏幕,跟他一样用两个手指打字。马克·鲁法洛同样如此,他的角色原型马歇尔就在拍摄片场,每当休息的时候,他都会请马歇尔给他念一遍台词,然后他再逐一进行模仿。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赞扬演员的表演就如司法鉴定般准确、细致,“有些场景仅仅是迈克尔·基顿和马克·鲁法洛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挠他们三天没刮的胡茬,但这样的琐碎细节正是这部电影中应该有的。”可以说,《聚焦》找到了一种丰富、吸引人却又平实的方式来刻画记者的基础工作,通过档案柜和复印机,甚至一个微妙的皱眉传达出了与众不同的触感。

影片的最后,当迈克尔·基顿在《波士顿环球报》的办公室里接起电话,一声“喂,这里是‘聚焦’报道组”,似乎意味着这个属于新闻界的传奇报道组,将永远履行它的使命,永不消失。

猜你喜欢

新闻界罗宾逊波士顿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盒子里的世界
“小土豆”梦返NBA
试论新闻媒体在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波士顿禁止公务员吐槽申奥
裸婚
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