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表演,立足于学用语文的综合实践

2015-08-29翟燕孙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东城区剧目戏剧

翟燕 孙洁

编者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搭建融通课内外学习的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承办了“小学语文课内外实践学习活动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两大板块,首先是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的四位老师展示了低、中、高四节不同年段的语文课型,分别呈现了学校语文课内外学习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随后,师生展演了课本剧《七颗钻石》《西门豹》和红色歌舞剧《闪闪的红星》。多年来,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致力于促进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的戏剧综合课程的研发,为师生构建平等参与、共同完善、一起成长的生命体验场,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戏剧的角色分配和担当,学生的生活态度、社会情感得到深刻体验和丰富积累,透过活生生的画面、人物、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到师生心田。

回民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106年历史的民族老校,诗韵戏剧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学校研发了“以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戏剧综合实践课程”,从“美德、美智、美能、美行”四个课程维度,搭设了“五育并举、多科联动、学用语文”的综合训练场;构建了三级学生实践体验社团,实现班班有剧组、年级有剧社、学校有金帆话剧团。近年来,学校成功排演了课本剧《西门豹》、童话剧《七颗钻石》、歌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手偶音乐剧《小兔乖乖》等多个剧目。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每一个学段都有适合学生演一演的课文,为活化语文学习,学校研发了阅读与表演课程、童话剧课程及校园剧创编课程。

课程中最主要的剧目从何而来呢?有的来源于语文教材,如课本剧《西门豹》来源于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有的来源于其他教材,如红色经典剧目《闪闪的红星》就来源于音乐教材;有的是跨学科整合,如《田忌赛马》涵盖了数学知识,一年级的剧目《小蝌蚪找妈妈》,既涵盖了科学课的科普内容,又有语文学科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其中;还有的则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如颂扬诚信品质的校园剧《一碗牛肉面》,关注少年儿童交通安全的快板剧《小队活动话交通》和保护环境的校园剧《保护小树苗》等。

学生通过剧目的排演,语文学科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首先,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有更出色的表现效果,他们会自觉学习相关内容,查阅背景资料,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人物的动作。其次,话剧舞台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场,参演戏剧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剧本的改编是一种创造性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师生再度加工创造;剧目演出形式、人物设计、舞美设计……形式表现的艺术加工,都离不开创新;每一个角色都要经过扮演者的形体、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这都是一种再创造。

以校园戏剧为载体的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立足于学用,穿越了学科边界。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走进故事情境,完成了对人物、故事、道理的理解和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演。学生的自信心、合作力、交际沟通等综合能力都得到锻炼。同时,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发挥了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透过活化的人物、故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到师生的心田。

猜你喜欢

东城区剧目戏剧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舞台剧目
有趣的戏剧课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