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研究落地 用行动说话

2015-08-29王向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特教童谣落地

王向辉

一线教师做行动研究,一定要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只有问题解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研究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课题研究才能真正落地。所谓研究落地,就是指我们研究的课题一定是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真问题、真行动、真解决,教师才有热情参与课题研究,才能真提高。

在“课题与课堂同构,教学与研究共生”的过程中,专家提出要进行四点探索:问题点、方法点、结合点、发展点。围绕这四点探索,我们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益实践。

1.问题点让课题落地

我们将研究课题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部门集中一类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每个教师都会面对同一类别而又有着具体差异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部门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集体研讨,反复推敲,最后形成共性问题,进而把问题上升为课题进行研究。这样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子课题。这些来源于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是真问题。如:学校智障康复部“十一五”北京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自创童谣在中度智障学生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这样的真问题。

智障学生认知能力较差,记忆速度较慢,知识遗忘快。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尝试把一些学生熟知的儿歌和童谣引入教学,学生们特别有兴趣,对巩固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他们确定了“自创童谣在中度智障学生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他们不仅总结出了多种童谣辅助教学法,还编辑了童谣集和校本教材,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这样的课题就是落地的课题,是能够让教师认认真真做起来并不断有收获的课题。

2.方法点用策略推动

结合课题找问题。我们的课题都来自于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因此,每学期初我们都要求教师对照课题,充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剖析出存在的真问题,然后思考如何借助课题研究解决问题。

结合课题做教研。教研组集体会诊,帮助每位教师找到真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详细的解决计划。如果是共性问题,就组成“智慧小组”合作共同体,合力解决问题。

结合课堂抓突破。每学期课题组都会根据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帮助教师解决研究中、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的方法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听课,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记录;课后说课、评课,进行个人反思,集体反思;“智慧小组”集体备课,制定改进措施,反复听课、反思、改进,直至问题解决。

3.结合点用行动说话

特教学校的教学和课题研究一定要建立在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之上。为此,我们推出了“过五关”,告诉教师应该怎样开始行动。

基础关,要求教师都要经过学校计算机、英语、简笔画、特教专业理论、手语五项基本功的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专业关,将校本培训、外出研修、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康复训练检查专业水平和能力,给教师一个专业评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IEP关,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个别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培训,帮助教师制定和审核个别教育计划;说课关,对教师课前、课后说课进行培训,让教师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过教学设计关,借鉴普教教学设计的优势,关注特教专业特点,培训教师撰写教学设计。

4.发展点让研究升华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该关注由此课题研究直接产生的物化成果,还应该关注一些隐性的成果,更应该关注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我们出版了《童谣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校本教材,抓住各种会议、讲学、参观等机会宣传和推广课题成果;我们自编的童谣涵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用童谣来辅助完成,这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每位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了清楚认识,制定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规划。总之,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也促进了学校品牌的创建,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让研究落地,用行动说话,我们的研究才会有实效,才会让学生、家长、教师受益,才能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才能点燃教师的职业激情。“让研究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是我们特教人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研究成为了我们工作的常态,我们的研究才真正落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

编辑 于萍

猜你喜欢

特教童谣落地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法律何以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