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节美国教师的音乐课引发的思考

2015-08-29张娟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伞面音乐课动作

张娟玲

2014年暑假,学校举办了第二届中美夏令营活动。来自美国詹尼斯学校的10位教师,为参加活动的学生们精心准备了科学、音乐、体育、英语阅读、思维写作等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宽松的教学氛围和与以往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获取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丰富了情感。12天的活动,不仅给学生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也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美国教师,领略了他们的教学风采,感悟到他们的教学理念。在活动中,我有幸完整地聆听了一节音乐课,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对音乐教学的思考。

主题板块活动构成课堂教学的主线。由Danny老师主讲的音乐课共安排了4个主题活动,其中包含对音乐基本要素的学习。课堂上,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了解节奏和旋律的不同;通过分组演唱活动,体验、掌握轮唱的演唱形式;通过欣赏和律动,学习音乐的曲式结构,等等。这节课最吸引我的是其中一个取名为“降落伞”的学习活动,其主要教学内容是指导学生欣赏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5号》,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三段不同的音乐主题再现的顺序和对结束句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乐曲的结构分析以及指导学生听赏、分辨主题的方法与我们音乐教师日常的欣赏教学基本相似,唯一不同的是,Danny老师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活动工具——降落伞的伞面,引导全体学生采用不同的肢体表演进行群体合作,积极有效地体验音乐,并在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技能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活动设计突出“面向全体学生”。音乐课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利用教学资源的权利,接受音乐教育。如果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运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会影响大部分学生的成长,会让在课堂上得不到活动机会的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利用同一学具,同时完成音乐实践活动。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学习要求,也提高了课堂活动的效率。

强化群体合作学习与生生互动。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用打击乐、舞蹈、律动等方式参与音乐表现是老师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活动的形式既有个体也有群体。有的活动,虽然表面看起来是大家一起做,但实质上还是以个体表演为主,因为个人表演的准确与否不会影响整体的效果。但在本节课上,老师指导学生运用伞面进行音乐表现,其中很多表演动作都必须要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比如,大家齐心协力向上抛起伞面,让伞面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起来,单号学生转圈、双号学生撑伞等动作,都是在学生的互动中完成的,缺一不可。这就强化了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

师生评价更加客观、更有针对性。活动中,老师能够及时观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况,把握学生活动的参与率,通过学生的动作表演,了解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在第三段音乐的表演动作中,单、双号学生要随着音乐在不同的乐句上进行转圈。当老师观察到有学生把握不好音乐的节奏、转圈的动作不统一时,则给予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表演是否准确无误,同时还要与他人进行合作,保证动作的协调一致。一旦出现错误时,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动作进行自我改正,另一方面要和同伴进行沟通,纠正动作,互帮互助。因此,学生之间的评价是真实的,客观的。

关注学生的音乐体验,在活动中“悟”出音乐的基本规律。教学中,教师很少讲解音乐概念,而是关注学生的音乐体验。通过真实的参与,让学生发现音乐的规律,掌握音乐概念,提高音乐技能。比如,在同一主题的音乐中,通过相同的表演动作,感知音乐旋律的重复性;通过拍打伞面和摩擦伞面,了解节奏的变化和力度的异同;通过上抛和拉转伞面,感知速度和情绪的变化。总之,教师通过丰富的肢体表现活动,引导学生逐步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分析,从而达到让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编辑 肖佳晓

猜你喜欢

伞面音乐课动作
三种遮阳伞不防晒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一键自动反向收起雨伞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充气 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