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2015-08-29刘玉凤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汇异国语言表达

刘玉凤

小学语文教材中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课文有很多,从一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下册的11册教材,共有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课文106篇(其中19篇为选学课文,87篇为阅读教学课文),约占小学阶段所有课文的四分之一左右。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性地诠释每一篇课文,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做人、珍爱生命?

首先,通过学习课文,增进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课文,或多或少地含有异国文化内容,比较典型的有姓氏文化差异、生活习俗差异和宗教信仰的差异等。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的学习、教师的讲解或资料的查询,逐步了解异国文化,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透过姓氏文化差异,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许多国家人名和我国人名有比较大的差别,外国人名比较长、难读,这势必导致学生一时很难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可以一边教学生认识生字、熟读人名,一边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例如,教学外国姓名时,可以适当进行异国姓氏文化的介绍。通过姓氏文化的对比,学生很快就能认识到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

学习外来语汇,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等活动日益频繁,许多外来语汇也不断涌入。这些外来语汇主要是通过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意译加汉语语素、直接使用等方式汇入汉语语汇,有些还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如“坦克”、“玻璃”等。学习这些外来语汇时可以溯本求源地介绍外来语汇,进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异国文化。

进行人文熏陶,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教材中蕴含着引导学生一边学习外来语汇,一边丰富的人文知识,学生在掌握语言工具性的同时,自然就会受到蕴含其间的人文熏陶。引导学生进行国际人文熏陶,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如,通过《路旁的橡树》等课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卡罗纳》等课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表达心中的震撼感受;通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半截蜡烛》等红色经典课文的学习,结合革命英雄故事,引导学生反战爱国;通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等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追求真理、坚韧执着的品质;通过《玩出了名堂》等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好学深思、积极探索的精神;通过《去年的树》等课文,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敬爱长辈、善待他人、仁爱友善的精神;通过《中彩那天》等课文,培养学生诚实正直、严守自尊自爱道德底线的品质;通过《穷人》等课文,培养学生富有同情心、恻隐心,能够正确面对现实,自立自强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等课文,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理解异国风俗人情,以树立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

其次,通过中外作品比较,感受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实现阅读、理解双提高。

关注语言表达,感受中外语言表达的差异。外国作家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和中国作品不一样的地方。一是长句子较多,如《白公鹅》最后一句就长达59字。二是语言风趣幽默。三是大道理用具体事例表现,如《钓鱼的启示》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引导学生适当体会,让学生感受中外作家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取长补短,让语言“洋为中用”。

关注文章结构,感受谋篇布局的差异。许多外国文学作品选文不仅具有典型的风格特征,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结构特点。《妈妈的账单》就运用了“儿子和妈妈两份账单对比”的形式,《半截蜡烛》采取了戏剧的形式,《凡卡》采取了书信表达中插叙回忆的形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则是一篇演讲稿……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外国文学作品注重文章结构的特点。

国际理解教育以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为终极目的,教育下一代正确认识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是互相交融、互相影响、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并树立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因此,在小学阶段结合语文教材内容,适度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是“功在小学,利在一生”的大事。

编辑 肖佳晓

猜你喜欢

语汇异国语言表达
感恩
福安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10个异国文化中难以翻译的词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异国的清汤面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
异国生日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