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

2015-08-29王志芳

中外医疗 2015年19期
关键词:过敏史药师用药

王志芳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大同 037007

关于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

王志芳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大同 037007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为减少或避免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药师所应采取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8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所收治的425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425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中,共涉及到了21种药物,累及到16个系统器官,24例儿童自愈,305例儿童为治愈,85例儿童出现好转,10例儿童留有后遗症,1例儿童死亡。结论为保证儿童用药安全有效,药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儿童药物不良反应。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药物因素

药物不良事件,即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不一定与药物有直接关系。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使用合格的药品,在用法用量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儿童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当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因此,有必要对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研究,现整群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4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1月—2014年12月,医务人员共收集整理了425份儿童不良反应报表,在该院药物不良反应总报表中,儿童不良反应报表占12.3%。

425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中,男性223例,女性202例,年龄分布在2 d~16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1.8岁。其中25例新生儿,53例儿童在1个月~2岁,63例儿童在2~5岁,180例儿童在6~12岁,104例儿童在13~16岁。70例儿童既往有明确过敏史,共包含8种给药途径,其中216例儿童为静脉给药,占50.8%,170例儿童为口服给药,占40.0%。

1.2 判断标准

以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为依据进行判断。其中48例为重度,342例为中度,35例为轻度。因果关系判断:92例为肯定,202例为很可能,128例为可能,3例为可能无关。425例儿童不良反应中,24例儿童自愈,305例儿童为治愈,85例儿童出现好转,10例儿童留有后遗症,1例儿童死亡。

1.3 方法

利用描述性分析法对425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涉及药物、累及系统器官及转归情况等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涉及药物

在425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中,共涉及到了21种药物。其中226例儿童因抗感染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占总数的53.2%;85例儿童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占总数的20.0%;29例儿童因抗肿瘤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占总数的6.8%。

2.2 累及系统器官

425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中,共累及到16个系统器官,排名前4的为:275例儿童皮肤受到损害,占总数的64.7%,症状为出现各种类型的皮疹;43例儿童受到全身性损害,占总数的10.1%,主要表现为出现发热、休克、胸闷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28例儿童胃肠及肝胆系统受到损害,占总数的6.6%,主要症状为呕吐、恶心、肝功能损害等;22例儿童泌尿系统受到损害,占总数的5.2%,主要症状为血尿及间质性肾炎。

2.3 转归情况

425例儿童不良反应中,24例儿童自愈,305例儿童为治愈,85例儿童出现好转,10例儿童留有后遗症,1例儿童死亡。

3 讨论

3.1 过敏史

机体因素与自身是否出现药物过敏有着密切的联系。若儿童的亲代有过敏史,其过敏发生率普遍较高。若儿童自身有过敏史,与无过敏史者相比,其药物过敏的发生率高出4~10倍。在425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中,70例儿童既往有明确过敏史,其中2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均发生在应用与既往过敏药物同类药物时。在上述425例儿童不良反应中,1例5个月的女婴,有氨苄西林过敏史,因患有骨髓炎,对其静脉滴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半日后患儿全身出现皮疹,立即停药处理后,症状方消失。1例12岁女童,有多种药物过敏史,并且患儿母亲为易过敏体质,因咽喉炎对其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给药0.5 h后患儿上肢出现皮疹,面色潮红,血压急剧下降,口唇紫绀,经临床诊断,该症状为过敏性休克,停药治疗后患儿症状消退。

3.2 儿童生理特点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存在很大差距。朱占胜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儿童药物代谢酶分泌较少,肾功能发育并不完善,因此其体内清除药物的能力差,因此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3.3 给药途径

对于儿童,常用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而且多数家长认为静脉滴注给药效果较好。在上述425例儿童不良反应中,其中216例儿童为静脉给药,占50.8%。以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治疗一名12岁女童的腹痛,静脉滴注2d后患儿出现皮疹,血肌酐有所升高。根据患儿的症状与肾活检结果初步判定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后患儿情况方好转。

当前,以静脉滴注对儿童进行给药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本次所调查的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中,约有一半不良反应出现在静脉滴注给药时。WHO将注射液人均用药次数纳入评定合理用药的指标。在儿童给药中,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口服,减少注射和静脉滴注的给药途径。

3.4 被动服药

通过被动扩散,多数药物可进入乳汁内。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受乳母用药量及时间长短的影响。含有药物的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可能对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更有甚者,将导致婴幼儿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上述425例儿童不良反应报告中,4例不良反应为被动服药所致。1例出生仅18 d的女婴,其母亲因感冒服用了头孢氨苄,服药期间仍哺乳,女婴在吸食乳汁18 h后面部出现红疹,进而皮疹蔓延至全身,停止母乳后令婴儿口服扑尔敏,红疹方消退。

3.5 不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在抗感冒药的使用方面。家长对药物安全的认知程度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用药的另一个表现是儿童误服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家长存放不当,儿童对药物认知能力不足,导致儿童误服。甚至出现误服儿童禁用药物的情况,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3.6 药物因素

当前市场上只有不到10%的儿童专用剂型。而在总患病人数中,患病儿童的比例占到了20%的比例,很少有厂家专门生产儿童用药。将成人药物用于儿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很难准确分割剂量、剂型,因而导致药物稳定性的改变。

在临床上,极少选择儿童志愿者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这一情况导致了药物说明书上儿童用法用量的缺失。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等按成人剂量的比例缩小,这也是造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4 药师应采取的措施

4.1 仔细审核处方

药师应对处方进行仔细的审核,对婴儿的年龄进行审核,防止出现混淆“岁”与“月”的情况;对用量是否合适进行审核;对各种药物之间是否具有相互作用进行审核;对药品是否为儿童禁用药物进行审核,对儿童是否有过敏史进行审核。药师应具备良好的药物配伍相互作用知识,保证药物配伍合理有效。

4.2 为家长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及剂量

药师在对处方进行仔细的审核以后,应请医生修改存在问题的地方,为儿童家长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及剂量。为家长讲解用药方式,应整粒吞服胶囊剂,不可将肠溶剂掰开服用;讲解各种药物的给药方法,例如滴眼剂、滴鼻液应如何使用;讲解有可能与其他食物产生反应的药物,例如,哪些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等同服;讲解药物的服用时间,讲解需空腹、饭前或饭后服用的药物。

4.3 对儿童家长进行安全用药教育

家长对药物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为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师应对儿童家长进行安全用药教育。告知家长观察不良反应的方法,哪些具体表现属于药物不良反应,讲解药物的正确贮存方法等。

4.4 监测治疗药物血药浓度

一些药物治疗窗口窄,药师应对婴儿的血药浓度进行准确测定,将药代动力学参数准确计算出来。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临床特点,为其设计给药方案,尽量减少或避免儿童药物不良反应。

5 结语

引起儿童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过敏史、儿童生理特点、给药途径、被动服药、不合理用药等。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提高儿童用药疗效,保证儿童用药安全有效,政府、药品生产企业和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儿童药物不良反应。

[1]朱占胜,王晶,孙亚凌,等.临床用药致儿童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3(5):935-936.

[2]郑火珺,叶建云.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业,2013(6):94-96.

[3]刘巍,吴桂芝,侯永芳.儿童用药的药物警戒特征和模式探讨[J].中国药事,2013(6):557-560.

[4]张喜莲,李梦,戎萍,等.中药注射剂儿童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药杂志,2012(18):2807-2809.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Children and Related Factors

WANG Zhi-fa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Datong,Datong,Shanxi Province,037007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children and discuss themeasures that the pharmacists should take to reduce or avoid them.Methods425 cases of children with drug adverse rea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December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were analyzed.ResultsIn 425 cases of children with drug adverse reaction,21 drugswere involved and 16 organ were affected,24 children,there were 24 selfhealing children,305 cured children,85 improved children,10 children with sequelae and 1 child losing life.Conclusion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medication for children,pharmacists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measures to reduce or avoid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children.

Children;Adverse drug reaction;Related factors;Drug factors

R91

A

1674-0742(2015)07(a)-0100-02

2015-04-09)

王志芳(1971.11-),女,山西大同人,主管药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科用药。

猜你喜欢

过敏史药师用药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