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培结合促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2015-08-28田兴龙

体育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结合竞赛

田兴龙

摘 要: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延边州通过六年(2个三年计划)的实践与研究,从实践上拓宽思路和方法,在梳理实践成果的同时,将零散的研究成果系统化。本文主要通过竞赛与培训相结合模式的实践,在“培训对象的选择、竞赛模式的创新、竞赛方法的变革、检查验收机制的调整”等方面探究“赛培结合”模式对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而从中发现“赛培结合”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探索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与途径。

关键词:竞赛;培训;结合;体育教师;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8-0067-02

教学技能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保证。体育学科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殊学科,教师技能的体现更为突出,它的作用和意义更为明显。然而,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校毕业生整体素质逐年下滑,教学实践能力急需提高,特别是城乡之间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差异较大,在乡镇农村学校非体育专业教师的数量有增无减,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动作技能很不规范,甚至有的连教材中的动作都不会做,这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一、以往培训形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延边州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下了很大功夫。如:不定期举办县(市)、州级的各种培训班和竞赛,尤其是延边州教育局和延边州教育学院2006~2008年连续3年联合举办了全州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竞赛,但收效甚微,根本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在培训上花费那么多时间,搞了那么多次竞赛,而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却得不到明显提高呢?通过周密调研和对前期工作的认真梳理,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竞赛没有面向全体教师,选拔机制不完善,只有少数人参与,少数人受益。

(2)组织培训者要求不够严格,方法措施不得当,没有制定明确的达标标准。

(3)参加培训者认识不足,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4.培训和竞赛脱节。

二、解决对策

针对以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延边州在2010~2012年间开展了“赛培结合”的新举措,狠抓教师的教学技能,取得了显著效果。

1.培训计划的修正

修正后的“赛培结合”计划包括:

(1)培训对象的选择——全体现任体育教师。改变以往只有参赛者参加培训的方式,变为全员参加。

(2)培训内容的维度——口令(教学常用口令,课间操口令)、队列队形、田径、体操、球类、武术、跳绳等等。培训内容涵盖课标与教材规定的所有内容,不再是赛前下发指定的竞赛具体内容,改为现场抽签决定竞赛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在培训中必须练好每一项培训技能。

(3)培训时数的拟定——每人每年培训时数最低保证24课时(3天),达不到培训时数的教师不得参赛。

(4)检查验收机制的调整——由延边州教育学院、部分县市体育教研员(各县市体育教研员相互轮换)、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组成评审团队。这个评审团队肩负着三个职责:验收各县(市)的培训效果,对各县(市)体育教师全员再培训6~10课时,担任竞赛的评委。

(5)竞赛模式的创新——采用“送赛下乡”的方法。新的培训与竞赛制度,使参培与参赛教师人数远远超过了以往少数人到州里集中参赛的人数,给各县市经费的支出、评审团的评审难度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压力。为解决这一矛盾,延边州采取了“送赛下乡”的做法,把竞赛地点设在各县(市),在自家门口就能参赛和学习,方便了基层教师。

(6)竞赛方法的变革——过去搞竞赛,由县(市)教研员按照名额指派若干人参加竞赛,现在改为现场抽签决定参赛老师。人人都有机会参赛,提高了全体教师参培与参赛的积极性。

2.赛培结合的具体做法

(1)专门召开全州体育教研员会议。统一认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并布置3年整体计划。

(2)评审团每到一个县(市)首先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培训计划,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课时和培训内容的安排以及培训后的反思和总结;二是培训效果的检查,每个教师把所有培训内容的动作做2次,按各县(市)培训效果进行排名。其次把全体教师分成3个组进行培训(评审团每人各负责1个组)进行等时轮换。评审团的培训不同于县(市)级的培训,不追求练习次数,而培训重点同日常教学联系起来进行培训。如前滚翻——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易犯错误是什么,如何纠正错误,辅助练习都有哪些等等。有了这种培训过程,体育老师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就可以抓住教材的重点,解决难点,当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时,就能准确地找出错误动作的原因,找出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3)抽取参赛教师。把全体教师集合起来抽签参加竞赛。竞赛有严格的规则:①自愿参加。②任何县(市)若培训课时数不到24课时或没有培训计划和总结,一律取消参加竞赛的资格。③根据参加培训人数和培训效果灵活地增加或减少参赛名额。

(4)新举措中存在问题的灵活应对。用抽签决定竞赛老师参赛的方式有利有弊,优点:①抽签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任何老师都有可能抽到签获得参加竞赛的机会,所以大部分老师不仅珍惜每次培训机会,而且平时也为参加竞赛做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②参培老师根据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第一种心态是教学技能水平高的老师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即非常渴望被抽到,并尽可能获得更高的奖次。因而在培训中精益求精,更加规范每个动作,培训中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第二种心态是教学技能水平较低的老师所表现出来的心态,既不甘心放弃这个机会,但也怕得到这个机会后,因为水平低,怕出丑、怕丢脸,所以在培训中表现出更积极的一面,主动请教,主动练习。当然不管是哪种心态的参培老师都有目标、有动力,也就达到了我们预期的培训效果——全员积极参与。缺点:无法保证竞赛的水平,因为参赛老师的技能水平高低不一样。过去我们搞竞赛,只要参赛,人人都能获奖,只是一、二、三等奖区别而已。而现在是抽签参加竞赛,达不到竞赛评分标准的老师不能获奖,是否会影响到他今后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1)竞赛标准不变,对参赛者一视同仁,严格按标准评分。

(2)当场公布获一、二、三等奖的名单,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发证书。同时,我们又采取了很宽松的政策,也就是说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老师如果对这个奖次不满意,认为自己比赛中没有发挥好水平或自己觉得还有提高的空间,可以暂时放弃这次获奖机会,第二年、第三年竞赛不用抽签,也不占用本县(市)的名额,直接参赛,获得最终奖次。包括没有获奖的教师,第二年、第三年也可以直接参加竞赛。据统计在3年的竞赛中共有56人当场表示或打电话要求参加下一年的竞赛,其中除了3人之外,53人均提高了奖次。听起来我们的竞赛制度令人难以接受,但我们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因此,凡是有利于提高基层教师教学技能的做法,哪怕不规范也是值得尝试的。据统计,3年竞赛获奖人数达256人。第一年获奖率62.5%,第二年获奖率85%,第三年获奖率96%。参加培训人数共计1542人次,每人接受培训课时超过80课时。

三、对未来的展望

经过3年的“赛培结合”活动,我们的“赛培”制度更加完善,效果更加突出,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要走的路还很长。目前我们又做了新的尝试,即根据各县(市)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如,有的县(市)把城区学校分成东西南北片轮换培训,把乡镇分成若干片就近培训,有的县(市)对每一个教师建立教学技能档案,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有的县(市)一项一项重点突破,如上学期是体操、下学期是球类等等。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今后我们将更更加深入的调研与探究新的赛培形式。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结合竞赛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创新思维竞赛(6)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