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服装的风格流变

2015-08-28李浩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汉服服饰时期

李浩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这句美丽的诗句引发了多少人对中国古代服饰的神往,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历程中,既有雍容华贵的审美,也有淡雅清新的风尚,无疑每一个时期的服饰风格都并非凭空产生,它们根殖于特定的时代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它们走过怎样一段发展历程?它们因何出现那样的式样,花色?它们又是怎样和每一时期的思想礼仪历史文化联系起来的呢?我们的探讨,也将从这些疑问开始。

1 中国古代服装形制

中国古代服饰以汉服为主流,汉服指的是传统汉族服饰,。在《尚书大传》中有“黄帝始制冠冕,垂衣裳,上栋下宇,以避风雨。礼文法度,兴事创业。”的记载。当然,把衣裳的出现全归结为黄帝一人之功显然并不可信,但由此可见,中国汉服的历史至少也已有五六千年之久了。

中国服装中的汉服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早在辽宁沙锅屯的仰韶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个刻成蚕形的石头饰品,这样来来,至少在新石器时代,老祖先已经开始饲养蚕用来制丝,这也算的上最早的纺织业。最早的冠冕服饰制度可以追溯到黄帝,说明那个时期已经有了服装和冠饰。夏商是中国古代服装制度的初步确立期,西周时,逐渐完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也对服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诸侯国由于地域,风俗等原因,在着装上也有显著的不同。至先秦时期,中国服装作为礼制之载体的各项规则确立,成为一套完整的汉族服饰体系。如今我们常说的中国传统服饰,指的也就是自周代至明代的这种汉人服装,三千年来这种宽袍大袖的服饰制度基本没有大的改变。

中国古代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束结,给人独有的飘逸感受。从用途上来看,汉服分为正式场合穿着的礼服和日常生活所穿的常服。从形制上看,主要有四种:1.“上衣下裳”制:在中国古代,上衣为“衣”,下裙为“裳”,腰间以腰带束之。其中冕服则是古代皇帝重大礼仪场合穿着的礼服。

2. “深衣”制:深衣是把衣、裳上下缝合,衣襟右掩,因为“被体深邃”而得名,它是古代诸侯、大夫、士晚间所穿之衣。流行于先秦。当时深衣,一般用白色的麻布来制作,用于各种礼仪场合。衣服的边缘用彩色的丝帛镶嵌,依据身份的不同严格规定其形制。其中深衣又分为直踞和曲踞两种。曲踞深衣的主要流行期是秦汉,隋唐已经难觅影踪。而直踞深衣由于在后世演变出直裰、直身等多种款式,延续了较长的时间。

3.“襦裙”制: 襦裙起源于战国,终于满清,其间2000多年,是汉服女装的最基本形式。襦为短上衣,袖子一般较长,窄交领右衽,领口外观如英文y。右衽指领子系向身體右边。如果系反了方向就要闹笑话了,因为左衽通常为死者寿衣的样式。裙子中间要束带,带子可以用丝带,也可以用革带。腰的一侧系丝绦,巧手的女性会打出漂亮的环,一直垂落到地上。贵族女性有的在丝绦间串玉佩,使它可以压住裙子,不至于散乱。

襦裙的样式从汉以后变化颇多,魏晋时期裙腰日高,上衣日短,衣袖日窄;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衣袖加阔到二三尺。隋代,上襦又时兴小袖。唐代长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长裙,但盛唐以后,贵族妇女衣著又转向阔大拖沓。

4.圆领袍衫:圆领袍衫自唐起,基本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资格穿着的款式,宋明官服基本都是圆领的。韩国李氏王朝的朝服几乎就是照搬明朝。

总体看来,由于受到 “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影响以及严格的宗法礼仪制度,等级制度的制约,中国汉服整体呈现出洒脱自然,追求神韵的特色,以长为美,以整为美,同时保守少变革,也具有等级分明,秩序井然的特点,这些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古代汉服的创新发展。

2 中国古代服装风格流变过程

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五千余年来,中国古代服装虽然没有巨大的变革,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朝代的变迁,有时清丽,有时雍容,仍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

原始时期,人们用兽皮来遮蔽身体,当发现了可以用植物的纤维来进行简单的编织后,原始的纺织业就产生了,在一些原始遗迹中,我们可以看见一种叫做“贯头衣”的东西,这种衣服剪裁极为简单,仅仅是挖出头部与袖洞,便可套在身上遮蔽身体,有的贯头衣还有简单的腰带。和这些贯头衣配合的是一批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发式与装扮。比如留海,双辫,皮帽以及原始的冠。这些古老的装扮简单稚拙,许多图案与花样都寄托着原始人的巫术理想,这使原始人的服饰在天真中多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它们象征着人类的童年,美丽,笨拙,却又充满童趣。

夏商周时期,中国进入了第一个阶级分化期,伴随着国家制度的逐步建构形成,服饰制度也成了上层社会对下层统治的一个载体。夏商周时期,“礼”是立国的核心。服饰既是每个人日常穿着的必需品,更是划分每个人阶级的标志。为了划分等级,夏商周的服装,无论从材质,形制还是配饰上都做了详细的区分。轻易不可逾越,而为了彰现身份,夏商周时期的上层社会服饰设计的十分繁复庄严,繁复的设计使夏商周服饰的装身功能与象征含义极为强化,给人威严庄重的风格感受。而当春秋时期时,由于各个诸侯王的壮大,周王朝随告衰微,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礼治”制度从而走向崩溃。奴隶社会政治体制亦随之解体,社会传统观念的改变也马上在服饰文化中反映出来。首先,服装的流行趋势改变,在商周时期,深衣仅是贵族着装的专利,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却成了人人可穿的常服。其次,为了战争的需要,原来的无裆套裤被废除,战士们首先穿着合裆裤,称为“裈”。这样的服饰无疑便捷的多。所以从春秋战国直到汉代,战士和劳动者一般下身都单穿裈而不加裳,使春秋战国的服饰风格较之商周添加了一份清新自然的色彩。

时至秦汉,社会风尚又产生变化,这个时代的美被概括为气势与古拙,不囿于细节雕琢,追求古朴厚重的美感。这种审美同样体现在服装上。汉代末年的长期战乱后,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战乱频仍,整个社会的思想体系产生了重大的改变,和传统儒学提倡的审美不同,魏晋时期空前的注重所谓“名士风度”,提倡人物风神,气质的美,这种美通常被赋予神韵流动的色彩。在这种审美的驱动下,无论是女子的飘逸长裙,还是男子的褒衣博带,无不展现出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一种个性标准,洒脱出尘,翩若惊鸿。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朝,服装的美则是浓烈的,是华美又绚烂的。它是这一时期的人,尤其是女性对自身美丽的欣赏,释放以及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体现。可能没有哪个朝代的女性能像唐代的女性那么开放,那么热爱华美的装饰。“惯束罗裙半露胸”“粉胸半掩凝晴雪”这种大胆,性感,堪称香艳的装扮,足见唐人思想开放的程度,这种服饰风格与唐朝经济繁荣和开放的对外交流无疑是分不开的。

不同于唐的雍容华贵,宋代的服装犹如淡雅的水墨画一样,追求一种至简,至淡,却又清新隽永的美感,这一时期的服装色彩清丽,剪裁严密,不强调女性的曲线美。而明代市井文化兴起,加之纺织业达到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服装无论就样式,纹样,色彩,织绣方式等方方面面异常丰富,这个时期就连男装的颜色都多达三十余种,可见染织业之成熟。这一时期的服装追求华美繁复的风格,在细节装饰上精美绝伦,喜欢使用吉祥纹样,整体呈现出华美多姿的风格特点。

1644年清军入关,剃发易服,从此代表中国古代服装主流的汉服退出舞台,让位于满族服装。但满族服装在长期的满汉融合中也汲取了一些汉族服饰的装饰特点,借鉴了织绣等制作工艺,整体来说,清代服装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汉服的硬朗特色。

纵观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演变,它的风格如此多姿多彩,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古老服装里汲取丰富的灵感,启发着我们对那个遥远年代美好的想象。

参考文献

[1]周汛 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大观[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5:24.

[2]华梅. 中国服装史[M]. 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9:117

猜你喜欢

汉服服饰时期
动物“闯”入服饰界
汉服新“江湖”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上台说汉服
清代时期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