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西口》对非物质文化的透视

2015-08-28吴凡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档案民歌

吴凡

摘 要:当代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民歌、民俗,都以文学、电影、电视等版本,走到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饭后茶语享受,欣赏的精神娱乐。而作为具有保存价值的民歌,作为档案建设内容的重要部分,却不够完整,尤其是像《 走西口》一类的民歌,是陕北民歌的代表作。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生活,劳动中感人的情爱再现,具有非常宝贵的珍藏价值。

关键词:走西口;民歌;档案

《走西口》对于陕北人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而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代表作,收录的内容还不够完整,我们从档案内容的角度上,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进行深入的透视。“在世界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浪潮的推动下,国内有好多人也开始重视和保护民歌以及其它的民间艺术了”[1],

1 民歌在劳动人民中的重要性。

“信天游就是没梁的斗,甚会儿想唱甚会儿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没法解忧愁”,说的就是 “信天游”对于陕北人生命的重要性。一个在地里劳动的乡村歌手来说,只是把唱歌作为生活的一种的调味品;而在一定地区人们的民间生活中, 唱歌是一种生活方式,唱民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就像是穷人的救命的口粮,是受苦人渴望新生活的永恒温暖的故乡。在民间,尤其是在陕北这种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梁的地方,歌手们从来就是这么直愣愣地、傻乎乎地、仰着头、望着山唱歌的。他们都不管别人允许不允许,会怎样的议论,只要是真挚感情发自肺腑的流露,他们总是用爱、恨、哭、笑的句子,情不自禁唱出来的。它不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有波浪起伏的爱情片段,每一曲情爱都在歌声中表露。更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生活,劳动中感人的情爱再现,具有非常宝贵的珍藏价值。在构建档案内容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从文学内容对非物质文化的角度分享它的魅力所在。

《走西口》从诞生至今,现在仅掌握得唱法就有60多种,可见其流传的广泛程度。

它叙述了一对感情笃深的夫妻,婚后不久,因遇灾荒,丈夫不得不走西口谋生,夫妻洒泪相别的故事。就是在这简单的故事中,却负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如果不把这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珍贵的具有文学、生活、娱乐为一体的文化遗产作为宝贵财富收藏到档案中,在档案内容文化的构建上是一巨大的遗憾。

(一)在山西与陕北民间的不同唱法

1、山西民歌《走西口》是这样唱的:

“叫一声妹妹你莫犯愁,愁煞了亲亲哥哥不好受。为你码好柴来换回油,枣树圪针为你插了一墙头。啊,亲亲!到夜晚你关好大门放开狗。”

整个歌曲没有写情人如何不相信对方,但通过情哥哥外出找生活之前的一系列具体行动:大门上拴狗、码柴、墙上插圪针、倒油等,显示了情哥哥的担忧、痛苦与矛盾。同时,也让我们明白:情哥哥走后,情妹妹是处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敌情”环境中。

2、陕北民歌《 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妹妹你实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你到大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送你走;有几句知心话,哥哥你记心头。

走路你走大路,万不要走小路;大路上人马稠,小路上有贼寇。

坐船你坐船后,万不要坐船头;船头上风浪大,操心掉在水里头。

日落你就安生,天明再登程;风寒路冷你一个人,全靠你自操心……”

“走路你怎么样?住店你怎么样?”表面上传达的是情哥情妹离别时的关怀体贴。而深层隐含的却是陕北人民对生命艰辛苦涩的深深倾诉,在那一声声一句句的安顿叮嘱里,浸透的是无尽的悲苦,成为这块古老而浑厚的黄土地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文化因子。同时,丈夫对妻子的体验是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它包含着对母亲、妻子、姐妹的多重感情,温柔女人的关爱,对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离家远行的男人来说,永远就像港湾对于远航的小船,乳汁对于婴儿一般重要。“在给予的行为中,某种东西诞生了,给予的双方都感激为他们所诞生的生命。”[2]

2 从地域文化上看

陕北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在左有滔滔黄河,右有巍巍子午岭,前有险恶的金锁关挡道的情况下,陕北人想要走出高原,只有从后边那天苍苍、野茫茫的西口寻找出路。这样看来,《走西口》就不只是情哥情妹的别离吟唱,而是表现了高原人在脱离母体,远走他乡时那种依依不舍、生离死别的痛苦心情,表现了高原人对朦胧的陌生的远方的恐惧和向往。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陕北人在沉重的苦难生活面前生命意志的坚韧执着,感受到一种类似宗教精神的民间信仰。那种“走”的精神,表现了陕北人民面对苦难的挑战和反叛精神。

3 从文化心理角度看

那位妻子千唱万托,凡是一个妻子应该想到的,她全想到了;一个妻子想不到的,她也想到了,让人听起来都有些啰嗦了。但细细品味,在那看似啰嗦的叮嘱中又渗透着母子情、兄妹爱,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中国传统的同胞手足深情,让人感觉得到人间的美好和亲情的温暖,苦难归苦难,深情既在,温馨和迷人的色彩依然拥有。人类就是这样有力量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这深厚的民族心理积淀,会唤起东西南北中多少民族传人的血亲心理啊!

4 从历史文化上来看

陕北女性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自觉的情感顺应,从那妻子千言万语的叮咛中,又流露着母性般的温暖,是乡村文化中的传统情爱模式。由于对这种母性爱的倾心,作者创作时就格外动情,使得作品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抒情气息,具有了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5 从婚姻观念角度看

女人的情感体现在对自己男人在日常生活中关爱。陕北农村的贫穷落后,生存是第一需要。女人不仅承担家里所有的生活,而且是田地里的好帮手。此外,由于丈夫承担体力劳动更重要的任务,经常在外打工,所以妻子总是把自己的男人都當做娃娃来疼爱。《走西口》中,妻子纵然有千言万语,也只能表现出母亲那样的深情,乡村文化渗透着辉煌和永久的魅力,更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美的亲情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妇女没有妻性,他们的妻性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 [3]。对母性爱的向往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温柔的关爱,自我的牺牲,母性爱是片面的给予,达到忘我境界。通过《走西口》中为我们提供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对此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曲《走西口》,感情如此真挚缠绵,意蕴如此丰富,自然就具有了极高的审美价值,也许这才是它千古传唱、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吧。因此,文学档案中《走西口》既有歌唱的旋律,又有文学韵律,还有地域,乡土气息。更能反映一个时代一代人的生活爱情全貌。对当今社会人们恋爱观,婚姻观都是一个最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贺智利:陕北民歌的魅力之源 ,《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5月第19卷第3期。

[2]弗洛姆:《爱的艺术》,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第25页。

[3] 贺智利:路遥小说中爱情描写的文化心理透视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9)。

猜你喜欢

档案民歌
畲族民歌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拓展节能档案数字化利用的探索
刍议供电单位档案管理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十送红军》不是纯粹的民歌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