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觉服饰节对彝族服饰发展的影响

2015-08-28李龙君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彝族对策影响

李龙君

摘 要:昭觉服饰节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在昭觉举办了服饰节后,不仅给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带来巨大的变化,而且给贫困的昭觉县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文章将对服饰节的背景、现状,以及服饰节对昭觉带来的影响做具体介绍,为了使服饰节继续带动昭觉的发展,给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服饰节;昭觉;彝族;影响;对策

注: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一般创新项目,创新编号:cx2015sp191

1 昭觉服饰节的背景

四川省昭觉县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也曾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由于这里汇集了彝语北部方言的“依诺”、“圣乍”、“所地”三大土语,因此,这里的彝族服饰,便带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征。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凝固的历史,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它代表着某个特定社会时期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是研究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某些服饰传承到今天,它所积淀的文化功能,似乎已渐渐远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彝族人民越来越忽视本民族的服饰文化,更加热衷于外来文化。加之彝族服饰穿着不方便、材质过于粗糙、不利于保暖等,彝人的着装习惯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青年男女们,为了追求时尚或者美丽,穿着本民族服饰的习惯逐渐减少。这是一种民族文化逐渐消失的危机,对传承民族文化形成断层。更为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彝族人没有自己的彝族服饰或者不会制作彝族服饰。面对这些危机,为了传承民族服饰文化,保护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昭觉县于2004年和2011年举办了两届“中国彝族服饰文化艺术节”。

2 服饰节的影响

彝族服饰是昭觉文化旅游的一个战略品牌,彰显彝族文化魅力,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昭觉县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彝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通过民族资源的开发,创作精品,促进昭觉彝族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并以此为媒介让世界了解昭觉,让彝族服饰走向世界。从2004年第一届服饰节举办之后,昭觉县精心打造彝族服饰品牌,分别在北京、内蒙古、云南、成都等地进行了多次彝族服饰展览和表演。从2007年开始昭觉服饰中心就开始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彝族现代服饰及旅游产品正逐步形成,但生产线还未形成规模,中心在现代彝族服饰的设计上,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法,将民族元素用在现代流行服饰上,让昭觉彝族服饰绽放光芒,目前州内各种大型活动和政府部门开会基本上要身穿昭觉现代彝族服饰。昭觉县开发研制的纯手工刺绣传统彝族服饰独具特色,在州内外供不应求,与之相搭配的彝族银饰品、香包、口弦、石画、书签、家居用品等旅游纪念品远销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北京服饰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服饰研究所将昭觉作为实习基地,帮助和强化了昭觉彝族服饰的研发和创新,极大的丰富了昭觉县彝族服饰商品种类,初步形成规模。在第一届的基础上2011年昭觉县成功举办第二届服饰节,第二届服饰节昭觉县以彝族服饰为基础带动了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如彝族工艺品、彝族银饰等。但将重点放在了保护彝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成功申报传统弹毛技艺和擀毡技艺。两届服饰节不仅使昭觉获得了名更得到利,影响巨大。

(一)促进彝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自2004年举办了第一届开始,昭觉全县人民对对举办服饰节热情支持,从自身做起,平时街上穿着民族服饰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遇到节日或者婚丧时更是盛装出席。基本上达到了每人拥有一套自己民族服饰的状况,小孩有童装、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服饰、老人有老年装;这与2007年成立的昭觉服饰中心是离不开的,服饰中心自成立

之日起就本着研发适合新时代的彝族服饰。服饰中心主要将民族元素融入现代服饰中研发出带有彝族特色的西装、裙子、女士手提包等产品,中心所设计的不管彝族服饰还是装饰品样式繁多,但都用彝人所崇尚的黑、红、黄三色为主,将三色合理的融入现代彝族服饰中,展现出更好的视觉美。

(二)促进昭觉旅游经济的开发与发展

昭觉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没有什么特色支柱产业。但自从举办服饰节后对昭觉的发展起来巨大的推动作用。服饰节前从事服饰生产和加工销售的行业几乎为零,服饰节后如雨后春笋包括服饰中心和个体商户达到200余家。从事服饰生产的商户年收入达到5-7万。服饰产业的发展带动许多就业机会,很多平时务农在家的老年妇女和青年女性开始从事服饰生产。服饰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昭觉的旅游业带来了希望,本身交通方便距西昌100公里,加之美姑、金阳、雷波都要经过昭觉,人口流动量较大,方便彝族服饰产品的集散。服饰节后来昭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来购买彝族服饰但在潜移默化中带动了像竹核温泉、乌土豆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了昭觉及彝族文化的知名度

昭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在服饰节以前没有什么人知道或者已经被遗忘。但通过举办服饰节后,昭觉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或特色服饰在省内外表演和展出,很多人知道了彝族服饰,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彝民族和彝族文化,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昭觉彝族服饰和有关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甚至受到了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消费者的喜爱。这几年很多知名服装品牌的设计也加入了彝族服饰的元素,在服装市场很畅销。服饰节不仅使人们想起了凉山这座老周府昭觉,更是美化昭觉,宣传昭觉。

(四)促进民族意识感,传承民族文化

服饰节带动昭觉的经济、旅游等方面是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其对民族意识感的提升。进入21世纪,凉山经济飞速发展,跃居四川第二,随之而来的就是现代化的文化传入彝区,不断冲击着凉山传统文化,加速了彝族地区汉化的过程。凉山地区不懂彝文彝语的人数逐渐增加,姓名大都改成了汉姓,服饰更是首当其冲。但随着昭觉服饰节举办,如一雷电惊醒彝族人,让人们知道传统文化遗失的可悲性。所以凉山各县都自发组织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节日,如:美姑的毕摩文化、普格布拖的火把节文化、雷波的民歌文化、喜德的母语文化等都是为了促進民族意识感,传承民族文化,更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3 服饰节的反思

昭觉县已成功举办两届服饰文化节,但这两届中间时间跨度太大2004到2011年时隔7年之久。随之而来带来诸多问题。需要县委政府及全县各族人民一起反思和改进。

(一)宣传力度还不够。

昭觉彝族服饰资源开发、发展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外、还需要全县各族人民统一思想认识、共同支持。现在广大人民大众对彝族服饰意识淡薄、文化开发观念落后,没有认识到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昭觉是一个贫困县、兴师动众拿出几百万办节不值得,认为办节是亏钱、是亏本生意。如何将这个品牌进一步提升已不可回避的摆在我们面前,2004年第一届服饰节后,彝族服饰这个独树一帜到品牌后劲不足的问题已经日益明显、文化产业发展能力显得过于脆弱。直到2011年第二届服饰节后局面才有所好转,但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后续工作要紧跟上才行。

(二)彝族服饰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影响整体发展战略。

昭觉彝族服饰产业面临无竞争意识、无长远目标、缺乏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忽略供销两个关键环节、彝族服饰市场供求咨讯,信息渠道不完善,市场过于零散,产品开发的软肋在于目标不明,产品没有系列化、规范化、随意性太强等诸多问题等。

(三)彝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彝族服饰文化产业负责部门机构不健全;彝族服饰研发生产规模不大,研发水平有待提高;专业人才和民间彝族服饰制作人才严重缺乏,年轻一代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民间传统彝族服饰文化习俗,刺绣制作等面临着老一辈人亡艺绝的局面;无专业资金对彝族服饰文化产业进行保护、建设和发展。

4 建议与对策

(一)需让彝族服饰“质、量”并行

昭觉服饰品牌影响一直不大,很大原因在于政府不够重视,领导调动比较频繁。2004年第一届服饰节举办之初,全县人民积极参加服饰节活动和服饰生产,但到05、06之后由于政府宣传、倡导和鼓励人民从事服饰活动数量减少,人们的积极性随之淡化。政府不能一味要求服饰质量的提升,更应该让举办服饰节规律化,要么3年一届要么4年一届,要知道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更应让懂得服饰的领导或有热情的领导坚守在有关服饰活动的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彝族服饰“质、量”并行。

(二)从服饰的类型、款式、颜色全方面入手进行创新

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风俗习惯,而彝族又是分布在各个地域,服饰自然也有很多类型,样式多种多样,从这方面开发民族服饰,会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颜色对服装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服装对颜色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会直接影响消费群体,因为不同年龄的人会选择不同颜色的衣服,青少年可能会喜欢鲜亮一点的衣服,中年人会选择朴素一点又可以显露出一点气质的,能够在职场上鞥出众。而老年人就可能更简单了,他们对服装的颜色也就不会有太多的要求,有时根本就不会在意。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就需要设计出不同颜色的服装。从颜色的搭配方面入手。不同的颜色搭配会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观,会出现不一样的审美效果。就像摄影一样,这是对颜色的解读,是对颜色的把握与运用,是对色彩与生命的表达。

(三)加大宣传、保护和研发彝族服饰文化,成立服饰文化宣传队伍。

提高彝族服饰文化宣传展示和保护研究水平,在21世纪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对优秀的彝族传统服饰的开发和传承任务艰巨。近些年彝族服饰文化被泛滥低俗开发,原行变异,全州17个县市只有昭觉、美姑、布拖、喜德、金阳还保留着传统彝族服饰文化,尤其是昭觉县至今保留着彝族三大方言区的传统彝族服饰文化。努力建设一支彝族特色人才和具有浓郁传统彝族服饰特色的彝族服饰文化展演队,加大在州内外各种演出,把最好的彝族服飾展示给人们。通过穿戴、表演、讲解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能使新一代的彝族青年对彝族服饰的穿穿戴和习俗进一步认识。

(四)进一步推动彝族服饰产业化

彝族服饰开发要想赢得市场进而形成产业化、树立自己的品牌。需要我们形成全民皆兵的的大全面,真正认识到本民族服饰文化是可以形成有形资产和生产力的。昭觉服饰文化的市场可划分为两个市场,一是传统彝族服饰市场,二是经过改良的现代彝族服饰市场。传统彝族服饰是针对凉山市场,而现代服饰针对州外市场。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强化政府在彝族服饰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加强服饰研发队伍,政府适当补贴服饰研发经费。针对各方言服饰特点在全县各乡镇建立服饰加工坊和经营点。组织相关人员到知名交易会开展宣传促销活动,邀请相关专家来昭觉指导工作。

(五)建立昭觉彝族服饰实物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

昭觉县现在只有一个彝族服饰展览馆,有展品100件套左右,但作为全国最大“彝族服饰之乡”,这些展品是远远不够的。应向民间征集更多的彝族古代服饰和传统服饰。云南楚雄的一个博物馆里拥有300件套彝族服饰展品,楚雄以前举办过一个展览,拿出展示的服饰近1000件。昭觉有得天独厚的服饰文物资源,但近几年来服饰文物流失越来越严重,政府应花资金收购这些即将流失的文物,尽可能的拥有不同的地区的彝族服饰。最终放在博物馆供人们研究和欣赏。另外,政府应建立数字博物馆,把彝族服饰的历史、美学、服饰文化、艺术等制作技艺的全部流程放在网上让年轻人学习,使年轻人知道服饰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昭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昭觉县志[M]方志出版社,2004:577.

[2]穿在身上的历史,李进主编,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4:6.

[3]王娜,冯杜娟. 论凉山州昭觉县彝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 经营管理者,2009,18:160—169.

[4]陈建军. 浅析旅游经济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以凉山州昭觉县为例[J]. 科技信息,2012,33:49-50.

[5]冯燕. 凉山彝族服饰设计符号研究及传承与利用[D].苏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彝族对策影响
彝族海菜腔
诊错因 知对策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