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做好基层派出所执法过程中的群众工作

2015-08-28李松楠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执法公正基层

李松楠

摘 要:基层派出所是中国公安执法体系中的前沿阵地,派出所的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执法为民”的前沿阵地作用。

关键词:基层;执法;公正

新时期下,基层派出所与群众打交道最多、关系最为密切,民警的能力素质、工作方法和作风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机关最起码最本质的要求。⑴

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就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及时高效地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稳定,不能对群众反映的权益受侵害的案件麻木不仁,有案不立,立而不查,甚至包庇违法犯罪。必须妥善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纠纷,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回首我们党的革命历程,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就是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发的年代,无数个优秀的共产党人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同样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当前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执法机关要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建设者、捍卫者的历史重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根本的一条是坚定理想信念。结合派出所的实际工作情况,必须紧紧围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实践活动,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优良的传统之一。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们要端正学习和工作态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服务人民大众为宗旨,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加强教育、管理、监督,用制度促进干警在执法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制度促进干警开展换位思考,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用制度促公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实践中要首先落实执法理念的转变。任何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思想理念的支配,思想观念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与方式。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任何执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执法理念的指导下所进行的理性的,规范的有序活动,旨在保证执法行为不偏离执法的目的和方向,以实现执法行为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公正性与权威性。

1 做好法内循环严防法外循环

关于法内循环和法外循环,《明法》中说到:“先王之治国也,不淫于法外,不为惠于法之内。”意思就是英明的君主,虽对自己心爱的人,无功也不赏;虽对自己憎恶的人,无罪也不罚。按照法度规程来检验得失,与法度无关的事是不留意的。这是古人对法制的深刻理解,也是现代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

现代社会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法治理念的引领下,做好法内循环,内在要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行使职权中对权力予以限制;严防法外循环,外在要求减少法律赋予职责范围以外的警务活动。

如今社会,讲法制,讲公平,讲事实,人民群众随社会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提高,这是我们国家社会日益成熟,制度日益完善的良好体现,但是这在另一方面警示着我们依法办案依法执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执法人员,人民警察懂法是第一位的,只有对所执的法融会贯通,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树立自身的执法者形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用同一个标准遵守法律,没有例外。如果执法者本身不守法,也就难以约束别人。执法,要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依据法律的规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治安,做到证据确凿、程序合法,不枉不纵。

2 积极善意执法避免消极恶意执法

法律本是无情物,但执法有善意与恶意之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谁都绕不开的好望角。在撇开“善法、恶法”之分的前提下,法律的实施,更多地依赖于执法者的道德水准。而且警察作为社会特殊的公务人员,不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一律在公众观察、评论之中,经常是人们议论的话题。(2)

善意执法首先立足于对执法行为相对人的提醒、警戒、教育和服务,恶意执法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方便快捷地将执法行为相对人确定为违法犯罪嫌疑人,甚至是如何巧设陷阱守株待兔以追求“战果”和“效益”的最大化。这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查水表”“钓鱼执法”等事件无疑在社会上为我们公安部队留下了不好的阴影,人们对这样的情况是十分敏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执法中加强自律,不忘本心,切忌因小失大,时刻注意维护我们人民公仆的形象。

事实一再证明,各种形式的恶意执法,非但不能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反而可能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和谐的执法环境。我们要注意学习,总结经验,在理念上从根本上杜绝恶意执法。

3 要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掌握常用的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打牢做群众工作的业务技能水平。善于解决矛盾纠纷,基层民警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看似鸡毛蒜皮、无关大局,但处理不好就会使矛盾扩大,乃至发生刑事案件。所以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上,巧妙的运用群众容易接受的道理感化对方,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善于解决矛盾的基层民警才是最受欢迎的,才是得到群众认可的。

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从问题中不断找寻经验提高素质能力,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我们公安机关既是执法机关,同时也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工作机关,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脱离群众则是我们最大的危险。要认真审视我们对群众的感情究竟有多深,群众在我们心中的位置空间有多重,我们为群众办的实事究竟有多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究竟在哪里,从而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既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又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落到实处,这样群众工作产生良好影响,和谐的警民关系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走向现代公安法学教育之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社区警务工作300问》 中国法制出版社

猜你喜欢

执法公正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迟到的公正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公正赔偿
走基层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
谁给了美国对世界“执法”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