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及其信息技术探究

2015-08-28陈小芳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管理

陈小芳

摘 要:在我国,大型的工程施工的工艺复杂、施工的工期较长且施工强度较高、工程量较大,其所应用的设备管理技术要求较高、所涉略的面积较广、信息量也较大。因此,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替代传统的守旧的纯人工的处理方式以进行设备的管理,不仅可以大量减少出错率,而且也大大的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这篇文章从设备管理及现行设备管理的模式与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大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及其信息技术进行了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管理;施工机械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工程

1 引言

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原理是施工机械设备,同时施工机械设备也是实现现代化施工工作中缺一不可的一个元素,它直接影响到施工工程的质量、效益、安全、费用、进度等一系列问题。成本控制以及质量控制是绝大部分施工工作单位通常所考虑的重点问题,机械的装备管理问题就只是留在装备的维修层面、设备的能源控制,忽视了对施工质量、施工过程的重要性以及机械设置装备管理的关键性影响。与此同时这隐性的意外也会使得施工的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又或者是在施工工作的过程当中装备频繁地出现意外。另一方面,如果在实际的施工工作当中,频繁地出现并不是由操作人员来进行装备的操作的情形,并且对于装备的实际操作管理也不严格要求,那么就会使得其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的发生。假如我们将每一个元素都提升到完美极致的程度,那样明显是没有可能做到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它的主要矛盾并且对此加以改良那样必然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 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套

对机械设备进行选型的目的,是为施工条件以及具体施工方案选择适合其机械设备的类型,使其既能够保障质量地完成作业的任务,又能够从分的发挥机械设备的优势、潜力、性能以及效率,以便可以创造最大最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一套合理的适当的工程施工方案,进行选择既定工程的主导机械的设备的类型,其它应用的机械一定是要围绕着主导机械设备进行配套的;依照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实际的可利用率以及施工的工期的分配情况,在保障所能够完成的工作量及主导机械满负荷的情况下人机配合,可以确定主导机械设备在每一环工程的施工阶段的最高的需求量;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还应该充分的考虑机械故障的因素,满足工期以及工程量的要求,并且尽可能节省减少成本;在确定相互配套的机械之后,每样配套的机械工作的能力都必须要与主导的机械设备相匹配,而应工作量已饱满的情况下,应尽量少选用配套的机械;各个配套的机械工作的能力都一定要與主导的机械设备相互的匹配;在进行同一项施工的项目中,应该尽量应用同一种品牌及型号的机械设备,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及维修。

3 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管理

在施工设备管理工作中,操作的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关键,它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施工的质量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进行作业公司应该提高专用施工设备的操作管理执行控制,严格实施及执行设备岗位操作规程、严格实施及执行设备操作人员定岗定员制度,严格禁止非专业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胡乱操作,严格禁止机械设备疲劳进行作业,尽量避免减少非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安全及质量隐患、造成机械的故障。因此,我们应进行严格的设备操作管理,这样才能准确保障施工的安全、操作的安全、施工的质量。

4 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制度

在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伴随着现代工程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化工安装工程也变的尤为依赖施工机械设备,因此,主要的机械设备产生的故障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进度,更甚至会直接导致工程的停滞不前。所以当前最为重要的便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维修体系。

5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随着计算机生产及发展, 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得到发展进步,50年来,电子计算机已历经了五六代的进步与法。由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与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到近代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现如今又出现了生物集成以及光集成电子计算机。其自身处理信息速度已突破了每秒万亿次,或者比之还更高上千倍之多。且它的功能则已从高速化向网络化、系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其机型的则面向较实用,向大、中、小、微这几个方面齐头并进,特别以微型机的普及为特点,突出了出它已成为现代社会日益信息化的基础及核心。

5.1 设备管理信息技术

从古至今所谓的信息,便是指人类可以从一些数据之中提取出知识的片断。总的来说信息是数据抽象概括,而知识则是信息高级的组织形式。信息所包含的类别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它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信息既是对不同事物的特征以及变化的反映,同时又是对不同事物间相互的联系及相互的作用的表征。

5.2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设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强大,并且尽力的要求最大程度满足不同企业间设备管理的需要。下面我们可从设备管理的维修管理、档案管理、前期管理、和运行管理这四个方面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简述一下。

5.2.1前期管理

作为设备管理的起点, 设备的前期管理应这项模块中从市场行情信息以及库存信息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及研究,以此得出应该购买的一些编制设备申报信息、设备、指定采购的计划之后就输入合同的信息及对已采购的设备的进行详细的验收。

5.2.2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台帐、设备卡片以及设备动态管理中的调拨、报废、移装、租赁、封存等设备的台帐。把设备的档案作为基础,充分的发挥设备管理及整体划一的这个优点,档案的管理是整个设备管理最核心一个组成部分,替每个设备的动态的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进而得以实现提高工作的效率、简化管理的程序的管理目标。

5.2.3运行管理

设备运行管理通常都是由故障管理、运行记录、保养管理、事故管理等模块组成的。主要就是完成各种设备的运行以及检测、对设备进行有序的保养、对设备实施动态的管理,进而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也能够进行记录事故的档案、设备的故障,对事故的原因、性质以及故障进行分析,以便于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对设备的事故及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

5.2.4 维修管理

作为企业设备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维修管理在这个模块中应该可以从设备维修的基本信息中得出大修、小修、中修或二保等一些设备的信息;制定设备大修的年度计划、月份的维修计划、季度的维修计划、以及显示单机维修档案、对设备维修配件及单机维修计划的管理;从而对设备维修的整体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划,控制且尽量减小维修所花费的费用。

6 结束语

在历史中,传统的设备管理比较注重设备技术性管理,但是这往往会忽略了组织管理体制,其对有效的实施设备管理可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这篇文章与作者的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进行调研发现,伴随着科技快速进步、社会的日益发展,设备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设备的管理技术必须要不断调整完善以适应不断更新的需要。本文着重对设备管理这一崭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简要论述,并且从安全上、配件、信息技术等方面着手,对新的成果新的技术在设备管理中实际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巫世晶,贺小明,付尽芳编.设备管理工程.2012.9

[2]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3]郑国伟,文德邦主编.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