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书、家训与中学生素养

2015-08-28张新伟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家书家训

张新伟

摘 要:中学生素养的培养与很多因素密不可分,家书、家训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学生素养的培养上有其独特的作用。文章拟从为人、为学、家国情怀三个方面谈家书、家训和中学生素养的关系。

关键词:家书;家训;为人;为学;家国情怀;中学生素养

家书、家训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其产生在特定的年代里,难免精华与糟粕并存。今天,我们应当剔除糟粕,弘扬精华,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来引领中学生提高素养。

而中学生素养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正是强调了坚持熏陶、学习的重要性。

1 为人

中学生素养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首先学会为人。因为人不是孤立的存在在这个社会上的,人具有社会性。家书、家训中有关为人的言论有很多,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很大的共鸣。

1.1 谦虚

昔日,伯禽远离姬旦去自己的封地。姬旦曰:“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而安;禄位尊盛而守以辈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着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这六句话向我们昭示着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为人需谦逊。其他诸如纪昀的《训三儿》“文才较尓高出几百倍,依旧青衿一领,屡困场屋,不得脱颖而出者何可胜数哉!以后毋再傲岸自大。愈谦抑则人愈敬重,愈狂妄则人愈轻视。”以及林则徐的《训长子汝舟》“尔叨蒙天恩高厚,祖宗积德,年才二十八,已成进士,授职编修,是为侥幸成名,切不可自满。”也在向我们诉说着同一个道理。“满招损,谦受益”,以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至今依然是学校最醒目的标语之一,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的性情。

1.2 勤俭

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指出“俭朴”具有“养德”的重要作用。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开篇“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点明了自己从小节俭的生活作风。而后借用御孙之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对比来论证“俭”和“侈”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是以居家必贿,居乡必盗。”对俭和侈的不同态度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不由得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包拯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的话语无非是在正告子孙勤俭持家、廉洁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为天下树立了一座豐碑。学生食堂的“光盘行动”以及“粒粒皆辛苦”等标语时时刻刻在正告着准备浪费的学生。希望他们在羞恶之心的引领下践行勤俭的高尚品德。

1.3 宽容忍让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性情开始逐渐形成的时期,同时由于彼时年轻气盛,做事情往往不计后果。具备宽容忍让的优秀品格无疑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明朗。离开父母,走进学校,大家有缘聚在一个教室学习、生活,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这时我们要懂得宽容、忍让。正如“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所表达的。更要念及“四海皆兄弟之义”(见陶渊明《与子俨等疏》)“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一时风平浪静。”更是学校随处可见的标语和师长们挂在嘴边的话语。学会宽容忍让,我们才有可能避免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1.4 交友有道

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了朋友在人际圈的重要性。孔子对交友问题做了很好的说明,“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与正直的人,诚信(谅,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这方面家书、家训中也有相关论述:切勿“及见贵胜则敬重之,见贫贱则慢易之。”(见杨椿《临行诫子孙》)另外要知晓“愤怒容易生,风波当时起。所以君子交,汪汪淡如水。”(见范质《诫从子杲》)的道理。也要明白“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见朱熹《与长子受之》)

2 为学

学生的天职在学习,从古至今也有很多劝学的经典言论。

2.1 恒心、毅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朴实的话语却告诉我们真实的道理,学习的路上需要沉下心,与苦作伴,持之以恒。“山溜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见孔臧《与子琳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见颜之推《劝学》)告诉我们应当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勇气和毅力。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的社会,倘若我们不坚持学习,我们迟早会被这个社会淘汰。中学生早些知道这个道理,便能在风华正茂的季节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他日走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做准备。

2.2 方法

学习是讲究技巧的,也是一门遵循规律的艺术。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向我们点破了学习不但要虚心求教,而且更要有选择、切忌盲目。“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劄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逐日劄记,归日要看”(见朱熹《与长子受之》)告诉我们学习要善于提问,于“不疑处有疑问”,同时要随时记录下来,并及时地向老师请教,以期解除心中疑惑。同时学习还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正如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做到“知行合一”。唯有将自己所学投入实践,才能获得更加充实的认知,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习。

2.3 珍惜时光

当然珍惜时光也是很重要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萧绎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汤显祖说“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魏源说“月攘一鸡待来年,年复一年头雪白。得掷且掷即今日,人生百岁驹过隙。”(见《读书吟示儿耆》)今日所有的付出,明日终将给予回报。千万别做那个“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人。

3 家国情怀

3.1 孝顺爱家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强调了父母为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应当做长远的规划。然而当孩子有了好的未来,理所应当回馈自己的父母。正所谓“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万物的灵长,我们更应当孝顺双亲、爱家爱己。曾国藩说“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正是一种孝顺爱家的重要体现。国学大师胡适的父亲胡传曾经编了一部名叫《学为人诗》的四言韵文,提到“凡为人子,以孝为职。善体亲心,能竭其力。”强调孝顺是子女的天职,无怪乎,后来胡适接受母亲的安排与不识字的江东秀结婚,并且终身不离不弃。足见幼时家训对胡适的影响之深。作为青春期的我们,要懂得适当地克制自己冲动的情绪,避免与父母冲撞,同时要珍惜时光,学的一技之长,回报父母。

3.2 大志报国

汤显祖说“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惰士鲜明体,昏人无出意。兼兹庶其立,缺之安所诣?”殷殷期盼儿子胸怀大志之情溢于言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黄钟大吕般响彻耳畔。左宗棠“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者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干?我现在那一件可以比他?想父母送我读书,延师训课,是何意思?我那一件可以对父母?”“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彭玉麟“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是以立言立行之外,尚需立德、立功。人有一技之长以自养,不求人以取辱,便是大丈夫。依懒成性,仰人鼻息,最可耻。”先贤哲人殷殷之情常令吾辈汗颜。吾辈怎能妄自菲薄,甘为辕下驹?当效夏完淳之凌然正气,左宗棠之铮铮铁骨,林觉民之慷慨赴义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4 结语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歐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百多年前,梁任公的话语至今仍有振聋发聩的功效。同时也流露出对青少年的殷殷嘱托和期盼之情。然而学生时代性情、素养的不稳定性依然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但考虑到这一时期也是他们性情、素养最容易塑造的时期。我们有信心,也有义务去引导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今天,站在对中华传统文化审视的高度,努力在家书、家训这一传统的文化中找到与当下结合的闪光点,并且遵循学生性情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力争把他们培养成有素养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家书家训
一封家书
家训伴我成长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