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教学中“典型”素材的使用

2015-08-28倪丽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5年7期
关键词:劳动成果典型品德

倪丽华

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品德教学中,如何真正发挥典型图片作用,如何运用典型视频音乐,如何抓住典型事例生成新的认识,真正做到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本文笔者即通过《劳动成果要珍惜》的教学为例来阐述典型素材在品德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一、心由境生,典型图片拨心弦

图片展示形象、直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知活动,因此在品德教学中,图片是教师经常使用的素材。但如何真正发挥图片的作用,这就需教师要选择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图片中的意境,用童眼观察图片中的事件或场景,用童心感受图中人物的内心,在入境入情的学习中,他们内心的情感也会迸发。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片段一: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劳动者背后的辛劳,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了一组环卫工人起早摸黑的工作画面,最后画面定格在满是鞭炮屑的元宵节第二天,天还没亮环卫工人已经开始默默清扫街道,尽力还人们一个洁净的环境。图片已无声地将这个行业工作者的艰辛呈现在学生眼前,默默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此时,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时候,我们又给他们增加了多少工作量?算一算,看似简单的问题,激起了学生切身的体验,当学生计算着一组又一组数字时,一幢楼,一个小区,一个社区,数字由小变大,单位由轻变重时,学生真正体会这份劳动背后的内涵。教师的问题,把学生带入了图片中人物的所处环境,设想着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于是学生明白这些平时不起眼的劳动者他们背后所想的,所做的,正是为别人着想,对他人负责地工作着,他们的劳动成果更应该珍惜。此时教师又出示了语文教师批阅作文画面时,作文本批阅的数量、字数和时间,学生都细细地算了算……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情感已在学生心中悄然滋生。而这些新认知、新经验、新情感体验就是源于学生对典型图片的深刻感知。

二、渲染情感,典型视频掀高潮

典型视频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如同催化剂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激发真实的情感。在运用典型视频时,教师要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候渲染气氛,激化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生成新的认识。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片段二:

课中,教师播放了一段央视的公益广告,抓住一位平凡的环卫工人从早上4∶30上班,到天寒地冻地扫着积雪,一段段自述式的独白、深情的乐声,感人的动作……此时教师适时提出:“对比自己的生活,早上4∶30你在干什么?”“烈日炎炎的马路上,你又在干什么?”这样的一次次强烈的画面对比,激发出学生心底的那一声:“你们辛苦了!”

我们的学生其实从未真正看见过辛劳的劳动场面,而我们的品德课堂,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此时,典型视频的使用,结合教师适时的追问,让学生目睹了从未见过的生活的另一面,

了解了才能去理解,才会去珍惜别人劳动成果。这样的视频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真切体验,典型事件更动人

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为了让教学更接地气,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展开教学。对于这样的典型生活事件,学生已有了一定认知基础和情感体验,更容易触抵学生心灵的深处。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片段三: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选取了与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的“食堂饭菜的由来”为教学点。在食堂用餐是学生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情,而每次用餐结束后,食堂潲水桶中堆积的剩菜剩饭也是学生亲眼目睹的。把学生亲历的生活事件作为交流的内容,这些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习以为常的事件再进行细化。随着交流的深入,学生的惊讶声在教室里升腾,就是平时我们所忽略的,但其中却蕴含着独特的东西。教师随后用课件展示了一顿午餐从食材种植、收割、清洗、制作的过程,再让学生来谈“我们倒掉的仅仅是饭菜吗?”学生顿然明白这些劳动成果所包含的东西。这样典型的生活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教学,使得学生心中已有的情感体验得到强化,进而获得更深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公民,学生也是在小小的校园社会里亲历感受着点点滴滴,就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以小见大,从校园社会辐射到真正的社会的做法,使得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四、追踪生成,典型要点推波澜

品德课堂是灵动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认知、情感和体验互动交流、彼此相长的动态过程。因而课堂上就会精彩纷呈,产生“意料”或“意外”的生成。而很多课堂生成就是鲜活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堂生成性资源,抓住其中的思维点,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从而激活学生主体的道德潜能,彰显生命的力量,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片段四:

教学过程中,正当学生们纷纷为倒掉的饭菜可惜时,课件中出示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种种浪费行为,学生看到这儿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哇,这么多都掉倒了呀!”“真是浪费呀!”接着出示一组数据: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教师马上追问:“你在哇什么呀?”“你在惊讶什么呀?”“你在感慨什么呀?”教师顺势而下,将问题引向深入,再掀波澜。“每6秒就有一个儿童因为缺少粮食而死去……”再播放世界上饥饿儿童的画面,音乐画面的渲染让学生们眼睛湿润。教师再问:“我们浪费的仅仅是粮食吗?”“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的生成性资源一串串生发,一环环相扣,讨论的问题也一步步走向深入。

对于课堂中随机生成的典型资源,教师要善于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寻问题背后的答案。而这样的学习,更好地让学生有了深切的体会,使课堂变得鲜活而有力度。

曾有一位品德课程的教研员说过:“品德最终能带给学生什么?就是让他们真正学会生活。”可见,品德学科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其他课程所无法代替的。而在信息资源蓬勃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带给了我们便利、多媒体改变了我们的课堂,此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挑选典型的、适合学生品德发展的教学素材是需要每一位品德教师思考与不断探索的。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 314500)

猜你喜欢

劳动成果典型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司马光教子
《圆》典型易错题
劳动成果要珍惜
好学者贤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劳动成果评比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