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须对中学生开展行楷书法教学

2015-08-28杨文达

课外语文·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行楷书法教学开展

杨文达

【摘要】如何写出一手规范、整洁、美观的汉字,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文字交流,还影响到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一重任就落到了语文教学上,而易认又易学的行楷书体便成了硬笔书法教学的首选,练好行楷等于成就了语文。

【关键词】正楷;行楷;书法教学;必要;可行;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低年级有开设专门的写字课,起初是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执笔写字,而由铅笔到钢笔(圆珠笔、水笔)再到毛笔则几乎是学生模仿老师、字帖练习的过程,因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取向,只要求把字写工整、清楚就算美观。到了小学高年级、初中或许由于课程科目的增多,已不再有专门的写字课,然而对学生的写字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三学段(5-6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7-9年级)——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1]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熟练写正楷字,学写行楷,以提高书写速度,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要求。在各种书体中,也只有行楷字更为符合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既好认,写起来又快,是一种通行字体。可是由于课程科目增多,语文课的知识容量大等缘故,写字也就很容易被老师和学生忽视了。只偶尔表现为学校组织的书法兴趣小组或由学生自愿出钱而去上书法培训班罢了,这种小范围的、不普及的书法教育,对绝大多数学生的书写来说仍然成问题:笔画横不平竖不直,字形东倒西歪,字体含混不清,章法布局奇丑无比,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无法辩认。这样的书写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作文得分上与书写美观的相比肯定有很大的差距。

为改变这种现状,对中学生开展行楷书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也是可行的。因为经历了小学6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写字功底,能写出让人认得清的字了。更主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具备模仿、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能力,这就使他们获得了一定的审美、欣赏能力和价值取向能力,明白怎样的字才美观,怎样写才能既美又快,怎样练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等问题。而且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可以自觉地利用适当的策略改进学习,还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无疑对他们练字起到推动作用,只要引导得当,中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中学阶段会发生质的变化。

既然行楷书法教学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呢?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能说会道,还要会写。这里的写不单指写作,更指书写能力,老师能够写出一手好字,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福分,影响他们的一生。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语文老师有很大关系,模仿能力极强的中学生,在语文老师的熏陶下,他们的笔迹会有老师的字的影子。大体上看,语文老师书写能力强,所在班级学生的字也相应更清楚、美观。所以老师平时也要加强练字,提高专业水准,毕竟“打铁还须自身硬”,特别是在粉笔字上要多下功夫,达到美观水平,这是给学生的一部范本。

二、拟定计划,坚持执行

语文教师从新生一入学(七年级)就要制定三年的练字计划,每学期的计划。大体上七年级以楷书为主,八九年级以行书为主。上学期时间长,可多安排练字时间,下学期时间短,压缩练字时间。为使学生练字时间得到保证:每周上一节书法课(理论与练字);教师每天安排10-20分钟给学生练字(约田字格一张,方格一张)。笔者这样坚持了两年半,到九年级下半年,班上学生书写能力大大提高,部分学生的字还具有书法味了。

三、弱化理论,侧重实践

书法理论知识从执笔方法、写字姿势、正楷的运笔、基本的点画写法到行楷的笔画连带、省减、结体、章法、气韵等(这些知识较庞杂,此处不展开论述,在参考书目2中可找到)理论,大多数书法教程都有。老师讲得透,学生不一定能吃透,因理论是抽象的,光靠教师讲,学生不动笔去实践永远也写不好字,这好比游泳,不下水是学不会的。因此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从自身个性特点出发,结合老师所讲的理论,自觉地去摸索,独立地去思考,积极地去探究写好字的途径、方法至关重要。如关于长横的写法,教师讲“下笔轻斜一点,顺势向右轻快运笔,收笔向右下方稍顿,而且要求左低右高”。[2]对这样的理论每一本书法著作中的说法都不同,但结果却一致,都要求写得美观。至于怎么去写这一横,每个人的个性不同,理解力不同,落实到写法时还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方法上多加引导,而不只讲空头理论。更要学生动笔去模仿、多次去实践,写多了就能琢磨出怎么起笔,怎么顿笔,怎么摆放,怎样的“横”才美观。学生在明白了怎样写才美观后,就会进一步去研究其他笔画的写法,从而举一反三。

四、注重选帖,强化临帖

学生个性不同,喜好不一:男生喜欢大气的,女生喜欢秀气的;有的喜欢柳体,有的喜欢颜体;有的喜欢魏碑,有的喜欢正楷等。本人认为七年级还是以练司马彦的正楷字体更合适,笔画、结体简单又大方,能为八九年级练行楷打好基础。

临帖是练字的最重要的过程,“根据古今书法家的学书的体会,临帖的最好方法是读帖——摹帖——临帖——背帖”。[3]这四个过程在硬笔书法教学中我们通常用读帖、临帖。所谓读帖就是对字帖进行观察、分析、揣摩,大的方面讲就是分析字帖的章法布局,小的方面讲就是揣摩每个字的结构,笔画及写的笔顺,做到心中有数;所谓临帖,就是看着字帖再写出这个字,但要注意的是不少学生习惯于看一笔写一笔,这样写不好字,只能写出个大概,不能写出字的神韵。故临帖时应先看,把整个字的笔画、结构记于心,然后再凭着印象写出来,一遍不行,再写几遍,直到神似为止。

五、培养兴趣,激发动力

练字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没定力,没耐心,没毅力是练不下去的。故笔者班上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要求,同样的练字时间,可几个不自觉的学生三年后的字同以前一样,没多少进展,因为他对练字抱有成见,没兴趣,练起来自然是应付了事,出工不出力了。那么如何培养兴趣至关重要,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书兴趣呢?有句俗语“见朱者赤,见墨者黑”,学习书法就有点这样的味道。(1)学习气氛很重要。环境能影响人,我校班级布置时要求贴上对联,这就是个机会,起先由老师书写,起示范作用,后由学生自己来写,每周换二次,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老师把自己的书法刊物放到读书角,有兴趣的学生会去翻阅,这样会带动更多人的学书兴趣。(2)给学生个展示平台,把书写工整、清楚、美观的作业张贴到学习园地也是一种促进作用,还能起示范作用。(3)抓住国庆节、元旦、校园艺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激励学生积极创作。这期间教师要抓住契机,带领学生参观佳作展览,进一步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多个心眼,从身边学书法。中国每逢喜事、过年都有贴对联习俗,其中有不少佳作值得品味;外出旅游,可欣赏景区的楹联。只要对书法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地去努力,离成功就近了。

六、注重楷书,自成一格

要想把行楷写得美观,必须把正楷练成功,打牢基础,因行楷是在正楷基础上形成的。行楷的笔法、结构和字形取法于楷书,只是由于书写速度加快,书写过程中出现连笔、省笔等情况,但并不是可随意写,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笔法,才能让人看得懂。所以八九年级在练习行楷时也要抽时间练正楷,以练行楷为主,练正楷为辅,两者相互促进。至于行楷字贴的选取,可根据学生的喜好而自己决定,这样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

经过三年的行楷书法训练,相信学生的写字水平会有质的飞跃,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会相应提高,因笔者从教二十年得出一个规律——书写能力强的学生语文成绩也相对更好。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01(1):6-15.

[2]转引自杨开今.怎样练习硬笔书法,硬笔名家谈写字[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03(1):6.

[3]引自同注释[2].

[4]蒋孔阳,朱立元编.美学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1).

[5]熊绍庆编.书法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

[6]王正良总编.中国钢笔书法[J].杂志,1999(1-6期).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楷书法教学开展
温应春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