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长卷人物画创作与山水空间背景处理的探究

2015-08-28朱郁翔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探究

朱郁翔

摘 要:笔者在传统长卷人物画创作中运用高古游丝描与古人的渴墨技法,把人物塑造出道骨仙风的风貌,并结合背景中的山石、树木等空间的处理分析,从边角景色到全景式的画面处理,使画面产生空灵、高雅气息,更好表达出文人雅士的一种生活情怀和人生乐趣,它以背景景物衬托前景产生独特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传统人物画 山水空间背景 探究

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前景和山水背景空间处理很重要,它以很少的景物衬托前景独特的意境,进行虚实、左右、前后和主次的对比,形成气息相通的画理,从而使画面越来越丰富。笔者通过对传统工笔人物画和山水背景空间的巧妙、独特的梳理,从边角式到全景式的画面处理,并探讨工笔人物中背景的各种对应关系和空间意境。下面就长卷人物画与山水背景空间的各种对应处理作一分析探究。

一、背景留白在画面中的重要性

留白是为了营造画面意境和暗示空间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人们充满想象的空间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如唐朝画家阎立本《步辇图》(图1)中对于虚实、聚散和疏密的把握,空白能给观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计白当黑”其中“白”则为画面中的虚景,如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中人物飘飘欲举,表现出仙人的脱俗和雅气,而背景几乎没有任何加工,留出大量空白,让人去想象从天空而降的仙人,使画面更有表现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又如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虽然描绘的是夜宴的场面,但只画出了主体人物和交代人物动态姿势的椅子,其余的如地面、屋墙等都省略以空白来替代,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二、山水背景虚实的对应关系

(1)线条的虚实表现:传统工笔人物画是“以线造型”以虚衬实的艺术形式,将关注倾注在线条的形式美感上,创造出了“十八描”, 运用“以线造型”,以线界定各种物象,线在画面位置、走势与疏密节奏上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效果。一根单独的线描也会因为行笔过程中的粗细变化产生虚实对比的效果。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了线描造型疏密表现虚实的作品是《八十七神仙卷》,画面中线描的组织有宏观整体的疏密对比,也有局部微观疏密对比,疏的地方有疏密对比,密的地方也同样有疏密对比。

(2)笔墨的虚实表现:笔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之一,在中国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唐代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被后人解释为“浓、淡、干、湿、黑”或“焦、浓、重、淡、清”。在白描勾线时墨的运用,以调出墨色的深浅表现所画物象颜色的明度,再加传统的“三矾九染”使墨色淡而不薄,清晰而不浊,虚实相生。传统工笔人物画常常把画面中人物造型具体的描绘与背景虚幻的描绘结合起来,形成了虚实相生的效果。如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人物很多,但画中笔墨有浓淡、前面人物浓,后面人物淡,主人公墨色重一 些,书童在边上淡一点,产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感觉突出了人物主题,营造了画面气氛,从而加强了作品内容的艺术欣赏性。

(3)空间的虚实处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之一是以散点透视进行画面空间处理,传统工笔画的空间处理以散点透视与交点透视为基础,构图有主观意象布局的特点,如经典作品《洛神赋图》(图2)、《韩熙载夜宴图》构图通过画面的分割,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独立场景进行了分别呈现,并将其连接成一整幅作品,画面中的人物反复出现,表现却是不同故事情节,使画面有了时空的流动感。以近实远虚的法则安排人物与场景,真实再现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以画面中人物间自身的疏密、聚散关系和透视法的参与下,人物前后遮挡处理,产生独特的艺术处理效果。

三、构图的表现处理

从东晋顾恺之提出的“置陈布势”到南齐谢赫的“经营位置”,到现代黄宾虹所提的中国画讲究大空、小空,即古人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都涉及到了中国画的构图。传统人物画构图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表现上,以显示中国画的写实性,如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等五段,用屏风隔开,自成段落形成连续的故事情节。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全画卷分为三个部分,主要人物在不同的时空中交替出现,表现了故事时间上的连续,这里并不采用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去表现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也不通过色彩的减弱来表现纵深感,而是通过形式上的横势排列与人物之间的顾盼关系,使人意会到其中的空间距离分布。

四、散点透视的处理

中国画人物把俯视平视、仰视根据需要自由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可以创作出数十米或百米以上的长卷,如宋代张择端的人物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运用散点透视的传统手卷典范,首段京郊的乡野春光到中段繁忙的码头和热闹的虹桥,再到后段的街市商铺,场面浩大,人物繁多,内容丰富。

五、小道具的点缀运用

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中对绘画技法有了更深的研究,人物周围的各种道具的运用已经相当娴熟,比如李唐的〈采薇图〉中竹篮,镰刀的运用,交代了人物在深山荒野中进行的活动,与人物有直接的联系和点缀作用,使画面更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性化。再如李公磷的〈西苑雅集图〉中的文人们聚在桌子边上,桌中的笔墨纸碾进行摆放,更明确突出了一群文人雅士的身份,交代了人物的活动与地点,将画面的情节用更加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

六、长卷人物画创作实践中的感悟

1、结合在创作实践中

我的研究生毕业创作主题作品主要是以古代文人雅士为取法对象,是一张单体的30人左右的白描长卷,在画面可以分成六段:垂钓、品画、作画、说教、闲趣、望乡。在手法上运用古人的高古游丝描与宋元的渴墨山水画技法,以强劲的线条表现力来强调画面的整体效果,并用简炼的墨染衬托,反对过度的设色。画面中勾皴擦染点都有,但关键强调线条的勾勒,线条飘逸洒脱,使画面人物更具有文人雅士的洒脱和高洁气息。具体的创作内容为一些文人雅士们在松树边、竹林中、毛屋前、河边或赏画,或奏乐,或洽谈,或论教,整个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展现出一种古代文人不染世俗、清风高洁的人文气质和美好情怀。主要人物构思参考宋代画家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运用线描技法创作人物主体,再运用渴笔写意技法描绘山石、竹林、杂树和杂草等作为空间背景。画中线条枯而能润、润中带枯,刚柔相济,有质有韵,突出画面淡雅、脱俗的整体风格。使得画面“有笔有墨”,强调用笔的变化运动感、用墨的韵味天趣。总体突出一个“雅”字,把人物塑造出一个个道骨仙风、超凡脱俗的感觉,再通过对古代人物画中的山石,树木的分析研究,运用乔仲常的山石笔法结合到自己的创造中,更加完善整个画面,使作画主题得到提升。

2、人物画和背景空间的处理

创作开始我比较关注与单纯的山水背景处理,而忽略了人物在山水空间背景中的重要性,经过老师的指点后在作画中必须紧紧抓住人物为重点,首先考虑人物之间的相互安排关系,做到有呼有应,然后在此基础上安排山水空间背景为人物服务,山水是配角关系。但配角关系必须处理好它与人物的对应。在画面中主会场是琴棋书画的人物,他们是互相联系但互不干扰,钓鱼的雅士有近有远,一左一右,动静结合。松树林中有人物的书童,但由于画面的需要后来在画面中去掉了,但不失联系,反而更有寻味。亭子里的煤炉后来在画中隐隐约约出现,书童在亭中出现,更加突出主体。

3、重要、次要的相互关系

在创作中画面中有放有收,如前面亭子前面的石头不能呈八字形分开,这样不合理,松树上的松针开始画得比较散,经过老师的提醒,在改进过程中松针密布而复杂,层层密集,否则画面太散,影响效果,古人曰:“密布透风、疏可走马”。笔者在反复练习上不断改进,使长卷创作中每一个角落、每一组画面都讲究一个“理”字,没有理画面行不通。

有时创作中根据画面需要,看整体效果,看画面节奏关系而画,层层推进。自然界的草有生长规律,画中要兼顾自然规律进行造画。如画面的结尾部分是点缀芦苇,还有旁边的水纹处理,作画要遵循芦苇的生长规律,它是长在水中,有层次感,使画中有深远效果。在创作中笔者始终注意画面的前景和背景空间的前后、左右、高低的错落对应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对应关系,主会场和次会场的对应关系(图3)。

总之,传统长卷人物画创作与山水背景空间的完美统一,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它以独特的绘画语言达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尚青 《潘天寿论画笔录》 浙江美术出版社

[2]王伯敏编 《黄宾虹画语录》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探究
开放探究,创新应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公路运输的探究
“推”法探究
梳理探究 三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