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5-08-26河北省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任建忠

中国合作经济 2015年9期
关键词:联合社服务公司供销

□ 文/河北省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任建忠

以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文/河北省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任建忠

河北省元氏县供销合作社通过建立以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依托、以龙头企业和农业服务公司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形成了从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到大田托管服务,从农产品储存、加工,到消费终端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链条,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图为服务公司机械喷药。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呈现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发展副业化、农村空心化,“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迅速凸显,导致现代农业发展难度迅速增加。尤其是当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压力的加大,如何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成为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河北省元氏县供销合作社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初步建立起以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依托、以龙头企业和农业服务公司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形成了从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到大田托管服务,从农产品储存、加工,到消费终端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链条,为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跨区域、实体性的组织模式 破解“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元氏县35万农业人口,半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其中多数“离乡不离土”,一到农忙,要么请假回来,要么雇人干活,出现了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和雇工成本高等问题。谁来为农民提供服务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县供销合作社顺应农民现实需要,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业综合服务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在扶强龙头、打造品牌、延展链条、集群发展等方面下真功夫,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正前所未有地有机结合,稳健地向着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道路上迈进。

3000多万元

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石家庄市润俊面业有限公司、元氏红润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带动了20多个生产基地

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带领农民“抱团”闯市场。元氏县有300多家农民合作社,由于缺乏统一组织,常常各自为战、恶性竞争,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为引导农民“抱团”闯市场,2013年,县供销合作社牵头成立了元氏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按照产业分工要求,引导成立了果品、蔬菜和红薯三个产业型联合社,将全县300多家农民合作社全部纳入联合社统一管理。坚持“强化内涵”“练内功”,打造品牌、联合发展的战略。农民社员既可享受各自专业社提供的直接服务,也可享受联合社提供的品牌、渠道、信息、培训教育、技术指导、政策支持等综合性服务,在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元氏县蔬菜联合社成立以来,对成员社的蔬菜产品实行统一生产计划、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散生产的“五统一分”的管理模式,与石家庄红楼商场、佳农市场、365生活超市等省内外连锁企业签订长年供货合同。目前,联合社注册的“潴龙河”品牌蔬菜、水果、香油、茶面、手工挂面、小杂粮、笨鸡蛋等32种产品,畅销北京、天津、河北及山西的多个城市。“联合社就是个‘为农、务农、姓农’的组织,所以不管啥服务,咱都会保质保量的完成,让百姓放心。”元氏县果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主任、西岭底村党支部书记朱建平道出了合作社的初衷与目的。

成立供销农业综合服务公司,搭建县乡村的三级“服务链”。2014年,元氏县供销合作社依托县社独资企业金兴农资配送中心,注册300万元,成立了县供销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公司下设联络调度、农机耕作、农资供应、农田灌溉、科技服务、培训中心6个小组,建设了总部、杜庄、吴村、南佐4个中心站,该县16个乡镇全部建立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依托基层社成立了农业综合服务站,将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延伸至农民身边,扛起了为农服务大旗,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农资、农机、科技和金融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

扶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体系。元氏县供销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石家庄市润俊面业有限公司、元氏红润食品有限公司、民兴农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带动了西岭核桃、富凯石榴、珠山红柿子20多个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集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烘干运输和配送为一体服务链条。

规模化、全程化的农业生产服务 破解“农民种地难”问题

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以销定产等多种服务模式,构建便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使农户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服务内容全程化。从农民培训、技术推广、农资供应,金融服务、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提供全过程服务。县供销农业综合服务公司投资520万元,兴建了2000平方米农机库和360平方米的集农机维修、测土施肥、科技培训、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楼,购置大中型农机具200余台(套)。同时,积极与农机部门和村“两委”协调对接,对乡镇农机站、农机专业社、个体农机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将90余部农业机械纳入全县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运作,进一步提高了综合服务能力。农业综合服务公司组织专业服务队,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代耕、代种、代管、代收服务,真正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2014年,全县小麦集中耕种、收割覆盖率60%左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服务方式规模化、订单化。按大田作物种植环节组建专业服务组织和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农民既可以按“菜单”选择单个或多个项目的半托管式服务,按项目计交服务费;也可以选择耕、种、收、运、管等“保姆式”全托管服务,双方签订产量、质量目标和服务费用合同,增产增效部分双方分成。目前,共组织8个新型农业主体流转土地2.6万余亩,托管3.62万亩,大田服务2.8万亩。土地托管不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而且平均亩增13%—15%的种植面积,减少100元左右的费用,提高20%左右的收益。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一揽子解决了土地经营散、农民年龄大、农技推广难、种粮效益低等问题,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分”的优势与土地规模“统”的功能的最佳结合,根本上解决农民种地难的问题,彻底打消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越来越多农民走上了“轻松”致富路。在城里打工的井下村张志平夫妇高兴地说:“自从把十几亩土地流转给县供销合作社领办的联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后,再也不用农忙时来回跑了,正常打工不受影响外,还能再拿一笔不小的流转金,确实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图为乡级服务中心

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破解“农业效益低、农民增收慢”问题

发挥龙头企业的引擎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延长产业链条,建设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让农民从加工和流通环节分享收益,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目前,通过龙头带动,培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8个、面积6万亩,带领千家万户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大提高了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经营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小麦是元氏县的主导产业,全县优质麦年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20万吨。然而,多年来,小麦高产并没有给农民带来高收入,却陷入粮食贡献越大、地方财政收入越少、农民收入越低、经济越落后的怪圈,严重影响政府抓农业生产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此,去年,元氏县供销合作社以现代产权结构组建了石家庄市润俊面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县社农业综合服务公司持股30%、公司法人持股32%、姬村供销合作社持股10%,农民社员和企业职工持股28%。润俊面业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投资1500万元新建厂房4200平方米、仓库和包装车间4000平方米、办公设施1800平方米,购置现代化加工设备一套(18组面粉机),年产量达到12万吨,加工量占全县小麦总产量的60%,产品由原来的4种发展到20多种,销往华北各地,年可实现利润960万元,成为全县面粉加工业龙头企业。为了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作用,润俊面业有限公司实行“双重契约”的运营模式,提升小麦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而且享受到经营环节的利润。“生产收购契约”让农民在生产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供销农业综合服务公司、润俊面业有限公司与12个种植专业合作社、9个家庭农场和12个种植大户签订服务协议,建立优质小麦基地12万亩。协议明确,供销农业综合服务公司以低于正常价格10%收取社员的服务费,供应种子、农资低于市场价10%给农民社员优惠,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6分收购小麦。“销售契约”让农民享受经营环节的利润。润俊面业有限公司与京津冀和晋蒙等地批发商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高“润俊”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目前,县社正谋划“润俊”二期建设,预计投资1200万元,筹建日处理玉米300吨的精制玉米粉、玉米颗粒食品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利润可达1800万元左右。按照契约规定,润俊面业有限公司将年度利润的20%按比例返还农户,可使农民享受产业红利360万元。

元氏县民兴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500亩基地辐射6乡28村

养鸡业是元氏县山区、半山区主导产业。为帮助农民解决肉鸡、淘汰蛋鸡销售难题,县供销合作社依托新成立的南佐镇供销合作社,组建了红润食品有限公司。先后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屠宰、分割、深加工生产线和冷链仓储,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日单班屠宰量1万余只,日深加工5吨,成为该县唯一一家国家认证批准的肉鸡屠宰加工企业。目前,公司拥有存栏量15万只的肉鸡养殖基地2个,并于9个养殖专业社和35家规模较大的蛋鸡养殖户签订了业务合同,进一步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

为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牵头,依托3个产业“联合社”和茂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通过冷藏加工和错季销售,新鲜果蔬的卖价比“即采即卖”高出30%以上。茂鑫专业社种植辣椒“秋红10号”267亩,包装打冷后运销长沙市场,亩均纯收入超过5000多元,比大田作物收入增加3-4倍。仓储物流新增烘干设施后,专业社今年又与神威药业签订了金银花长期购销合同,发动农民种植金银花500亩,可实现一次种植,多年收获,长期受益,深受农民欢迎。

元氏县果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由西岭核桃专业合作社牵头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产业型联合社,在西岭底村村书记、理事长牛建平的带领下,西岭核桃专业合作社在本村发展标准化“西岭1号”核桃种植基地1500亩,亩均收入由原来不足千元提高到8000元,原来的“四荒地”变成了“摇钱树”“聚宝盆”,合作社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靠山”。联合社还兴建了日加工能力5000公斤的核桃加工、烘干设施,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目前,联合社已在县内及临县周边26个村合作建设8个核桃生产基地,种植面积由以前的1500亩扩大4800亩。由省农林科学院研发和专业社自我培育的“西岭核桃”不仅成为河北省著名名牌,“西岭核桃栽培技术”还通过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在全国广泛推广。

几点启示

启示一: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党委、政府推进农村改革的有力抓手。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亟须一个更加有力的抓手,需要持续注入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元氏县的实践证明,供销合作社作为党和政府服务“三农”工作的一支骨干力量,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今天,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亦随之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通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使其进一步发挥优势,化解矛盾,消解难题,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进动力。

启示二:

服务组织实体化、全覆盖,是实现为农服务零距离的有效手段。元氏县供销合作社推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业综合服务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贴近农民需要,密切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变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成为农民离不开、靠得住的服务组织。

启示三:

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经营水平。实现了土地、劳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各个环节有效衔接的有效途径。

启示四:

运行机制契约化、市场化,是实现社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发展才是硬道理。元氏县供销合作社在推进综合改革、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方面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如:通过土地托管服务,麦农平均每亩可增收200-300元,仅此一项就为农增收1500万元。另一方面,供销合作社企业不断做大做强。2014年,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化肥销售由原来的4000吨年增长到12000吨,种子销售由原来的800吨增加到2400吨,既为农民提高了价廉物美的农资商品,也巩固了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主渠道地位。

猜你喜欢

联合社服务公司供销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挖掘化工企业超额收益:如何利用智能决策实现采供销协同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0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利润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节能服务公司年审培训警惕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