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培训视野下的高校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2015-08-24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徐立萍

海峡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培训大学生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 徐立萍

当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经济形势与经济结构的日益变化,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高校毕业生压力逐年加大,就业难的问题成为高校关注热点,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推动就业的主要手段之一,却存在许多困境,而现代培训的兴起以及广泛运用,为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本文从现代培训的内涵方法入手,剖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提出改进高校就业指导的对策建议。

1 现代培训的内涵及其方法

现代培训理念源于成人学习特点,成人学习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学习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其结果是人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而现代培训是指通过改进个体的知识、技能、行为与态度,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潜力,最终实现个体的健康发展与具有良好组织效能的活动。现代培训按照成人学习规律,注重需求分析与问题导向,内容针对成人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困惑,通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使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工作与生活、促进个人的发展,其培训方式除必要的知识讲授外,现在多以互动体验式为主。

2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现状以及困境

高校就业指导是指 “高校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引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解读、就业形势的分析、择业心理的调适以及择业技巧的培训等,进而帮助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使其顺利就业的一项活动。”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大学生就业逐步实现市场化,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开始启动,199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顺应高校需求,编纂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一书,开启了中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749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压力凸显。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迫使高校就业指导适应市场需求,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新问题,寻求转型与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高校在各个层面重视就业指导问题,包括:组织机构层面,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协调就业事宜;人员配备层面,校级领导亲自抓,各级学院开展就业率排名,专业老师与思政老师齐上阵督促就业指导工作;课程设置层面,就业指导课程贯彻整个大学教育期间,各种类型的就业指导课、职业规划、经验交流会及讲座等接踵而至。

相对于日益变化的市场,如火如荼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根据某知名网站上的《国内高等院校就业指导满意指数调查》分析,被调查在校学生中,只有9.92%的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现状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说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符合国情的就业指导理论比较匮乏。二是国内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专职教师紧缺,主要靠专业课教师或思政辅导员兼任,流动快,难成体系。三是当前高校普遍将“就业率”作为就业指导成效的评判标准,重数量轻质量,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真实需求。四是就业指导课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还处在初级阶段,内容主要围绕一些就业政策、技巧等开展,缺乏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辅导,并且就业指导课与专业课程脱节,缺乏针对性;其次,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多理论灌输,少案例分析和实践教育,单纯的理论灌输显然不合时宜,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笔者观察,就业指导课老师多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具有指导性的案例尤其不足,造成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3 现代培训视野下的高校就业教育改进策略

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师资、制度等困境需要长时间的解决,尤其唯“就业率”的判断标准短期内难以改变,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借鉴现代培训的理念,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完善与改进高校就业教育。

3.1 以需求为导向,转变高校就业教育理念

高校就业指导应以质量为本,其目的不仅仅为了学生的成功就业,实现高就业率,更要注重就业的层次与质量,因此就业指导要围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人就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深入调研分析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学生就业能力需要什么就指导什么,社会岗位需要哪种能力就辅导哪种能力,并将其融入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规划中,以此来合理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进高校综合素质测定的向度,以期帮助学生构建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终使之受益。

当前,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都积极与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合作,积极调研市场就业能力需求,以此测评与对照本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时改进就业指导的内容与方式,反观我国的高校鲜有此类举措。

3.2 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就业指导针对性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工作和发展的机会,以及未来取得工作进步。高校作为大学生获取未来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之一,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教育要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而现代培训的重点就是能力培养,要求干中学,学中干,突出学用结合。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要强化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合作,构建长期学生实习合作机制,建设实践实习基地,这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就业能力需求,并在实习中增长知识与能力。学校也可邀请用人单位共同参与高校的就业指导,利用用人单位的培训中心,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就业能力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3 以强化师资建设为保障,提高就业指导实效性

教师是保证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基础,本着“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倾力打造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一要确保合理的专职教师比例,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就业指导教师数量不能低于毕业生总数的千分之二,并结合自身学校实际,引进具有丰富的理论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高超表达能力的高端人才,来组成学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二要不断强化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就业指导具有实践指导性的特点,尤其要注重聘请社会精英人才来担任就业教育兼职教师,也可利用本校的校友资源,外聘学界、政界、商界精英人才以及各行各业中的一线骨干为兼职教师。借助他们丰富的从业阅历、社会实践经验,向学生介绍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态势,传递就业需求信息以及创业机遇,交流职场成功的经验与方法,这样既可以弥补高校就业指导偏理论的缺陷,也能够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路,为学生适应职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3.4 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增强就业指导吸引力

为构建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就业指导就要立足于就业价值观与能力的培养,而价值观与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理论讲授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培训理论发现,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被讲授者只能记住其中20%的知识,而角色扮演、模拟、实践等方法,参与者能记住所说、所做的90%。而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以“满堂灌”的理论讲授为主,甚至照本宣科,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提不起对就业指导课的兴趣,就业价值观与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要使高校就业指导充满吸引力,除了及时根据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外,就业指导形式需要创新教学形式,以系统承载教育内容。

创新教学形式应该借鉴现代培训理念,从成人学习特点出发,除必要的理论知识传授外,以互动或体验式为主,尝试开展求职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实景面试、分角色体验式教学、访谈式讲座、实践实习、规划设计比赛、职场模拟演练、心理测试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与角色体验中,不断反思,改变态度,学到技能,获取经验,构建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1]彭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加强就业指导及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D].南昌: 南昌大学, 2010.

[2]张爱芹,王丽娜.中美高校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3): 78-80.

[3]马众,侯军歧,崔凯,金春华.论当前高校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2(36): 13, 41.

[4]赵娜,李晓波.国外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特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 128-130.

[5]李强.解读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J].管理观察,2008(12): 90-9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培训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