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一体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5-08-24陆克中黄海生殷晓玲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校企

陆克中,黄海生,殷晓玲

多元一体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陆克中,黄海生,殷晓玲

(池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围绕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这个中心,通过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开展模块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考核等方式,建立多元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对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DOI:10.13420/j.cnki.jczu.2015.06.04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解决高等教育千校一面的问题,希望各个高校结合服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突出特色,合理定位。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的发言中表示: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1]。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形式,做好转型发展,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重要问题。这其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近些年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一边是许多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单位找不到需要的人才,一边是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办学趋同、专业培养范围宽泛、专业内容不能适应行业需求、专业特色不够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不完善[2]。由于受到传统教育重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仅为理论教学补充理念的影响,尽管几年前就已提出应用型办学定位,但地方院校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3]。表现在实践教学每个单元均与理论课程紧密相连,实践教学仅为理论教学的一种延伸,且实践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时间比例比较少,真正的综合性、设计性内容也比较少,创新性的项目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以理论教学来定位实践教学,没有抓住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实质,即没有围绕学生能力培养这个中心来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致使实践教学问题颇多。

本文在分析当前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多元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对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IT人才。

1 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地方院校快速发展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学术型向应用型办学转型的道路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在传统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下,实践教学仅为理论教学的附庸,难以做到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专门的实践教学规划、内容与评价,往往以理论教学体系涵盖实践教学体系,导致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出现一边是单位高薪难求合适的人才,一边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抱怨工作难求的怪象[4]。

1.2实践内容陈旧、类型简单

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比较快,而实践内容相对更新比较慢,致使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落后,难以跟得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不能与行业应用需求相一致;另外实践教学类型比较单一,特别是实验类型,基本上是用来检验理论教学的验证型实验,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3教师应用能力不强

由于高校教师基本上来自高校,大都没有什么行业从业背景,再加上当前职称评审等过多关注教师的理论水平,致使教师自身过多地重视理论研究、淡化实践能力的学习提升,从而导致教师实践能力整体不强,难以满足应用型办学需要。

1.4实践教学考核不完善

如前所述,由于实践教学往往沦为理论教学的附庸,所以实践教学考核,特别是实验教学考核,存在以理论教学考核代替实践教学考核,或考核流于形式,考核办法简单、不够严格等情况,这也导致学生轻视实践教学,而且在实践教学考核材料中抄袭现象比较严重。

1.5实践教学条件不够健全

尽管学校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在不断增大,但由于学校在校生规模比较大,且随着办学的深入,对新设备、新场所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致使实践教学条件不仅在数量上相对不足,而且在质量上也相对陈旧,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应用型办学需要,必须建立起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 多元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了适应应用型办学需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模块化教学、师资培养、学科竞赛、实践环境、实践考核、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多元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多元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2.1模块化实践教学

在调研市场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按照“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模块化。根据能力发展阶段,分为通识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模块与延伸能力模块3个部分。通识能力模块是面向行业的,主要涵盖数理电子基础实践与基本程序设计及算法实践。核心能力模块是面向专业的,由于专业方向不一样,所以核心能力模块根据专业方向分为多个,供学生选择。对某一个专业方向,核心能力模块应涵盖此方向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主要能力。以嵌入式系统方向为例,主要包括嵌入式程序设计模块、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模块、嵌入式操作系统模块与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模块[5]。延伸能力模块主要用于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面向企业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其中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载体主要是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各项科技竞赛活动;面向企业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结合企业真实环境所开展的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通过这种由基础到综合、分阶段模块化设计,既方便操作,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其中嵌入式系统方向能力模块如图2所示。

图2 嵌入式系统方向能力模块

2.2提升教师应用能力

应用型的学校,需要应用型的教师,因此教师转型发展是应用型高校办学的关键。为了提升教师应用能力,我院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如鼓励教师带薪下基层、奖励双师型教师、应用型教师职称评审优先、应用型项目评审优先等。同时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在教师应用能力还不强的当下,积极选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校兼职,一来可以完成一些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更关键的是通过在校教师跟随学习,提升教师应用能力。在教师应用能力提升方面,还注重教师团队建设,实现技能互补、相互协作、相互促进。

2.3开展学科竞赛与科技训练

应用型人才也需要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在实验室开放的基础之上,大力开展各项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科技训练等活动,一方面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训练、团队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协作精神,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在任务文档的书写及口头汇报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文档写作能力。开展学科竞赛与科技训练等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4完善实践教学环境

实践教学的设施与设备,是开展实践教学的载体。在学校加大对实践教学环境直接投入下,我们还采用多种举措来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典型的有:校企融合,我们出场地,企业出设备,共同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校地合作,利用当地的企事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少台套、大循环,对一些比较贵重设备,采用分组、循环实验方法;虚拟化、网络化、开放化,部分实验利用仿真,虚拟操作,同时对设备进行网络化管理,并加大设备的开放程度,提升设备的利用率。

2.5多元化考核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考核是检验实践教学情况的重要一环,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实践教学考核过程中,应力求独立化、多样化与过程化。实践教学考核独立化:通过单独考核,一方面让学生重视实践教学,另一方面也便于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考核多样化: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如操作考核、报告考核、答辩考核等。实践教学考核过程化:在结果考核的同时,更注重过程考核,这里也包含对指导教师的过程监管,以保障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并督促、激励学生自我发展。

2.6校企合作延伸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我们可以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延伸实践环境,便于学生对市场的认识,加深学生在企业环境下的专业能力,对接企业对用人能力要求,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大力推进校企融合,特别是在办学条件还不完善的当下,通过多方筹措,吸引企事业单位来校建立实验室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事业的资源,结合我们的优势,联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也有利于彼此资源互补,学校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职,缓解学校应用型师资不足的困境,同时企业也可以聘请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促进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

3 实践教学体系成效

通过近三年来的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多元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我系已建立起了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了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报告批阅、项目管理等功能;以应用能力为中心,分层建立能力模块,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压缩了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比例基本达到1:1;加大了实践环节独立开设力度,当前核心能力模块与延伸能力模块基本上独立开设、单独考核;为提升实践教学环境,学校每年投资100万元左右,用于实验室建设,同时加大了校企合作力度,推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已与合肥鼎杰、国信蓝点等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培养网络工程与软件工程人才;大力开展了各项科技创新与科技竞赛活动,当前已有50余位同学参加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开展了程序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单片机比赛、数学建模竞赛与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30余项;有6人次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培训,聘请了5位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职,并与企业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互补效果;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努力,我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逐渐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质量提升明显,去年有30余位同学一次就业月薪就达4000元以上。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校应用转型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存在一些问题的情况下,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围绕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这个中心,通过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开展模块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考核等方式,建立多元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本文的研究与实践,对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谷菲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误解与反思[J].中国国情国力,2015(1):63-64.

[2]郭银章,徐玉斌.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3):130-133.

[3]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谭琦,范冰冰,单志龙.多维一体化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301-303.

[5]陆克中.基于市场需求的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29):77-78.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42

A

1674-1102(2015)06-0137-03

2015-04-16

安徽省示范实习实训中心(2011SSXXZX01);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4jyxm398);池州学院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3XSJJD04);池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43;2012jyxm042)。

陆克中(1976-),男,安徽枞阳人,池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群智能优化算法理论与应用;黄海生(1965-),男,安徽桐城人,池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