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测评的研究综述

2015-08-22马军伟张国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者指标体系城乡

马军伟,张国平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测评的研究综述

马军伟,张国平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要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科学、合理地选取和构建测度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外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文献研究鲜有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测度问题,同时,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是在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主要对国内已有的文献研究做一个系统的梳理,综合现有研究文献并结合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流程,从指标的选取、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方法或模型的选择进行探讨与分析。

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设计与测评;研究综述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更好地进行地区间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比较和一体化进程的监测,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构建测度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指标体系。自1997年杨荣南对国内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次研究以来,国内学界对此方面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现从指标的选取、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方法或模型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关于指标的选取

关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最早见于杨荣南的研究,他主要从融合度角度出发,设计了包括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空间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度等5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1]综合国内现有研究文献,虽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了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但大部分学者选择的指标体系都受杨荣南的较大影响,主要从空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及人口五个方面或者其中的四个方面来选取高频度指标(完世伟,2006[2];黄国胜,2010[3];曹明霞等,2010[4];等等)。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理应包含政治、政策的一体化,因此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基础上增加了政治一体化和城乡政策一体化的指标选取维度(李秉文,2012[5];段禄峰,2012[6]);也有学者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倾向于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城乡一体化差异程度来选取指标,其中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包括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这五个方面,城乡差异程度则由收入支出、支出构成、教育文化卫生环保水平等具体指标构成(苏春江,2009[7])。

在社会发展程度和城乡一体化差异程度的基础上,有学者又增加了城乡一体化协调度作为指标选取的维度(王蔚等,2011[8];惠宁,2012[9]);除了上述指标体系外,城乡一体化测度也越来越关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因此有学者将此归类为社会一体化指标的范畴,也有很多学者直接将此列为单独的目标指标(李冰,2010[10];李志杰,2012[11]);还有学者将城乡生产与消费一体化、劳动就业一体化作为指标体系设计的维度(黄薇等,2012[12])。

比较新颖的关于指标的选取方法是从指数角度出发设计的,张新亚、杨忠伟和袁中金(2012)在《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测评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采用的就是从城乡一体化能力指数、结构指数、效率指数和质量指数四个方面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13];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从联系度出发来设计指标体系,从空间联系、经济联系、生活联系、环境联系、体制联系和社会联系方面确定度量维度(任保平,2011[14]);李运祥和陈国生(2010)则提出了从规划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五个方面共选择15个指标构建城乡一体化指数评估体系[15]。也有很多学者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将城乡产业结构作为指标选取维度之一(曹志刚等,2009[16];刘伟和张士运,2009[17])。在此基础上,曹志刚等人也将文化发展作为指标维度,刘伟和张士运则把城乡功能作为指标选取的目标维度之一。韦薇等人则从经济生产、社会民生、科技教育、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择了20项评价因子来建立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他们将科技教育也作为其中一项目标层。[18]

二、关于指标的无量纲化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评价指标,由于指标数据存在量纲而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必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来消除量纲,才能计算综合评价分值进行比较。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监测的文献之所以比较少见,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指标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有关。

对于城乡一体化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从目前国内研究的文献来看,学者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城乡比值法(孙小素,2007[19];焦必方等,2011[20])、改进的归一化方法(陈衍泰,李美娟,陈国宏,2004[21])、目标值设定法(曹明霞等,2010[4];苏春江,2009[7])、极值比较法(张淑敏等,2004[22])、均值比较法(完世伟,2006[2];郭亮华等,2012[23])等。下面我们对这几种常用的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梳理(表1)。

三、关于指标权重的确定

用若干不同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时,由于各指标对整体目标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因此要赋予不同的权重。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有很多,从主客观赋权的角度来划分的话,主要分为三大类: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主客观组合赋权法[2]。通过同类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学者在研究城乡一体化指标评价体系中主要采用的方法。

表1 指标无量纲化方法的应用和评价

(一)主观赋权法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对各指标的主观重视程度而赋权的一类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德尔菲法(专家评分法)、点值法、指标重要性排序法、判断矩阵法等。其中,苏春江[7]、曹志刚[16]、刘伟和张士运[17]等学者采用的是德尔菲法,通过咨询长期在该领域工作的若干位专家,由他们分别对主因素、子因素及其权重进行评价,通过多级评判,把因素及其权重评判中的主观影响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然后进行标准化。有学者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要采用的是指标重要性排序法,根据各个指标含义和所反映的作用大小来确定相应的指标权数值。[24]

接表1

(二)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评价指标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权重的方法,经常用的方法有: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均方差决策法、线性规划法等。在同类文献研究中,惠宁[9]和黄薇[12]等学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通过将多指标降维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判定,按方差大小排序得到主成分,然后以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指标的权重。张淑敏等学者采用的是均方差决策法,即以各评价指标为随机变量,首先求出这些随机变量的均方差,然后将这些均方差归一化,其结果即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22]焦必方等学者对2008年全国各省区(市)城乡一体化状况作评价排序即地区比较时,也采用了均方差决策法为标准方法。[20]

(三)主客观组合赋权法是指为了让选取的评价指标更合理化、科学化,而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常见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AHP)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运用AHP法可以把复杂的系统层次化,在决策过程中把定量与定性的因素结合起来。ANP法是在AHP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实用决策方法,它在AHP法的基础上考虑了层次之间及内部元素的反馈与依赖,增加了指标权重的可行性与合理性。[25]焦必方等学者对1999-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监测时,采用的是AHP法和ANP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20]

四、关于综合评价方法或模型的选择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学者主要运用聚类分析法(张庆文等,2010[26])、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孙德营,2011[27])、主成分分析法(李志杰,2009[11])、因子分析法(李运祥等,2010[15])、效率评价模型(杨丽等,2010[28])、综合指数法或线性加权求和模型(完世伟,2006[2];罗雅丽等,2006[29];常春芝,2009[30];曹明霞等,2010[4];黄国胜,2010[3];刘伟等,2010[17];韦薇等,2011[18];郭亮华等,2012[23])、多目标线性加权求和模型(赵峰,2010[31];颜芳芳,2011[32])等方法和模型对城乡一体化程度或水平进行了测算和评价。总体来说,现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评价模型和评价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见表2所示。

表2 城乡一体化评价的几种模型及结果表达

接表2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自1997年开始,国内学者、机构和学术刊物对城乡一体化评价研究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家、各省市对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基金资助项目逐年增多,说明对城乡一体化评价研究的高度重视。通过对现有文献关于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测评的梳理来看,我们可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的结论:

1.评价指标体系各有侧重和不同,未能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这也是城乡一体化评价的难题。但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角度不同,但总体来说,指标体系的设定主要还是围绕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三个一级指标的目标维度展开。

2.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与区域发展结合程度高。从文献梳理来看,学者们基本上选择的是一个具体区域进行研究,考虑了区域的具体情境。也有学者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城乡一体化评价研究,但不同学者选择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又有不同。另外,虽然一级指标体系的设置相对比较集中,但是多数研究都在没有明确评价目的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这样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能与时俱进,缺乏针对性,有些评价的结果也令人质疑。

3.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学者们所选择的数据无量纲化方法和指标赋权方法不同。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但也各有利弊,很难同时满足地区比较和一体化进程的监测目标。比如,均方差决策法比较适合固定年份地区间城乡一体化的比较,而AHP法和ANP法更适合某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监测,而现有的文献也多从单一目标来展开研究。

(二)研究展望

针对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设计与测评的研究现状,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全国统一适用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同时满足地区比较和进程监测这两个目标,需要加快推进建立一个能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通过专家评分,建立统一标准的判断矩阵,进而得到统一认可的指标权重,这将是学者们进一步研究的重中之重。

2.城乡一体化评价的应用性研究。从现有文献研究来看,城乡一体化评价结果的应用性研究还比较缺乏。未来研究要更多地关注此领域,特别是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及反馈,以及对推动全国和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总结、对策建议研究。

[1]杨荣南.城乡一体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城市研究,1997(2):19-23.

[2]完世伟.区域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6.

[3]黄国胜.西咸大都市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0.

[4]曹明霞,包宗顺.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测算与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4):451-454.

[5]李秉文.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65-69.

[6]段禄峰,张鸿.城乡一体化发展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4):30-36.

[7]苏春江.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7):96-100.

[8]王蔚,张生丛,魏春雨,等.湖南省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89-92.

[9]惠宁.城乡一体化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7):150-151.

[10]李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基于陕西省的实证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

[11]李志杰.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J].学习与探索,2012(6):50-52.

[12]黄薇,骆高远,陈修颖.广东省城乡一体化发育水平区域差异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5):218-221.

[13]张新亚,杨忠伟,袁中金.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5):12-15.

[14]任保平.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界定、机制、条件及其度量[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1):18-22.

[15]李运祥,陈国生.城乡一体化评估体系的主要指标——以湖南省为例[J].求索,2010(4):83-84.

[16]曹志刚,吴国玺,隋晓丽.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及对策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9(8):58-61.

[17]刘伟,张士运.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评价定量化研究[J].生态经济,2009(8):60-63.

[18]韦薇,张银龙,王浩.昆山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综合评价分析[J].生态经济,2011(2):39-43.

[19]孙小素.城乡一体化进程统计监测方法探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4):81-86.

[20]焦必芳,林娣,彭婧妮.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的全新构建及其应用——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5-83.

[21]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4(2):69-79.

[22]张淑敏,刘辉,任建兰.山东省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定量分析与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3):65-68.

[23]郭亮华,何彤慧,程志,等.宁夏城乡一体化发展测评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1):4-7.

[24]陆建春.比较矩阵构造法及其在模糊层次分析中的应用[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89(3):81-86.

[25]Satty T L.The Analytical Network Process: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M].Pittsburgh:RWS Publication,2001:98-113.

[26]张庆文,叶丹,韩洁,等.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0(12):49-52.

[27]孙德营.省直管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1(18):79-82.

[28]杨丽,赵富城.基于DEA技术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评价[J].经济问题探索,2010(6):8-13.

[29]罗雅丽,张常新.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阶段划分——以大西安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7 (7):141-143.

[30]常春芝.辽宁沿海经济带城乡一体化评价分析[J].气象环境学报,2009(1):63-67.

[31]赵峰.广西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实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1):56-59.

[32]颜芳芳.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3):149-152.

A Review on Index System of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A Jun-wei,ZHANG Guo-p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areas,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easure to select and build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a key issue that must be addressed.The foreign literature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areas rarely involves measurement indicator system problems,and the Chines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This paper focuses on sorting out the domestic literature,selects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combin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design process.Besides,the paper reviews indicators selected,indicators dimensionlessed,index weight determined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or models selected.

urban-rural integration;design and evaluation on index system;review

F291

A

1008-2794(2015)01-0091-05

2014-11-06

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区域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10YJAZH115);2014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分析”(2014LY054)

马军伟(1981— ),男,湖北随州人,讲师,博士;张国平(1964— ),男,江苏苏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一体化问题。

猜你喜欢

学者指标体系城乡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城乡涌动创业潮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学者介绍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