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诏古都跳动的灵魂

2015-08-19何永飞

大理文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巍山宅院南诏

何永飞

有这么一条街,穿过厚厚的历史,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它一头连着辉煌的过去,一头连着亮丽的未来,中间的每一段都魅力四射。到目前,它是云南省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足见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它就是巍山南诏古街。

心灵的追寻与震撼

当脚步落在巍山这片神秘而静美的土地上,心头不禁生发出一种敬畏感。巍山是南诏的发祥地,一个非同小可的国度就是在这里诞生。所以,来到这里,就似乎追溯到了时光的源头,让人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让人聆听了一个部落的心跳声。

早在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就公布巍山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国务院又公布其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可见其文化底蕴有多深厚,难怪身处其中,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也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场所。其不仅具有巨大的价值,还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为此,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化报、中华文化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于2008年7月正式启动。全国参加申报的街区有很多,而名额非常有限,可谓百里挑一,竞争非常激烈。南诏古街在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中能一举获胜,名列其中,实属不易,确实出乎人们的意料。但细细地感受一下南诏古街,就会觉得一切又在意料之中。

以前到巍山古城,你若问南诏古街在哪里?很多人也许就站在南诏古街上,但会告诉你不知道。这不是说当地人小气和白私,而是真的不知南诏古街到底是指哪条。民族文化专家范建伟告诉记者,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巍山城建局工作时,就已把穿城而过的这条街更名为南诏古街,在很多材料里也开始使用这个名字,但没有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民众知道的也甚少。直到2011年上半年,这条街被评选推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媒体上大量宣传,才广为人知,名字也就此改过来和得到认可。但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并不影响这条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管叫什么名字,它就在那里,它的魅力就在那里。

对于南诏古街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一次就成功的原因,范建伟认为主要是古街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完整地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600多年来,其传统没有受到大的破坏,更没有人为的改造。他是地地道道的巍山人,就在古城长大,然后又一直工作和生活在这里。记者问他南诏古街的过去和现在有何大的区别?他回忆片刻,然后很肯定地说:“没有多大改变,比较传统,就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南诏古街从原文献楼(群力门)开始,向南通过地官坊,穿过雄伟的拱辰楼,经进士坊到原古城中心星拱楼,直达原南门城楼遗址。由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保留至今的南诏镇辖区内的月华街、日舁街、北街和南街组成,其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这条古街最难得的是既不呆板,又不凌乱,不像某些地方的街道要么中规中矩让人审美疲劳,要么错综复杂让人眼花缭乱。其轴线有直、有折、有曲,这给它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同时,沿街建筑的高度与街的宽度比例适宜,这又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舒适感。

行走在南诏古街,两旁的古楼、古坊、古民居、名优特产、风土人情等,让人目不暇接。而这些“古”不是摆设的傀儡,它们都是有生命的,这是一条活着的古街。在那一间间保持着最初风貌的商铺里,可以坐在草墩上喝到口感最好的茶,可以看到有人扭动着身子在用手摇擀面机生产面条,可以买到以前茶马古道上马帮需要的所有行头,可以到挂着“剃头店”牌子的店里用传统的方式修整一下白己的头发,可以吃到巍山别具风味的小吃,可以欣赏到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等等。在这里,很多东西,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和吃不到的。

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他们认为白己是从火焰中衍生出来的民族。火把节于他们而言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这天,南诏古街就显得特别热闹,民众白发在家门口竖起火把,有两三米高。人们还要对火把进行装饰一番,写上“六畜兴旺”和“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燃大火把,男男女女举着小火把,整条街就变成了“火河”,好不热闹。当有人左手持小火把,右手抓香面撒向你的小腿时,会燃起一个火球,但别害怕,也别冲人家骂,因为这是好事儿,被香面撒过的人会一年清吉平安,好运连连。

舌尖的舞动与依恋

如果说云南是小吃的世界,那巍山无疑就是小吃的天堂。吃在巍山,赛过神仙。巍山小吃,远近闻名,到巍山,不吃而别,一定会抱憾终身。巍山被评选为“中国名小吃之乡”,这不是一个空壳,而是名之所至,众望所归。“小吃一条街”就开设在南诏古街上。

巍山之所以能够汇集很多天下名小吃,与其深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有关系。巍山地处“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交汇处,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在此,白然形成了饮食文化中能适应酸、辣、甜、咸、淡各种口味的人群,造就了饮食文化的多元和丰富;巍山还是彝、回、汉、白、苗等多民族聚居区域,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味小吃,比如彝族的苦荞粑粑蘸蜂蜜、米血肠、鸡血饭等。在巍山品味小吃,更多是在品味一种种异彩纷呈的文化。

在巍山有两种小吃久负盛名,肉饵丝和一根面,来源都有一个故事。相传,唐(南诏)时期,南诏王皮逻阁在一次打猎时遇到野火烧山,森林里的野猪被山火烧死,皮逻阁把烧焦了的野猪煮了吃,感觉肉味特别香,后来就有意识地把捕获的野猪以及家养的猪,用火烧焦了猪皮,清洗后露出焦黄的外皮,煮成肉吃,慢慢地又配上饵丝,就成了传至今天色香味俱全的肥肉饵丝。

一根面,巍山人又叫扯扯面,是云南独有的名特小吃。据说,过去南诏古街上有一书香门第,家中婆媳不和。老公公是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总觉得长此下去有辱门风,于是苦思多日,终于有了主意。一天,老公公把全家人叫拢吃一根面。全家人和面、洗菜、配料、扯面人人动手,吃了一顿和和美美的一根面。原来,扯面需要多人合作、齐心协力才吃得成。吃面时,老秀才关于“众人齐心,黄土变金”的一番指点,折服众人,自此,全家人和睦相处,,

所以,在吃肉饵丝时可以彻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之分,与南诏王皮逻阁共享同一种美味,共享一种幸福:在吃一根面时可以领略到那位老公公的良苦用心,领域到生活的美好寓意,既而成为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的助推者和贡献者,成为人生欢乐的创造者。

小吃没有过多的讲究,在街边,或站,或坐:或约上三五个朋友一起享用,或独自细细品味:或肚子饿了来充饥,或饭饱后来解馋。它的随意性会给每一位食客或吃货带来无尽的乐趣和美妙。

在南诏古街的“小吃一条街”上,各种小吃琳琅满目,有青豆小糕、荞糕、凉粉、米线、豆浆油条、烧饵炔、冰粉凉虾、棠梨花粑粑、核桃糖、蜜饯等。不同的天气吃不同的小吃,不同的时令享用不同的美味,不管你什么时候,都能吃到最正宗最爽口的小吃,让舌头不停地舞动。不知不觉肚子就吃得圆溜溜的,可还依依不舍,还不肯放下手中咬了一口软乎乎甜滋滋的烤糍粑,似乎连魂都被紧紧地粘在了上面。

生命的归宿与沉思

从南诏古街由北向南逛过去,穿过位于巍山古城中心的星拱楼,再往前行走就来到了蒙化老家,原名叫刘宅,这是一座古老的宅院,分为前后两个院。进到里面,刚才街道上的喧闹声消失了,尘世的嘈杂声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宁静和惬意。

一位老人安详地坐在北边厢房的竹椅上,旁边的竹桌上放着一壶茶、一盘葵花籽和一盘炒蚕豆。想着可能就是这座宅院的主人,可一问才知不是,他已70岁,“奉命”守在在这里。他有两个任务:一是保护好祖先留下的历史文物遗产:二是来给这里参观的人当解说员,讲解这座宅子的建筑背景和理念,以及其延伸出来的做人之道。

眼前的这位老人可不一般,他叫杨光梁,是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在当地和业界的名气可不小。据了解,来过这座宅院的人有中央、省到地方的政府领导,有北大、清华和美国很多大学的专家和学者,有普通的老百姓和游客,有老年人,也有幼儿园的孩子,他会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用现代的语言和观念来诠释我国的传统文化。

这座宅院是巍山古城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栋民宅,是刘家大马锅头刘介先所建,是清末的传统民居建筑。其建筑布局为前店后院,宜商宜居。从大门进来,有一个方块的小院,拐过二门延伸出一个条形的院,就是条院把住家和经商隔离开,把繁华闹市的喧嚣和生活的安静隔离开。这座宅院跟有些地方的商院不一样,它处于古街的特定环境,要生存,要利用这个空间进行经商,同时,还有起居生活和修身养性。据了解,这座宅院不仅出商人,还出过抗战名将。刘介先的弟弟刘介眉和朱德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早年和朱德参加过护国运动。

杨光梁说,从外面进来的前院里有三方房子一堵墙,大理地区把那部分称为“三坊一照壁”,照壁的功能是采光。还有中国人喜欢吉祥的谐音,照,兆头好,能招财进宝;壁,能够辟邪。离开三坊一照壁,穿堂而过,就来到后面的四合院。四方房子组合起来,围着中间的这个大院子,也叫天井。在四方房子交接的四个漏角又形成了四个天井,加上中间的大天井,大理地区又把这部分建筑称为“四合五天井”。但这座宅院最稀奇之处是超越了“四合五天井”的传统建筑理念,形成了“四合六天井”的建筑格局。

这家主人在建筑“四合六天井”时是遵循了一种风水理念。这座宅院到现在有一百八十多年历史,与古城六百多年的历史相比,实在是很年轻。也就是说这座宅院在建盖的时候,周边早就有了房子,所以要受到土地的限制。而它又要保持一种黄金比例,要大气,这首先得解决土地不够的问题。主人非常聪明,他就舍弃了南边厢房的利益,使其变得很窄,打开房门,里面仅仅是70公分的过道。从外面看,这座房子七弯八拐,非常不规整,但是走进宅院来看,会发现这座房子非常规整。它在大面上遵循了华夏民族中心立体透视的审美情调。这样的四合院应该是走马串角楼,也就是说用一个楼梯把这个楼串起来,可由于南边的房子空间不够,有三座楼上不去,,主人为此在漏角的院子里多架了一个楼梯。而这楼梯一架就把风水破坏了,院子里的气流被堵起来,主人只好非常巧妙地在多架出这个楼梯的两边又造了两个天井,所以就形成了“四合六天井”。

过去人们“谈风水色变”,有意把风水神秘化,加上一些装神弄鬼的程序来糊弄人们,结果从表面上就把风水打到了封建迷信那边去。杨光梁说这有点委屈风水学了,他认为风水是我们的祖先总结了千百年的人居环境经验的一门科学,它以地球物理学为基准,融入了其他学科知识,它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完全是以人为本,它的落脚点和最终的目的是要营造一个对人体能够健康成长,达到长寿的理想环境。风水学的关键是要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也是建筑上的生态文明。

杨光梁问道:“天上星星数不清,密密麻麻,特别是到了秋高气爽之际,银河星星撒满夜空,可有谁见过一颗星星与另外一颗星星打架和碰撞?”还未等笔者回答,他又接着说:“本人虚度年华,已经70岁,还从来没听过星星打架和碰撞。那么多的星星为什么会相处得如此安详和谐?就是因为他们有序,序又从哪儿来?就是有位,有位才有序,他们都在白己特定的轨道上运动,不会越位。”确实有道理,确实令人深思。

静静地坐在蒙化老家的宅院里,有一种舒适感,有一种安全感,时间似乎停止了转动。抬头,看欢快飞过的鸽群,看云卷云舒,会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要是雨天,聆听着雨打屋檐的美妙声音,生命融人到一片浓浓的诗情画意中,不知世间愁为何物。

猜你喜欢

巍山宅院南诏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南诏大理佛精品》插图
宅院
老宅
白居易洛阳履道里宅院的置石
巍山(山龙)(山于)图山出土佛教石刻造像初步研究
巍山喜迎60华诞
巍山小吃
山,南诏国的“龙舆”山
云南巍山龙于图山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