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延安组沉积环境演化

2015-08-19刘小亮刘建刚李志刚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4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16期
关键词:砂质泥岩岩性

刘小亮,刘建刚,李志刚(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延安组沉积环境演化

刘小亮,刘建刚,李志刚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通过对东胜地区西大量钻探资料的分析,作者对该区含煤地层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地层的岩石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延安组为一套灰色、深灰色的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的垂向沉积序列组合。其沉积环境演化从下至上是由河流沉积体系逐渐发展到湖湾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最后又转变成河流沉积体系。

延安组;河流沉积体系;鄂尔多斯盆地;东胜

0 引言

延安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长期以来被诸多学者广泛研究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对盆地东北缘东胜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区内延安组含煤岩系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分析其沉积演化。这对于更好的开发区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西北方向约13km处,大地构造属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东胜隆起区中东部。地形总体趋势是呈北高南低之势,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三叠系下统二马营组、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侏罗系中统、白垩系下统志丹群、新近系上新统和第四系。

2 延安组地层界限划分

2.1 延安组地层底界划分

研究区经钻孔岩性、测井、植物化石、野外露头判断,延安组的沉积基底为延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延长组为本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岩性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含有暗色矿物,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在个别地段延长组顶部发育一薄层杂色砂质泥岩,这层砂质泥岩代表该区沉积间断期间遭受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假整合面,可很好作为延安组与延长组的界线。

2.2 延安组地层顶界划分

延安组与其上直罗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直罗组岩性以灰白、灰黄、灰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砂岩及粗砂岩为主,下部夹薄煤层。延安组岩性以颜色稳定,大体以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以及灰色、灰白色砂岩为主。另外延安组地层含大量孢粉化石,而直罗组则极少。这种岩石学特征的差异可作为判别延安组顶界很好的依据。

3 延安组沉积环境演化

3.1 延安组第一、二段沉积环境演化

根据区内延安组沉积的2、3、4、5、6号共五组煤组,将延安组划分为五段。延安组第一、二段地层划分为该组之底至5号煤组之顶。延安组第一段下部以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上部以灰色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为主,沉积6号煤组。延安组第二段地层岩石主要为浅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岩和细砂岩,发育有水平纹理。

第一、二段地层沉积时期整个鄂尔多斯盆地处于初始充填体系域中,研究区处于地台北缘隆起带。古隆起逐渐缩小,构造活动相对较强,冲积体系规模逐渐增大,辫状河流规模也同样加大,并不断向源头侵蚀,砂体规模变宽增厚,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成煤基地经过多次动荡,形成的煤层夹于多期河流沉积之中。部分地区接受细碎屑物沉积,水体不断加深,在其边缘决口扇三角洲便开始大规模发育,最后形成地理景观。

3.2 延安组第三、四段沉积环境演化

延安组第三地层为该组5号煤层之顶至4号煤组之顶。岩性主要由浅灰、灰白色中、细砂岩,灰色粉砂岩和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局部含植物化石,并发育有平行层理和水平纹理。延安组第四段地层为该组4号煤层之顶至3号煤组之顶。该段岩性、煤厚变化都不大,较稳定。岩性主要以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为主,局部含植物化石。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

这一阶段初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平面展布较宽,砂岩厚度较大,具有明显的多阶性,向上粒度渐细。后期分流河道作用有所减弱,湖水浸漫,三角洲范围明显缩小,在废弃的三角洲朵叶体上发育了大面积的泥炭沼泽。

3.3 延安组第五段沉积环境演化

延安组第五段地层为该组3号煤层之顶至延安组之顶,岩性以灰白色细~粗砂岩为主,夹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和泥岩,发育有平行层理和水平纹理。砂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岩屑及大量植物化石碎片。本段地层沉积时期,广阔的盆地进入了萎缩时期,以湖退、河流进积充填盆地为特征,形成了大面积的河流沉积体系。

4 结论

本次研究结合东胜地区大量钻探地质资料,对该区含煤地层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地层的岩石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其沉积环境演化从下至上是由河流沉积体系发展到湖湾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最后河流作用重新活跃,再转变成河流沉积体系。

[1]葛玉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延安组地层划分与对比[J].地层学杂志,2007.

[2]李思田,林畅松.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为例[J].地学前缘,1995.

[3]王超勇,郭英海,姜波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安组层序地层划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

[4]刘小亮.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岩孔隙类型[J].山东工业技术,2015(10).

刘小亮(1984-),男,陕西宝鸡人,六盘水师范学院 教师,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砂质泥岩岩性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渗漏是三峡库区砂质土橘园氮磷流失的主要途径*
不同pH条件下红层泥岩崩解特性研究
砂质潮土施用改良剂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不同成因砂质黄土物理力学特性和湿陷性评价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胜利油田垦119区块塑性泥岩钻井模式研究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面向协同、互联和智能出行:V2X的挑战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