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回译

2015-08-19田萃薇

人间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文体

摘要:所谓回译就是指把源语转换成译入语后,在不参照原文的情况下将译文当作新的源语进行翻译,从而得到我们所说的回译文。实际上从本质而言,回译也属于一种翻译活动。本文主要是从回译对译文质量的检验以及回译的重要性两大方面进行思考,为这种特殊的翻译活动发表一些个人见解,希望更多的人对回译进行研究,从而促进翻译教学和翻译事业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06-02

一、引言

近些年来,翻译研究越来越得到蓬勃发展,但仍然有许多待人们深入探讨的地方,回译就是其中之一。 “回译的积极意义在翻译领域尚属一片有待继续开发的新钡地,值得大家进行各种个性题材的挖掘帮探讨。”(冯庆华和李美200l:436) 这种说法很早就已经提出,但在这之后,我国学者很少有对回译进行研究的,即使有研究也只是把焦点放在把回译作为检验译文的手段之上。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我们接触关于回译的研究并不多,有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只是略微提及。在读了关于回译的文章之后,笔者对回译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对回译作了一些思考。

二、回译对译文质量的检验

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2001)认为,“翻译是译者按照作者的旨意运用一定的翻译策略把源语变成译语的语际转化过程。”回译是指把源语转换成译入语后,在不参照原文的情况下将译文当作新的源语进行翻译,从而得到我们所说的回译文。实际上从本质而言,回译也属于一种翻译活动。进行回译时,原来的译文变成了新的原文,然后经过相似的语际转化产生了新的译文。对于用回译文来检验译文的质量这一方法,国内研究者因出发点不同而各持己见。笔者认为每个研究者的看法都有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李思龙在《论译文的回译性》中认为在从原文到译文的翻译过程中考虑译文的回译性既有利于督促译文忠实于原文,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神似”,也有利于多语的转换和多样文化的交流,认为“译文回译性”应成为译文质量高低的评判标准之一,对回译的研究应该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而肖锦银则在《回不到从前—论“回译”不能作为检验译文质量手段》一文中指出“回译”过程始于原文终于译文,虽然其原文碰巧是另一个翻译过程的译文,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普通的翻译过程。双语转换中的不完全对应、翻译中目标语的扩增、译者的能力、时差、评价者的立场等因素都会对回译文与原文的相似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回译”不能作为检验译文质量的手段。据此,笔者想到了两点:一、到底什么样的译文算是忠实于原文;二、回译能否检验译文质量是不是应当按原文的文体以及译文的目的来定。

1.忠实于原文的译文。由于对原文的忠实程度不同,的确会对译文造成很大的影响,得出质量不同的译文。但是关于忠实度的问题,研究者们各有说法。到底这个度应当是多少则没人说得清。当没有一个很确定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又怎么来判断到底译文是好还是坏呢。

(转下页)

翻译时我们不能忽视译者的主体性问题,而译文也应当是忠实于原文的一种再创造。因为翻译的主体是人而非机器,所以主体性是无法抹去影响译文质量的一个因素。另一些影响忠实度的因素还在于各种语言的结构差异、译者的能力等这些客观性因素。如果说译文与原文的相似度越大就越好,笔者认为这种相似度应当很大程度在于神似,而非仅仅表面上的形似。要确保神似就得保留原文的“脉络”和推理线索,如果在翻译过程中丢弃了原文的“脉络”和推理线索,那得出的译文就是译者自己编写的新的文章,与原文大相径庭。当然,由于原语读者、译语读者以及译者之间的认知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在阅读时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推理。王建国在《回译与翻译研究》中提出了翻译的推理距离等距原则及其补充原则来规约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度。笔者认为,根据这种原则作出的译文在回译后所得的回译文就会因为推理线索的保留程度而推断出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度。程度越高,译文的忠实度就越大。

2.回译按原文文体来检验译文质量。笔者认为不应当因为译文的忠实度而确定回译就一定能够检验译文质量,也不能因为存在影响译文与原文的相似度因素而完全否定回译不能够检验译文的质量。回译能否检验译文质量应该要视原文的具体文体而定。德国翻译家Buhler将语言的功能划分为三大类,即表情功能、信息功能和唤起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文本的具体语言功能直接影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我们所熟知的文学文本,主要以表情功能为主,译者在翻译时其主要任务是再现原文;科技报告等文本以信息功能为主,翻译时主要是传达基本信息;而广告、宣传等以唤起功能为主的文本,翻译时应侧重于巧妙的再创造。因此,不同语言功能的文本,其译文与原文的相似度或忠实度是不一样的。把回译性作为标准去评价译文质量的好坏是不恰当的。李思龙(2002)指出翻译必须要能真实地反映原文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让译文读者获得原文具有的真实信息,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强调回译性,可使译者多从原语文化这个角度考虑,保留原文应有的文化内涵。这一点笔者是赞同的。虽然在翻译文学文本中遇到双语转换的不对应问题时会令译者非常困惑,但译者往往可以采取意译或是直译加一些补偿策略进行翻译。回译这类文本后,回译文与原文对比,很容易可以看出译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以看出译者以及回译者的翻译实践能力。像科技这类民族语言文化色彩不浓的文体,其主要目的就是传达意思,虽然含有大量的专业术语,但其基本词汇都是属于其他文体中常见的普通词汇。翻译时不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基本采用直译就可以解决问题。译文是否能体现出科技文体具备的特色,关键在于译者是否注重将译文中的词汇、语法、句法结构等与原文保持一致。因此这类文体的回译文与原文对比后,我们能够较好的判别译文质量。广告类文体则为了吸引顾客关注而追求创新有趣,其译文就重在再创造。广告语言与其他语言的不同首先表现在词汇上,为了达到推销商品而又节省成本的目的,广告人还追求在有限的篇幅释放最大的信息量。译者在翻译时难度比较大。回译这类文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版本的回译文,与原文相比表面相似度不高,但不能因此就断定译文的质量不好。译文只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是好的译文。这是由广告的特点决定的。这种情况下回译文就不能够作为评判译文质量的标准。

三、回译的重要性

1.回译可以促进翻译教学。翻泽是为外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既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又培养他们较为全面的交际能力。现代社会十分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对外语的专业人才,尤其是翻译人才而言,能够熟练地运用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日常事务中的汉语与外语的互译是检验他们翻译实践能力的标准。因此,翻译课程必须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但就事实而言,老师和学生自己都深深体会到虽然学过很多的翻译理论和方法策略,但在翻译实践中却总会出现理论与方法策略相脱节或结合不紧密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对所学的翻译理论和方法策略只停留在表面,没能将两者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虽然有人提到把回译用于翻译教学方面,但往往只是一口带过,只身真正进行深入研究的人并不多。其实在翻译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回译练习,不仅能够丰富翻译教学的内容,促使教学手段多样化,还能让学生对汉语与外语的语言差异进行有效地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翻译的兴趣,锻炼自己的翻译实践能力。

2.回译可以促进汉语与外语的对比研究。

翻译是离不开语言的,因而翻译首先就是语言层面的转换,其次才是文化层面的转换。语言的转换离不开译者对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汉语与外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存在的差异很大。就英汉语言为例,连淑能先生(1993)将汉英语言差异总结为十对,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形合与意合的差异。除了这一重要差异外,英汉语中比较显著的另外几对差异在于被动与主动的差异和静待与动态的差异。可能因为差异不是很大,学生往往就容易忽视这些差异。 尽管大多数学生译出的译文能够符合英语语法,但是能够把译文译得地道的却不多,原因还是在于忽视了英语的特征,按汉语思维习惯来造句,于是出现许多中式英语。回译练习时刚好可以从这点出发,加强学生对不同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做到尽可能抛开汉语句式的习惯性束缚,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例如《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

原文:“多少一点困难算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1970)

译文:“What matter if we have to face some difficulties? Let them blockade us! Let them blockade us for eight or ten years! By that time all of China’s problems will have been solved. ”(1977)

回译文:“如果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些困难有什么关系呢?让他们封锁我们把!让他们封锁我们八年或者十年吧!到那个时候,所有中国的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

从以上这个例句我们如果只拿译文与回译文对比,确实是除了汉语多了几个助词以外看不到什么汉语的特色。但是拿译文与原文、回译文与原文相比较,就可以看到既有形合与意合的差异、繁复与简短的差异,又有被动与主动的差异。形合与意合的差异表现在译文中多出了主语them、宾语us、助词if、will、介词for 等等,回译文同样也多了这些词。少了这些词英语句法就不完整,而原文中没有这些词的出现,句法却是完整的。繁复与简短则一眼就能看出,原文的字数只有译文与回译文的一半。在原文中不是被动语态的“中国的一切问题都将解决了”在译文中变成了被动语态“have been solved”,在回译文中也变成了汉语的被动句 “将会得到解决”。总之,通过回译文与原文的仔细对比,我们的确能得到很多启发。

四、总结

回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既有其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虽然用回译来检验译文的质量要依原文的具体文体而定,但必须承认的是运用好回译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有意识地在做翻译时要做到忠实于原文,同时也能对译者起到一种监督作用,使译者不断去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不仅如此,运用回译文与原文的对比,对于了解英汉语言差异,促进翻译教学,掌握翻译规律都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回译的作用定不可被忽视,也希望有更多研究者去对回译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开拓出回译的一片领域。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文体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明清“四节体”戏曲及其文体价值探赜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