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妈”能否拯救我们的教育

2015-08-18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虎妈家长孩子

近期屏幕上热映着《虎妈猫爸》,屏幕下家长们很难不重新思索一下自己正在或已经走过的教育路径。如何爱孩子,怎样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行使超越爱的权利与义务,谁该去点醒她们,又怎么点醒?不同的教育观不仅决定孩子的未来,也决定整个家庭关系的走向。“虎妈式”教育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反思育儿理论

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和她的教女“秘笈”《虎妈战歌》,一度成为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热议对象。

蔡美儿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其父亲是从菲律宾移民美国的华人。“虎妈”有三大“成功经验”: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明是非,需要父母指引。“虎妈”顶尖高知的身份以及两个女儿在“悍母”式教养下的优异表现,对普通美国家长尊重、鼓励孩子的“民主”“仁爱”理念形成了“悍然”的挑战。

“悍母”之悍,从其家规中可见一斑:不准在同学家中留宿;不准与同学聚会玩耍;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有一科成绩低于“A”;除了体育与戏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名;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可以说,蔡美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显然超出了美国家长能够承受的底线。蔡美儿禁止孩子参加的活动都是美国孩子乐此不疲的。

与大众对蔡美儿“虐待”“变态”的谴责和奚落不同,一些美国教育界人士尽管不完全赞同“虎妈”的具体做法,但认可其中有利于塑造孩子性格和培养竞争意识的原则思想。“虎妈”的教育理念也许有“政治不正确”的问题,但与其女儿成材的结果有着必然联系。

首先,“快乐成长”不应沦为“平庸哲学”。对孩子寄予高期望值,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达到期望值,无疑有助于孩子获得成功。教育心理学家多梅尼克·麦格利奥认为,现在的美国家长逃避了一项重要责任,即帮助孩子做好应对严峻生活挑战的准备。家长以及老师、教育管理者们“沉迷于假象中”,在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都降低了标准,甚至“放任自流”。家长们津津乐道于孩子的微小进步,老师们“降低标准、虚抬成绩”,尽管他们的成就微不足道。在“快乐成长”中,孩子们被鼓励拥有“高度自尊”,却没有学会应对挑战的本领,甚至无力克服微小障碍。

其次,“民主”和“仁爱”不能牺牲教育效率。麦格利奥认为,家长在幼儿时期应该为孩子确定行为规范,放弃这一要求将不利于孩子成才。美国的家庭管教现在已“失之偏颇”,对孩子的“纵容”使他们无法应对日常压力。与移民学生或上几辈美国人相比,现在的美国孩子被过于娇惯。孩子们在这种成长环境下认为自己有选择、玩耍等“权利”,但不知道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任。教育投资家安东尼·阿尔菲迪指出,遵守纪律、保持专注、高标准、不自满等传统理念永远都不应过时。这些优点在早期拓荒者和欧洲移民身上都能看到,也正是这些特质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现在,对孩子自尊心的过度重视正使美国成为一个“需要救援的国家”。

美国的教育研究也基本支持“虎妈”“接受挑战,克服困难”的教育原则。在家长的压力下,这些孩子更容易做到:专注于管教方的意图,建立自我控制;更加乐观和坚定;勇于面对困难并克服它;掌握一开始并不喜欢的事情,并把它变成乐趣;接受重复训练,是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麦格利奥还进一步反思了美国的现代育儿理论。他认为,蔡美儿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加强美国孩子和美国民族的性格。人们对“虎妈”的批评之猛烈,正是因为她击中了美国“放任的、物质主义的”教育理念的缺陷。由本杰明·斯波克倡导的美国现代育儿理论也许并非建立在“实证”或“科学基础”上,而只是单纯强调以更加“仁爱”“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式也可被视为“懒惰”和“溺爱”,导致了美国儿童在专注力、体重控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有教育专家认为,“虎妈”的名声大噪,与美国教育界的改革呼声乃至民众对美国前途的危机感不无关系。在不久前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美国学生在阅读、科学和数学中排名都在15名以后,中国上海的学生在三项中都名列第一。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表示,美国学生的教育正在落后,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他指出,这一局面必须得到改变,否则整个国家的未来岌岌可危。奥巴马赞同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提高教师考核标准等举措。此外,他还表示美国应该学习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

在国际教育交流与融合的大趋势中,“虎妈”的教育理念也许不能充分代表中国家长,中国“悍母式”与美国“朋友式”教子之道也未必水火不容。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美国需要在教育方法上寻求一条“中间道路”,帮助孩子应对全球竞争的现实。美国的家长们不能“仁爱”过头,而要教导他们更好把握生活。

撇开中西教育理念敦优敦劣的争论,美国教育界人士的危机意识与反思精神,对于刚刚接纳人格健康、家庭民主等育儿新概念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特例非规律

要求孩子每科成绩拿都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虎妈”蔡美儿在美国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女儿,获得成功。事迹一经媒体报导,许多中国的妈妈们纷纷效仿,她们放弃平等对话,严管强逼,非要逼出一个个佼佼者不可。不谈“虎妈”的经验是不是成功的经验,单说这种简单模仿,其实就是走进了一个错将特例当规律的误区。

我们没有看到“虎妈”的详细报道,不知道她的女儿究竟怎样优秀,不知道其优秀是不是“虎妈”严管强逼的必然结果,更不知道她们未来会不会一如既往地优秀。但是,即使“虎妈”的女儿确实优秀,而且也确实是“虎妈”严管强逼的结果,她们始终都将如此优秀下去,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把“虎妈”的经验当成普遍规律而照搬,用到每一个家庭中去。比尔·盖茨是一个最为成功的人士,他连大学都没有读完,但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不是所有想要成功的人都应当像他一样,放弃去大学深造的机会,到社会上闯荡呢?

“虎妈”的教育其实就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家长的绝对权威,强调家长是子女成长的主导者、决定者。这与西方的教育不同,西式教育强调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强调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协助作用。两种教育方式,哪一种更利于人才成长,这需要深入地研究。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个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与遗传特质、教养方式、成长环境和各种机缘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的因素无疑是错误的。就像我们无法以比尔·盖茨为例论证年轻人无需上大学一样,“虎妈”的故事同样也无法证明只有传统的严管硬逼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动机和效果未必就能一致。请看一个自称“父母皆祸害小组”的网友联盟对父母的声讨: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逼出来的“优秀”孩子大多有心理疾病;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的决定与选择;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在他们眼里竟成祸害,听着这样的指责,父母怎能不倍感伤心,但他们的叛逆,不正是严管强逼的传统教育的必然结果吗?

“虎妈”的做法仅仅是一个母亲的做法而已,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指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家长给予他们的是爱还是溺爱,是宽容还是纵容,是管教还是伤害,若把握不住分寸,必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猜你喜欢

虎妈家长孩子
虎妈
三斗虎妈
你要当虎妈型父母还是“直升机”型父母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不用当虎妈,也可以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