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孔子2

2015-08-18胡书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3期
关键词:华夏民族博学好学

胡书雅

发黄的线装书,留下点点智慧的墨迹;孤独的古建筑,弥散着故事的气息;浩渺的星空,缀出了辽远的神奇……

杏坛的荫凉下,孔夫子的三千弟子将“仁和”掩在一柱香下,让儒家思想从此侵染齐鲁,走向九州。

孔子以好学著称,手不释卷,学而不厌。他“十有五而志于学”,20岁便有“博学好礼”的美誉。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孔子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不愧是一位笃志向学、孜孜不倦的博学大儒。

孔子首创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了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的局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端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思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一生中有大半时间都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中度过,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孔子是一个注重道德修养,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经无数艰辛。游于陈蔡时,困于兵戎七日之久,险些丧命;游于郑国时,与弟子失散,被人讥之为“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心态,坚持理想,不断追求;他安贫乐道,通达自得,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为人和善,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重视民生疾苦,有着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尖锐地指出“苛政猛于虎”;他倡导“天人合一”,和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弘扬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可谓至圣!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统率着忠、恕、孝、悌、恭、信、刚、敏、惠、智、勇、毅等诸多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早已融入了华夏民族的血液,熔铸成华夏民族的个性。一部《论语》演绎出生命的大智慧。

(指导教师:邢连哲)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夏民族博学好学
论帕斯卡猜想:一个名字叫“夏”的亚洲族群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有趣的象形字
博学的猫头鹰
读经典,做个博学又多“材”的实力派
打好学文言文的基础(二)
“华夏民族”形成新说:因盐而起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