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铎之声

2015-08-18高逸吟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3期
关键词:木铎人性孔子

高逸吟

仪封人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而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木铎之声将再次响起……

任何一种文化核心部分是为理念,即传统文化的最高层次。儒家作为一种理念,作为根植中国大陆两千多年的理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却遭到了一些曲解和批判,说其抑制人性,不利于科学科技的发展。殊不知孔子学说的提出有着时代局限性,且其后成为集权的工具,已与孔子本意背道而驰。如果说当今社会因为金钱、欲望、利益等因素引起人性冷漠,甚至被扭曲,那么,孔子的谆谆教诲就如同木铎之声,清脆而又尖利地刺破这阴霾,使社会、人心自有清明。

在我看来,孔子有着自己独立个性与立身处世之道,有着常人无法触及的高尚品德,有不似道家的“独善其身”。孔子是平易近人的,他致力于教育事业,诲人不倦,为仁义礼学的普及奉献了一生。

孔子是人,而不是圣。他“辞人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让门外人知道自己是故意不见,这岂不像任性的孩童撅着嘴说“就是不理你”吗?这是可爱的孔子。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行为不满,孔子马上发誓说:“如果我做错了,上天都将厌弃我!”这是率直的孔子。

孔老夫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孔子。

当冉仲生病、颜渊去世时,“斯人已而又斯疾也”与“天丧予!”的悲痛呼声和对命运无常的感叹,让我们看到真性情的孔子,我们仿佛与孔子共悲伤。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是孔子面对隐士的诘问而发出的感叹,其实真正了解孔子的正是这些隐士,天下无道则隐,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仿佛看到一道背影“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些落寂却又坚定的走向社会的渡口。

正是如此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老人,他的谆谆教诲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鲜活有力,像千年松柏的树梢上那叶子的“沙沙”声,清晰而不绝地回响在蔚蓝的天空中……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可以说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孔子的学说从来就没有压抑过人性,相反的却非常重视人性的发展,站在人道主义与人文主义立场上,以求个性的全面发展,体现向善的力量。

孔子说人与人之间应“直”,即真性情,反对形应,以虚伪为耻。子曰:“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意为藏匿内心不喜,怨恨的情绪,却依然与之交往,这是孔子以为耻的。联想到之前轰动一时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不正是匿怨引起的后果?心中有怨应该说出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而不应以怨报怨,最后酿成悲剧。

再来讲一下“信”,与人交则应“信”。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前者教我们要守信,而后者则强调朋友之间的信任,其实不仅是朋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也是同样重要,不可或缺的。正如史怀泽所说“我就认为敬畏别人的精神本质是不言而喻的。相识并不是说相互知道一切,而是相互爱和信赖,这个人相信另一个人。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

而反思当今社会,有许多人在与人交往时,总是试图脱掉对方的心灵外衣,从而产生痛苦和异化,社会中的众多不和谐就是由“与人交而不善”所导致的。

“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此。”孔子心中有非常明确的是非观,他不偏不倚,这对现代人随波逐流、混沌的价值观有很好的警醒作用,将人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即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论就能选择重用。例如现在许多竞选只是选择口才好的,这无疑是片面且不公平的。“不以人废言”,如果说上一条还比较容易做到,那不因为自己不喜欢或此人曾经有不好的记录,就否定其言论就很难做到了,有多少掌权者“以人废言”,而自饮恶果,后悔莫及。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即社会上那些什么人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窃贼,人活着必须有自己的思想与立场。“乡愿”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助纣为虐,不仅自己活的会很累,更是成为社会公德的窃取者。马丁·路德·金曾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如此“好人”不如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拥有向善的意愿与力量,将其作为我们生活的缰绳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安身立命,活出有价值的人生。

最后讲一下教育,孔子可以说是平民教育的开创者,“有教无类”,我想优秀的老师应该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现在有许多学校尤其是小学,时常举办一些尊孔仪式,或是一些表演,让学生穿春秋时期的衣服,然后“之乎者也”,美其名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与传播。殊不知这不仅劳人伤财,而且更可能造成孩子们对孔子的曲解,这些流于形式的行为正是孔子所耻。老师只有用真性、真情、以身作则,“推己及人”,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箴言贯彻在平常生活教学中,才能让儒家的思想潜移默化的浸入孩子们的心中并伴其成长,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就不远矣。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将孔子学说定位于“理性开放的人文主义”,不同于道家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其积极的人生观与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直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们。

几千年过去了,期间出现了林林总总的学者、流派,其中不乏大成的道家、法家,而儒家能够超越它们,自有其非凡之处。孔子之学不可丢,而如何传承与发展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木铎之声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将再次响起……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铎人性孔子
北师大:木铎金声,巍巍师大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逼近人性
功能与人性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