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2015-08-17彭建章敖馨和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指标

彭建章,敖馨和,王 讯

(1.华北电力大学 就业指导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3;2.华北电力大学 经管系,河北 保定 07100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彭建章1,敖馨和2,王讯2

(1.华北电力大学 就业指导中心,河北 保定071003;2.华北电力大学 经管系,河北 保定071003)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首先分析目前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引出模糊综合评价法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说明如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做出公正的评价,并通过实证调查结合实例对评价体系加以验证。最后说明方法的特点以及研究对促使高校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模糊综合评判法;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1]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就业市场低迷,加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三是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部分企业招工难的范围在扩大,时间在拉长;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问题不仅数量增加,并且难度加大,出现了招工难与就业难并行的复杂局面。[2]基于目前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而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评价,则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开展就业工作的方针和基础。本文通过向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以及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广泛收集高校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根据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严谨的数学分析,继而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正确性合理性,希望能够不断改善高校的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3]

一、目前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目前,制约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我国高校学科结构、培养模式和社会实际需求错位现象比较突出。这是因为高校专业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科建设需要所决定的,未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加上学生培养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滞后性,导致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而且,随着各高校招生竞争的日益激烈,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都着力于设置容易吸引人才的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严重,培养的专业人才与实际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偏差。[4]

(二)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联动性差

如果把毕业生比喻为产品的话,那么其在大学期间的培养就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就业工作只是相当于将成型产品卖出去的推销工作。因此,毕业生就业情况好坏主要由其自身素质决定的,而培养过程起决定性的作用,就业工作是检验高校育人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应该以就业工作为导向,以毕业生就业结果为依据建立招生—就业—培养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长效育人机制。目前高校“重招生轻就业,重产出轻投入,重就业率轻就业质量”的功利性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因此,这也就导致了就业工作的导向性较差,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效果不佳,就业和人才培养之间的联动性较差,就业工作一盘棋格局不易形成的局面。

(三)就业指导实效性和针对性较差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教育部要求2013年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然而,高校就业指导的效果如何不免让人担忧。原因在于,一是授课教师、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各院系辅导员,他们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难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书本,因此就业指导难以满足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二是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一般都为大课堂,上课学生人数众多,并且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授课教师只能讲共性的东西,很难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因此针对性较差;三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一般为课堂教学、讲座、沙龙、比赛等理论形式,而基于岗位体验的实践活动非常少。如果学生不能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亲身体验职业、岗位要求,那么他对未来职业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他的就业观、就业期望值就很难合理,他的实践动手能力就会较差。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2011和2012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只有47%和55%,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只有42%和44%,离职率却高达41%和33%,并且2012届本科和专业毕业生认为高校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所占比例高达46%和41%的现象。[5]

(四)就业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亟需提高

2012年,教育部要求高校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但是就业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水平如何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来看,他们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很多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并非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科班出身”专业人员,自身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而就业工作恰恰是对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二是绝大部分专职就业工作人员都是长时间在高校工作,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去交流、挂职锻炼,很难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知识面比较窄,不利于就业工作的开展;三是就业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就业压力比较大,工作任务比较重,工作人员往往疲于应对日常管理、市场开拓、单位接待等事务性的工作,而没有闲暇时间去进修学习或者进行研究性工作,自身工作水平难以得到提高,而且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种现象在就业工作人员身上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如果没有一支素质优良,乐于奉献,勇于进取的就业工作队伍作为基础,高质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难以实现。

二、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

现实中的许多经济现象都具有模糊性,针对这一现象美国科学家扎德(L·A·Zadeh)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模糊数学,它是一种评判模型和方法。[6]当前,模糊数学方法中,比较公认的有效方法是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指的是综合考虑影响某事物的各种因素,使用模糊统计方法和模糊数学的理论,科学的评价该事物的优劣。在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存在方式除了随机性现象和确定性现象,还存在模糊性现象,即事物的分类标准不确定,边界不清晰,难以对其做出精确的定量的描述的现象。鉴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有限性,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对模糊事物进行精准分析,但当我们又不得不对其进行评估时,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作为一种度量工具就可以为我们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众多实践证明,此方法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而且评价就业工作质量本身也是具有模糊性的。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该工作进行的质量不仅代表高校的水平高低,更可以看出对学生的态度是否认真负责。但是,如何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成为了一个难题,也日益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现在的高校就业工作质量不再是单一的比较就业率,而是要求多层次、多指标、全面科学的评价。而这些指标往往是定性指标,如何将其转变成定量指标,特别是就业工作质量符合该指标程度的界定带有很强的模糊性。而且,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可能会对评价指标产生影响,不能简单地用单一的一个数值来进行评价,因此这一点也符合模糊性的特征。另外,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也各有差异,选择评价指标的过程也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类型的高校,对应的各个指标影响力的大小标准也是不确定的,这就导致每个指标的权重值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的研究中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也是适合的。

三、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判法首先要确定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即指标体系。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因素很多也很繁琐,则会导致横向对比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过多的评价指标使对比的重点无法突出,同时也会增加统计工作的难度,所以首先要先对指标进行筛选和去粗取精。因此,现在使用ABC法选择评价指标,既考虑到分值量化,也能选出重要的评价指标来建立新的指标体系。

(一)ABC法则介绍

ABC法则即“二八法则”,是由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通过研究发现:社会的大部分的财富和所得,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里。他同时也发现:某一个群体在总人口数中的比例,和该群体所占有的财富或总收入之间,有一定的数学关系,也就是百分之八十的社会财富被社会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所占据。[7]这种法则经过后人的发展,被描述为“极重要的少数和无关紧要的大多数”。因此,按照ABC法则,重要指标的前提是可以完全量化表示指标的重要程度。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特点,本研究选取了比较重要的指标构成了指标体系。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指标体系

依据ABC法则,本研究在听取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就业工作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参阅相关文献后,将指标分成了3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以它们为指标,组成了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专家打分方法,对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进行了赋值。[8]如表1:

表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x1)(0.2)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x2)(0.5)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评价(x3)(0.3)就业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x11)(0.1)校风和学风(x12)(0.1)学校的基础设施(x13)(0.05)与单位的合作(x14))(0.1)教学实践(x15)(0.2)学校的知名度(x16)(0.05)教学管理水平(x17)(0.2)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x18)(0.05)对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的满意度(x19)(0.15)执行能力(x21)(0.2)专业知识基础(x22)(0.1)发展潜能(x23)(0.1)适应力(x24)(0.05)综合能力(x25)(0.05)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x26)(0.1)实践能力(x27)(0.15)创新力(x28)(0.05)组织领导能力(x29)(0.2)就业信息的作用(x31)(0.2)基础设施和人文服务(x32)(0.1)学风水平(x33)(0.1)教学管理水平(x34)(0.2)就业创业指导(x35)(0.05)课程设置体系(x36)(0.1)管理服务(x37)(0.05)对就业帮扶的满意度(x38)(0.2)

本研究整理(下同)

(三)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模型

按照因素集划分模糊综合评价可以分为单级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为了保证既能明确问题,又能简化运算并且可操作。本文将因素集划分为两层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模型的建立的依据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及上述构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模型的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因素集

根据上述得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得到:

一级评价指标如下:

二级评价指标如下:

以此类推可以得到

2.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依据上文可得,各指标的权重为:

=(0.1,0.1,0.05,0.1,0.2,0.05,0.2,0.05,0.15)

同理,其它三个一级指标可以表示为:

=(0.2,0.1,0.1,0.05,0.05,0.1,0.15,0.05,0.2)

3.判定集的确定

上述指标的判定集可以表示为:

V=(V1,V2,V3,V4,V5)=(非常好,好,一般,差)

四级评语机制,通过调查问卷,指标值的分布情况得以明确,进而确定Ri,(i=1,2,3)。

R1为用人单位对学校评价的评语隶属矩阵。

R2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评价的评语隶属矩阵。

R3为高校毕业生评价学校就业工作的评语隶属矩阵。

其中,

公式(1-1)

P表示被调查者中同意某一个评语的人数,Q代表被调查对象总人数,i为每个一级指标下包含的二级指标的个数。

4.模糊综合评价

(1)首先是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如下公式:

公式(1-2)

其中,Bi代表一级指标。本例共有三个一级指标(i=1,2,3)。

(2)由Bi构成的矩阵B如下:

继而进行一级指标的评价(方法同二级指标的评价),得到矩阵E:

公式(1-3)

5.综合评价

根据E的结果,取第一项和第二项的值相加,即取“非常好”和“好”的量值之和,根据模糊数学中的最大隶属度原则,它的值越大,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越好。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本研究的实例是河北省某高校A(以下用A表示)。本研究对A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其中发放针对用人单位的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回收率87%;针对校友及2014届毕业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回收率为76.8%。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用人单位对A的评价、用人单位对A毕业生的评价、A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评价。

(一)用人单位对A的评价

联系到87家单位发放问卷,主要是经常到高校开展招聘工作的单位,他们对学校比较了解,行业分布范围广泛,行业覆盖面较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数据如表2所示。

(二)用人单位对A毕业生的评价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联系了87家单位,都是每年都会大量接收学校毕业生的各类企业,比较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总体情况,调查数据如表3所示。

(三)A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评价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联系了500名校友及2014届毕业生,回收有效问卷384份,涵盖学校的所有专业,并且研究生和本科生都包含在内,调查数据如表4所示。

表2用人单位对A的评价表

评价指标很好好一般差合计就业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47.50%48%4.5%0%100.00%校风和学风35.00%52.50%12.50%0%100.00%学校的基础设施25.00%67.50%7.50%0%100.00%与单位的合作17.50%65.00%17.50%0%100.00%教学实践35.00%50.00%15.00%0%100.00%学校的知名度42.50%55.00%2.50%0%100.00%教学管理水平27.50%65.00%7.50%0%100.00%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15.00%85.00%0.00%0%100.00%对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的满意度57.50%42.50%0.00%0%100.00%对招聘场地和设施设备的满意度37.50%60.00%2.50%0%100.00%

表3用人单位对A毕业生的评价表

评价指标很好好一般差合计执行能力21.43%78.57%0.00%0.00%100.00%专业知识基础33.33%64.29%2.38%0.00%100.00%发展潜能26.19%71.43%2.38%0.00%100.00%适应力21.43%73.81%4.76%0.00%100.00%综合能力33.33%61.90%4.77%0.00%100.00%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26.19%69.05%4.76%0.00%100.00%实践能力16.67%71.43%10.22%1.68%100.00%创新力9.52%71.45%16.43%2.60%100.00%组织领导能力9.52%70.43%20.05%0.00%100.00%

表4毕业生对A就业工作的评价

评价指标很大好一般差合计就业信息的作用45.24%48.62%5.78%0.36%100.00%基础设施和人文服务35.98%55.63%4.85%3.54%100.00%学风水平46.21%44.83%8.41%0.55%100.00%教学管理水平42.84%47.39%6.95%2.82%100.00%就业创业指导58.33%31.68%6.84%3.15%100.00%课程设置体系40.21%49.43%9.88%0.48%100.00%管理服务55.20%34.24%6.97%3.59%100.00%对就业帮扶的满意度31.91%34.24%18.16%15.69%100.00%

(四)A就业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

1.确定Ri

(1)用人单位对A的评价的评语隶属矩阵为:

V1V2V3V4

权重矩阵为:

a1=(0.1,0.1,0.05,0.1,0.2,0.05,

0.2,0.05,0.15)

则其模糊评价结果为:

B1=a1*R1=(0.3229,0.5933,0.0838,0)

(2)用人单位对A毕业生评价的评语隶属矩阵为:

V1V2V3V4

权重矩阵为:

a2=(0.2,0.1,0.1,0.05,0.05,

0.1,0.15,0.05,0.2)

则其模糊评价结果为:

B2=a2*R2=(0.2048,0.7135,0.0779,0.0038)

(3)A毕业生对就业工作评价的评语隶属矩阵为:

则其模糊评价结果为:

B3=a3*R3=(0.4191,0.4434,0.0927,0.0457)

2.进行综合评价

由Bi构成的矩阵B为

一级权重a=(0.2,0.5,0.3)

则其综合评价结果为E=a*B=[0.2925,0.6084,0.0845,0.0156]

(五)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以及上面的评价结果,不难得到A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优良率为0.2925+0.6084=0.9009。说明A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很顺利,质量很高,各方面都较为满意。这与A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评价相吻合。这说明本评价体系对高校就业工作质量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合理的。

五、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评价体系的定性与量化研究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就业质量方面,而对决定就业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即高校就业工作质量关注甚少,且对就业工作质量的研究一般为定性研究,没有形成量化体系。本文对评价就业工作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分成三大维度,共26个因子并通过专家赋予分值,做到了定性与量化相结合,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这更有利于社会对高校的就业工作,学校对下属院系的就业工作进行考核及评价,从而促使高校转变工作方式,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工作水平。

(二)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实用性研究

本文对高校就业工作质量的评价主体并非高校自身,而是与高校关系最为密切、最有发言权的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这就使得研究避免了高校、笔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完全通过第三方实施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可信性。评价体系本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尽管每个高校之间的情况不尽相同,选取的评价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以本评价体系作为原始模型,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作为评价主体,对高校就业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评价体系的宏观性与多元性研究

本文通过提取评价就业工作质量的26个重要指标,对就业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从更为宏观的层面评价就业工作质量,彻底改变了过去社会单纯以就业率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评价高校就业工作质量的模式。研究把与高校就业工作紧密相关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毕业生综合素质等重要因素纳入评价体系,使得评价方式更为多元化,更有利于发挥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另外,由于影响就业工作质量的因素是动态的,不可能把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全都列入评价因素范围。不同环境与条件,对评价因素有不同认识,对各因素的权重,不同学校也有不一致的看法。[9]因此,要使评价体系真正发挥效用还需要各高校及政府就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和完善,同时自觉执行评价体系,以推动高校不断优化就业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1]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召开[EB/OL].http://www.ncss.org.cn/syzd/286863.shtml.

[2] 积极有效地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EB/OL]. http://www.clssn.com/html1/report/9/5864-1.htm.

[3] (美)扎德.模糊集合[M].阮达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16.

[3] 侯海东.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05(14).

[4] 师博成.基于提升就业质量的高校就业工作模式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4).

[5] 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5-15.

[6] 阮达.模糊集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6-37.

[7] 许庆胜.省时省力的二八法则[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38-39.

[8] 彭建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价[D]. 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0.

[9] 王攀. 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责任编辑:杜红琴)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Employment Qua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Based o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PENG Jian-zhang1,AO Xin-he2,WANG Xun2

(1.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3,China;2.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3,China)

In the case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irst it makes a study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university employment work, then proposes and applyie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show how to make a fair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work and combining with examples throug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o verify the system. Finall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hod, and its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pt the universities to constantly optimiz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work and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quality of employment.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work;evaluation system

2014-12-20

彭建章,男,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讲师;敖馨和,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经济管理系辅导员,助教;王讯,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经济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G645

A

1008-2603(2015)02-0127-07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指标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