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景观文化初探

2015-08-15辽宁科技大学辽宁鞍山114053

江西建材 2015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景观师生

■丁 霄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53

校园景观既是高等教育实施的场所,也是高等院校的标志。好的校园景观不仅有益于提升学校的外部影响力与评价,更是能给师生提供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在校园景观的建设中,校园景观的文化性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来加以考虑。让校园景观的文化性来提升学校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层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塑造着人”,景观工作者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景观文化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 文化

文化,或许是人的一种感官触摸之后的理解所在,或为思维化解之下的一种心态,或许是摸索探知之后的一种对待。其根本,是人的内心里的一种感知。之后,由人的思维、意识或心理、或行为而表露出来,而后,是为人的一种认知形态。而同时,人与人之间有着不曾相同的思维触角,人与人又因思维而相通。由此之下,形成了一种感官在人而认知各异的意识形态;且不脱离事物的根本描述,或许,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具体体现所在。如此,文化的承载是人,一种文化的倡导与沉淀,当以人的意识为拓展,以事物的根本为前提,相交而各立,相容而共鸣,从而孕育出文化的意识和生命,从而体现出人的精神与文明...

2 高等校园的发展历史

2.1 国外校园景观文化的演变

虽然存在争议,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大学起源于希腊时代。古希腊时的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内部教育、智者传授及在公共场合的文化交流激辩论所取得,但其教育形式较为单一,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有“阿卡·德米学园”,“吕克昂学园”等。中世纪时则以教会学校及城市自发形成的教育点所组成;其校园主要以巴黎大学、剑桥式的“象牙塔”和对后世校园建筑规划设计影星深远的牛津“四方院”为典型代表。工业革命时期校园建设则以相对分散型为主,由于技术革命的更新及教育理念的变化,旧有观念被打破;校园空间模式改为按一定结构模式所组成的分散空间单元建筑群体和功能分区,较为典型代表为苏联实用主义和德国技术学校。美国由于民主自由精神和历史地理文化的影响,校园规划呈现多宗状态共存的情况;二战后受英法影响,校园模式分为通过构图和壮观的尺度来规划校园学院派艺术校园及常以图书馆为中心,讲究轴线的对称力求与自然相融合,在分散中具备开放性的学院制校园。20世纪以来,由于现代学科的高分度化和高综合化,校园中不同院系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紧密。且面对科技进步及社会需求,校园的发展逐渐由过去的分散式变为聚合式,而校园景观的规划也需与现代教育相适应。

2.2 我国校园景观的形态演变

各类学府在我国古代都可以被视作学校,官学由于受到封建礼制和儒家思想的束缚而显得刻板;私学受到老庄思想影响如私家园林般而颇具禅学意境。近代我国大学由洋务派所创立,在进步人士及外国传教士影响下得到较大发展,其中海归建筑师所创造的中西合璧式较为成功但由于耗资大、功能限制而没落。建国初期的校园环境较为僵化,且由于政治因素具有体量宏大、气势压人的苏联风格;改革开放后,布局逐渐开放,户外空间得到正确认识而逐渐发展起来。

3 当前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对校园文化的思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离开原有环境易地而建,却也失去了历史文化的根基。校园普遍上华而不实,看上去很美却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与实际地域的关联及校园自身特色的关联,很难引发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2 缺少“以人为本”的环境空间:

(1)校园空间过大而不当。缺乏实地的考察及慎重考虑,仅仅靠在图面上比例尺寸恢宏与否去考虑很容易造成空间比例失妥当。一方面由于过于广阔的校园会使人产生疏离感;另一方面这样的空间会使人缺少停下的欲望,只能在旁匆匆而过。而纵观校园的发展历史会发现中过那些时间较为久远的大学无论是主体建筑,大门还是广场都具有一个相对怡人的尺度。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面积的校园环境也是无法阻挡的到来。因此在未来考虑景观设计方面应更多地从师生处着手考虑。

(2)缺乏可交往场所。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种感受,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图书馆和自习室人满为患,在校园里想找个地方看看书却还是不得不回到寝室。想带几个同学到学校参观却没什么值得人去怀念的……教室,宿舍,食堂的三点一线,学生似乎都被别在寝室内或者校外。同学们并非是留恋校外,而是校园内是否应该借着校园的资源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外交流,思考的空间。那些广场,绿地,道路无景可看,没有设施可以停下来休息。所以使得人们只能在周围看而无法融入其内。

4 问题解析

校园景观不止包含“物”的因素,也包括人为进行的活动。作为“物”的校园环境包括建筑景观,园林景观,自然景观等;而“人”作为校园特殊的景观会因活动类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与一般公园环境相比,除了环境宜人外更应该体现其校园文化及人文精神。

(1)建设基于人的体验的校园环境景观。人们规划的不是空间,场所,内容而是体验。大学校园中的休闲绿化带和不行道路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步行体验;休读场所的安静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较私密的自我思考与学习的体验;历史与纪念性主题给人以从崇高情感。这些情感及心理上体验会加强师生对于校园景观环境的认同感。

(2)考虑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参与在人的体验中更是给予了更大的行动和心理上的需求。人们提出环境要便于认知与理解,且给予人的个体以参与其中的机会。如此一来校园景观中人与人的活动这一景观就会丰富起来。只要有人的存在,其所在环境就会吸引更多人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且其情感较脆弱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因此校园景观无论空间的大小都要尽可能的兼顾个人与集体的活动规律,从而营造出丰富的校园环境景观。

5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大学教育已然从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教育。为了满足这种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地都兴起了一股建设新校园的浪潮。然而,在校园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却不能忽略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建设的重要性。一所学校的好的景观环境不仅仅是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物质环境,仍然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对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应从实际根本出发,将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相共同发展才能够符合当今的教育发展的需要。

[1]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 6927833.htm?fr=aladdin.

[2]胡晓梅.大学校园景观文化性的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2011.

[3]常俊丽.中西方大学校园景观研究[D],2012.

[4]周梦佳.当代校园景观文化的设计研究[D],2011.

[5]李建建.基于人文精神的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研究[D],201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景观师生
景观别墅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