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5-08-15张一君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皖南旅游产品

张一君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安徽 铜陵 244000)

皖南地区主要包括芜湖(不含无为县)、马鞍山(不含和县、含山县)、铜陵、宣城、池州、徽州(黄山市)六市。其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复杂的地貌,造就了多种旅游资源,安徽省仅有的5家5A 级旅游景区中,有3 处在皖南地区,分别是:黄山市黄山风景区、池州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黄山市黟县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除此之外,还有非常深厚的徽学、戏曲、新安文化等等,因此皖南地区是安徽省的,甚至是全国的旅游资源富集区。

1.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2013 年皖南地区城市旅游总收入1227.79 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0.788%。 2012 年全年,黄山、池州、芜湖、马鞍山、宣城各市接待国内游客突破3000 万人次,其中黄山、池州突破千万人次。 黄山、池州、芜湖、宣城、马鞍山等市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30 亿元,其中黄山、池州2 市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50 亿元。

皖南地区的旅游产业也己初具规模,食、住、行、游、购、娱相互配套、功能齐全、有较高档次和较大规模的比较完善的旅游产业群。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市在2013 年末,共有A 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54 处,其中5A 级景区3 处;星级饭店68 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28 家;旅行社达147 家。 芜湖市在2013 年末共有旅行社62 家;星级饭店32 家, 其中三星级及以上25 家;A 级及以上旅游景点 (区)27处,其中4A 级及以上7 处。 成功举办各类会展60 个。 铜陵市截止2013 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7 个,房间数1415 间;共有旅行社28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 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20 个,旅游线路6 条,旅游景区(点)14 个。 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63.5%。

2.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2.1 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皖南地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旅游人力资源结构单一,懂经营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缺乏,创新产品少,无法策划出一些高端的旅游项目, 也没有高水平的旅游研究机构,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如今外国游客增加,有些旅游景点也配备了翻译人员,但多数翻译人员只懂英语,懂得小语种的人才稀缺。 皖南地区一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但是由于对本专业的了解存在一些偏差,所以很多毕业生选择了在毕业之后转行,还有一些因为本区域内没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而选择到外地工作,留在当地的人很少。

2.2 旅游资源同质性和产业结构不完善

皖南地区有很多山岳型旅游风光,例如黄山、九华山、齐云山、丫山等等,造成了旅游资源的同质性。 虽资源丰富,尚不能互补,无法形成差异化,个性化旅游产品少。在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探险旅游、休学旅游和康体旅游等等如火如荼,在皖南地区却非常的少。长期以来,皖南地区缺乏文化体验或深度体验类的旅游产品,以至于许多有旅游基础的景区景点至今无知晓,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无法满足许多有深度体验愿望的旅游者的要求。 另外,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也是以仅供观光的类型多,供体验、参与或享受的娱乐活动少,这样就会造成吸引力一直不强或一度很强但又很快减弱。

2.3 无序竞争和缺乏统一行业规范,企业合作力度不够

随着旅游需求量逐渐增加,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业的利润与其他产业相比明显增多,这种高利润现象的出现吸引了许多非专业人事纷纷投入旅游行业。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知识,经营上容易出错,产品也没有特色,而且企业之间还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造成了旅游市场的乱象。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皖南地区的旅游纪念品供给,几乎所有的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纪念品都相同或相似,以次充好的现象比比皆是,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皖南旅游区内多数旅游企业规模较小,也没有建立诚信评价机制, 也没有专门的监督机制记录企业是否诚信经营,无法规范企业的行为。

2.4 旅游行政执行力弱

旅游业关联度高、综合性强是公认的,吃、住、行、游、购、娱统统有所关联。但是从行业管理来看,旅游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却没有多少,除了旅行社算的上真正的旅游部门之外,旅游饭店、景区景点、旅游交通等与商务、建设、交通等部门似乎都算不上真正的旅游管理机构或职能部门。从产业发展来说,旅游的六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块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可是,单靠旅游部门自身,要想对任何一块进行调控管理、推动推进,都相当困难。 目前,皖南地区的旅游产业体系虽然比较宽大,但是旅游机关职能却非常狭窄,行政管理部门的执行力比较弱。

3.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3.1 发挥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皖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需要政策环境的支撑,只有利用政府的影响力才能够建立旅游产业发展的初始化条件。 通过改善软件和硬件设施,政府可以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生成环境,吸引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部门在此聚集。同时,加大政府的导向性投入,加强政策引导,为旅游品牌的策划、旅游产品的宣传、旅游规划和旅游商品的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3.2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素质

旅游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优秀的人才是发展的动力。 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吸引和培养足够的旅游专业人才。因此皖南地区必须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保障人力资源的供应。 充分利用皖南区域范围内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旅游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员工、输送人才。加强旅游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员工,创新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为高素质人才提供就业机会,拓展其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潜能。

3.3 提升旅游产品结构

国内的观光旅游产品越来越多,使得皖南地区的观光旅游产品提前进入衰退期,因此,必须对现有观光旅游产品进行改造,深入挖掘产品内涵,引入品牌概念,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形象,重塑观光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旅游市场的需要,做好各个专项旅游产品:在文化体验旅游方面,主打徽文化,围绕其设计旅游线路:古徽州文化遗产寻踪游、古徽州村落探秘游、徽州地区传统节庆游、传统徽文化休学游、探寻徽菜之源头游、寻踪徽商故里游、皖南地区名人寻踪游等等;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重点开发各种专项旅游产品,可以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及周边名山秀水为基础,开展观山水风光的休闲类产品,借助黄山的温泉资源,开展温泉疗养休闲度假产品系列;在个性化旅游方面,皖南地区也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皖南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山地探险、康体旅游以及自驾车旅游、背包客等等,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

3.4 推进区域旅游品牌营销

就皖南地区而言, 应以山水自然文化加上宗教历史文化配合徽州地区的古文化,打造一批国际化旅游品牌。 例如古徽州的建筑文化,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文化,以九华山为基础的佛教文化,以齐云山为基础的道教文化,还有红色旅游文化等;可以围绕徽文化、信仰、寻根、民俗、民间工艺等文化资源,发展各类型旅游项目,通过高品位的策划,促进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一批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重点文化旅游景区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一些实景演艺项目。 例如:“红顶商人——徽商足迹”等等,形成产业优势,增强景区独特性和震撼力,从整体上促进旅游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设计与包装,循序渐进地整合旅游资源,为树立区域旅游品牌创造条件。 通过媒体广告、现场宣讲、网络传播等手段组织对外宣传,也可以运用新颖的宣传手段,例如拍摄旅游微电影、开展旅游摄影大赛、召开旅游发展会议、举办旅游节等,提升皖南地区旅游的知名度。

3.5 创新市场结构,架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皖南地区的旅游企业以中小旅游企业居多,且分布较散,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各地市旅游局的网站也都是宣传本地区境内的景区、路线、饭店、旅行社,而且是介绍为主,几乎没有产品的在线交易。网络是最好的信息交流平台,没有网络无法将整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 旅游电子商务整合了旅游企业内外部的资源,扩大了旅游信息的传播和推广,便捷了旅游产品的销售,为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皖南地区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尽快建立一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通过这一虚拟价值环节的介入,旅游者可以便利的掌握信息,也可使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旅游者反馈的信息。

4.结语

本文客观的阐述了皖南地区旅游产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皖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但由于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所有资料也只能通过查阅网络、书籍获得,不能对皖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现实依据,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1]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1).

[2]杨海波.黄山市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11(5):25-26.

[3]章锦河.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1):99-103.

[4]柏杨.安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战略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1(4):79-80.

猜你喜欢

皖南旅游产品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皖南印象》
旅游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新产品
产品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