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

2015-08-15张文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英美隐喻语篇

张文娟

(忻州师范学院外语系 山西 忻州 034000)

在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表现的是英语教师对于课本进行逐一讲解,对段落、句子、词汇一一分析,课后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单词记忆和课文背诵。 结果发现当学生单独面对一篇新的英语课文却无法进行正确的阅读和理解,也无法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效果。 分析原因发现这是因为英语文章中隐喻现象无处不在,如果学生无法掌握英汉隐喻思维的差别,就无法正常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把隐喻理论重点进行分析,并把来隐喻理论应用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应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培养大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本论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工作实践,从词汇、语法、语篇翻译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美文学的阅读教学做了详细的分析。期望通过隐喻理论能全面提高大学生对英美文学作者的理解能力。

1.概念隐喻的基本理论

自lakoff & Johnson(1980 年)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后,关于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逐渐被人认识了,同时对于概念隐喻的语言学研究也受到了学者的关注。 概念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映射遵循恒定原则。 书中指出隐喻存在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活动当中,从本质上来讲我们进行的思考和行为也是具有很强的隐喻性的, 在语言学领域我们通过一方的经验来认识另一方的经验。当前在语言学领域都开始了把隐喻进行了边缘化,但是我们仍然坚持隐喻是解决和解释整个事件的关键所在。 自lakoff & 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就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教授和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经提出,在西方语言学界即刻引起了很大反响,语言学家们纷纷对此加以淦释。 例如,例名学者Low 就对隐喻现象进行了肯定, 并提出应该着重对大学生的隐喻能力进行培养。 学者Machlennan 认为隐喻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要掌握,通过学习和掌握隐喻理论可以简化词汇的记性。 学者Boers 通过实验证明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介词学习方面的有效性。 Chateris-Black 也指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学习经济学词汇上的重要。 与国外“隐喻热”不同的理国内对隐喻理论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最早是刘宁生对lakoff & Johnson 相关书籍的译文刊登上《修辞学习》上,首次提到了“隐喻性概念”。 此后很多学者开始尝试把概念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联系起来,汤本庆还明确地提出隐喻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将其应用于外语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

在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堂上,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语言,更需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 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文学作品,学生就需要解读好其中隐喻的使用,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把隐喻作为英美文学学习的桥梁,从隐喻的角度理解文学作品语言,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英语专业学生高英美文学欣赏水平。

2.概念隐喻对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影响

2.1 概念隐喻刘词汇教学的影响

词语的发生和成长都具有隐喻性, 概念隐喻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英美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词汇是由隐喻组成的,如:crystal-clear, knee-deep,shoulder-high 等等。 词语成长的隐喻性是指词汇的多义性得益于隐喻,隐喻是词义成长、转变和引申的主要手段。 对于词汇的多重意思的讲解当中,我们可以把隐喻理论应用进来,让学生了解隐喻是词义发生延伸的重要手段。 这样我们就能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词汇。 在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把隐喻理论进行穿插讲解,并把它同英语词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2.2 概念隐喻对翻译教学的影响分析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 隐喻翻译效果的好坏对整部作品译文效果的影响很大,隐喻翻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师在隐喻翻译过程中,培养学生转化喻体形象、把隐喻转换为明喻、把喻体形象进行加注、或者省略喻体形象、添加喻体形象等方法进行隐喻的翻译。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用法差异,在汉语中不能一一找到与英语对应的词语。

例That man is another Shylock。 那个家伙是又一个夏洛克,为人吝啬。 因为夏洛克是文学作品中吝啬的形象角色。 所以在英美文学作者的翻译过程当中,一定要本着“映射对等”的原则来进行。 例张培基先生所译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 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从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对整个语篇的隐喻性,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隐喻已成为了文学作品当中一种常见的创作方式,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隐喻理论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好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

2.3 概念隐喻对语篇教学的影响分析

研究中发现,英美文学作品语篇中包含了隐喻性的表达。篇章从一句话,到一整篇著作,都蕴含了大量的隐喻成分。 概念隐喻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观察篇章内部结构的立足点。 使篇章研究与认知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深化了人们在篇章衔接连贯以及篇章理解方面的认识。 例如:诗歌《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诗集《山间》中的经典诗歌之一,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抉择。

诗歌《未选择的路》中运用了大量的的隐喻、象征等写作技巧在这首诗中,"LIFE IS A JOURENY" 就是用了隐喻的表达方法, 作者把"roads"作为论述的主休,用“路”来比喻人生的里程。 再如诗中的一些词或者句子的使用"travel","stood","looked down as far us I could","come back","took the one less travelled by"。 作品中“roads""travel""way" "JOURNEY","travel”等词的衔接,使诗歌在表达上看似简单,实则包含智慧与贤言。 所以在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时,要帮学生理解好“没有走过的路”的潜在的意思。 作者用路径选择来比喻人生。 隐喻是有助于表达诗歌主题的有效手段,可以使哲学在其深层含义渗透。 在语篇中,概念隐喻的使用能够保证语篇的连贯,同时能够使语篇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更容易理解。 将隐喻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英美文学篇章衔接及连贯功能的分析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4 概念隐喻对语法教学的影响分析

语法隐喻关注点是整个句子的表达, 而不仅仅是单个词汇的意思。 语法隐喻的使用能够大大丰富句子的语义,在大学英语的语法教学当中,隐喻理论的有效运用能充分让学生了解英语的隐喻思维模式,对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积极意义的。 下面我们看以下二个语句:Shanghai saw a hig fire./Sunday morning found him still unwell。 以上两句话可以表达为:There was a hig fire in Shanghai?./He was still unwell on Sunday.两句中的环境成分Shanghai 和Sunday都隐喻为感知者,即TIME/PLACEIS AN OBSERVER。 在我们的阅读当中,如果能认识并理解句子当中的概念隐喻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 理解文学作品当中所赋予的深层含义。

3.结论

概念隐喻在语言当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它还构成了词汇、句子、语篇的语言学功能,是人们认识世界开发思维的重要工具。 概念隐喻可以从语言的词汇、语法、语篇、翻译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的英美文学阅读能力。 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根据语言的具体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慢慢培养他们的隐喻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本文讨论了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大学英美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即在词汇、翻泽、语篇结构和语法四个方面的应用。 综上所述,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要深刻理解作品内容,领悟作品主旨,提高隐喻能力,就需要理解概念隐喻语言的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理解透过表而的语言现象,捕捉作品蕴含的文化信息, 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对概念隐喻的隐喻化的表达能力。

[1]朱淑媛.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改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概念隐喻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证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13-116.

[2]李蕊.概念隐喻与大学英语教学[J].海外英语,2010,08:126-127.

[3]王薇,左志军.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6:138-141.

[4]花蕊.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2:161-162.

猜你喜欢

英美隐喻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