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休市石口子水库工程坝址比选

2015-08-15常晓亮

山西水利 2015年7期
关键词:风化层口子龙凤

常晓亮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是山西省重要煤焦化工基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城乡工矿企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介休市的工农业供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和洪山泉水。近年来,降水量普遍减少,水资源补给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全市水环境日趋恶化,地下水降落漏斗范围已超过180 km2,水位下降达84.77 m,水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为阻止水资源动态进一步恶化,在调整用水结构、实施节水措施、严格用水制度等手段短时间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兴建石口子水库十分必要。

2 历史水库选址概述

石口子水库是开发利用龙凤河水资源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自1958年以来,省、地、县等有关水利工作者多次对龙凤河流域进行查勘、设计,先后提出过窄扣子、大栅、东崖底、龙凤姑姑塔等坝址方案。由于龙凤河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导致历次所选坝址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于自1958年起就开始筹建的龙凤水库(石口子水库)工程至今未能付诸实施。此次选址前对原选坝址进行了如下分析:一是出龙凤河峡谷后河道下游的姑姑塔和东崖底两坝址,由于国防油库输油泵站和管路迁建到坝址处,无法再建大坝。二是峡谷上游的大栅坝址河道纵坡较缓,库容相对较大,但大栅坝址的坝基、坝肩覆盖层及以下风化破碎岩层总厚度达40余m,坝基、坝肩渗漏问题处理难度较大,库区淹没损失大。交通道路工程的投资及建设难度很大,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场地布置以及材料运输问题难以解决。

3 水库选址

3.1 建库河段选择

3.1.1 龙凤河峡谷建库地形条件

龙凤河发源于沁源县王凤乡境内红沙崖山,由东向西切割绵山进入晋中盆地。龙凤河自东向西流至大栅村,该段河谷较宽阔,从大栅村以下流入龙凤河峡谷地段至介休市龙凤村附近,河道出山口后两岸逐渐开阔,从龙凤村向西北流经龙头、下庄、南张家庄、东段屯,于洪相村西北汇入汾河。全长52.1 km,平均纵坡15‰,流域面积556 km2。从南向北大致分为三段:上游段为分水岭至大栅,高程在1890~1300 m之间;中游段为龙凤河狭谷地段,高程在1300~1000 m之间,下游段为出山口至河口,高程在1000~750 m之间。工程选址拟定于介休市境内龙凤河峡谷。

龙凤河峡谷在上游大栅入口处高程为1300 m,石口子下游出口高程约950 m,峡谷总长15.5 km,总高差350 m,平均坡度22.5‰,其中上游8.0 km河道落差120 m,坡度15.0‰;下游龙凤河出峡谷出口前长5.3 km,落差80 m,坡度15.1‰;中间段长度仅2.2 km,为多级跌水,总跌差150 m,平均坡度68.2‰。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龙凤河峡谷上游约8 km河段和下游约5 km河段坡度较缓,有可能建库蓄水。中间约2 km河段由于坡度太陡,不宜建库蓄水;从上下游两段河道纵向比降来看,在同样的蓄水条件下,上下游两段回水长度基本一致,但上游段库区一部分在沁源境内,跨界施工有一定难度。

3.1.2 交通条件

从交通运输条件来看,上下游两段均位于高深的峡谷内,上坝均无公路,从介休到水库公路现仅通至龙凤峡谷出口。由于下游段离该出口比上游段近,交通道路工程的投资及建设难度相比较小,施工运输距离短,且离介休市较近,管理比较方便。

经分析比较,选择龙凤河出峡谷出口前5 km的龙凤河下游河段作为兴建水库枢纽工程的河段。

3.2 坝址选择

根据对选定的龙凤河下坝段河道沿线实地查勘,结合库容条件、建坝的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在龙凤河石口子处初拟了上坝址和下坝址两个方案进行比选。上坝址位于石口子上游河道,距龙凤峡谷出口约2.6 km;下坝址位于石口子下游河道,距龙凤峡谷出口约2.0 km。两坝址相距约650 m。

3.2.1 地形地质条件比选

上坝址河谷下部呈“V”型,底部宽约30 m,左右岸山体雄厚,岸坡自然坡度40°~80°。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平均厚约10 m,河床以上两岸均为寒武系灰岩,左坝肩基岩强风化层厚度3.0~7.8 m,河床段基岩强风化层厚度2.5~3.5 m,右坝肩基岩强风化层厚度5.0~8.8 m。上坝址下游约200 m处发育F5断层,上游约1.5 km处位于水库库尾发育F6断层。上坝址左坝肩处发育L7裂隙,裂隙延伸较长,隙宽0.2~0.5 cm,隙面平整光滑,无充填。

下坝址河谷下部呈“U”型,底部宽约80 m,左右岸山体直立,右岸顶部呈倒悬状,岸坡自然坡度70°~80°。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平均厚约12 m,左岸岸坡河床以上均为寒武系灰岩,右岸岸坡坝顶高程以下存在约8 m厚的砂卵石覆盖层。坝址左坝肩基岩强风化层厚度1.5~20.4m,河床段基岩强风化层厚度1.0~5.4m,右坝肩基岩强风化层厚度10.9~24.5m。下坝址下游620m,420 m,330 m 分别发育 F1,F2,F3断层,上游约 180 m处发育F4断层,上游库区右岸500 m范围内发育L1~L6六条大裂隙。

从以上地形条件分析,上坝址河谷下部呈“V”型,底部宽约30 m;下坝址河谷下部呈“U”型,底部宽约80 m,在坝型选择和坝高相同的情况下,下坝址工程量要比上坝址大得多,施工建设场地条件相对比上坝址好。下坝址左右岸坡直立,坝顶高程以上左右岸坡开挖高度在50 m左右,开挖工程量很大,且右岸顶部呈倒悬状,施工难度大;上坝址坝顶高程以上左右岸坡相对平缓,开挖工程量较小,施工相对容易。

从以上地质条件分析,上下坝址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厚度相差不大,下坝址稍厚。下坝址右岸岸坡存在约8 m厚的砂卵石覆盖层,基岩强风化层厚度10.9~24.5 m;上坝址右岸岸坡基岩裸露,强风化层厚度5.0~8.8 m,在坝型选择相同的情况下,下坝址右岸开挖工程量要比上坝址大。下坝址上游约180 m处存在F4断层,断层延伸到右坝肩,大坝存在安全隐患,且库区右岸为单薄岭,在大坝上游右岸500 m范围内发育L1~L6六条大裂隙,可能会增大右岸绕坝渗漏量;上坝址左坝肩处有L7发育,采取固结灌浆等工程措施处理后,对大坝安全基本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上坝址明显优于下坝址。

3.2.2 库容及经济技术条件比选

根据两坝址水位—库容曲线关系,在坝高基本相同时,下坝址库容要比上坝址大一些。经水文调算,在满足水库供水、灌溉任务的条件下,水库所需总库容约为250万m3。上坝址设计坝高66 m时,对应库容为264万m3;下坝址设计坝高61.5 m时,对应库容为266万m3,上坝址所需坝高要比下坝址高4.5 m,但由于下坝址河谷较宽,约为上坝址的2倍。以采用重力坝为例,经工程布置后,上坝址坝体底部设计长度为29 m,顶部设计长度为97 m;下坝址坝体底部设计长度为62 m,顶部设计长度为137 m。经估算,上坝址坝体混凝土总方量约9.5万m3,下坝址坝体工程量约16万m3,是上坝址的1.7倍。经分析,下坝址库容条件虽然好于上坝址,但投资要比上坝址大得多,不经济。

3.2.3 交通条件

从交通条件来看,上下坝址均位于高深的龙凤峡谷内,上坝均无公路,从介休到水库公路现仅通至龙凤峡谷出口。上坝址距龙凤峡谷出口约2.6 km;下坝址距出口约2.0 km,下坝址上坝公路要比上坝址短650 m。但从地形条件来看,下坝址两岸岸坡为垂直的陡崖,坝顶距离左右岸陡崖顶部平台约50余m,修建上坝公路开挖量很大,且从沟底到坝顶左右岸没有布置上坝公路的地形条件,在此建坝上坝难度很大。从地形看,上坝址存在修建上坝公路的条件,公路可从下坝址左岸下游约200 m开始起坡上坝,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推荐采用上坝址方案。

4 结语

通过对龙凤河建坝河段的地理位置、地形、河床纵坡等条件进行分析,选择了龙凤河出峡谷出口前5 km的龙凤河下游河段作为兴建水库枢纽工程的河段;综合比较该河段石口子处上下游坝址地形地质、库容及经济技术、交通条件,选定了石口子上坝址方案。

猜你喜欢

风化层口子龙凤
岩质边坡风化层的关键滑动面及其稳定性研究
近地表速度模型精度影响分析
一块钱
传统龙凤纹在当今首饰中的应用
龙凤双胎
合肥地区古近系红层岩土工程特性分析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坚决堵住随意调整预算的“口子”
龙凤珠宝LOGO征集活动
上海控烟条例二审稿被指“留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