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济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思考

2015-08-15

山西水利 2015年2期
关键词:永济市节水用水

刘 婷

(运城市水务局,山西 运城 044000)

近年来,永济市通过大力发展喷灌、滴灌、涌泉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促进了大棚西瓜、蔬菜、葡萄、香椿栽植等具有较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现代农业迈开了新步伐。但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田间节水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成为永济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1 节水灌溉现状

永济市作为水资源短缺地区,用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仅7 713万m3,而目前总开采量达12335万m3,年超采4622万m3。2010年,全市用水总量为11 240万m3,农田灌溉用水量达到 10 056 万 m3,占 89.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永济市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突出效益”的方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搞节水园区工程建设。目前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已有2.266万hm2,其中在引黄灌区发展防渗渠道节水灌溉面积0.533万hm2,在井灌区发展管灌节水面积1.533万hm2,在于乡、董村、伍姓湖三大农场发展喷灌节水面积0.14万hm2,在经济林区发展涌泉灌0.027万hm2,在棉花栽植区和大棚蔬菜区发展膜下滴灌0.033万hm2。节水灌溉面积占全市水浇地面积的58%。

尽管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较多,但能够真正实现田间节水的喷灌、滴灌、涌泉灌高效节水面积仅0.2万hm2。且管灌节水面积大都是埋设一根管道在输水过程不跑水、不渗水的低水平节水方式,最终能够节约的水量十分有限。

2 存在问题

2.1 经济成本过高

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均需要一定的设备配套和工程措施,投入较大。对于个别农户来说,投入太多,且收益不能立即见效。另一方面,水价不高,农民节水灌溉意识淡薄。同时,农业用水也没有指标限制,群众进行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不高。

2.2 认识程度不够

由于当地群众文化程度不高,仍坚持按传统地面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田间灌溉,使已建成的工程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同时,由于节水灌溉打破了原有的耕作方式,当地群众对节水工程产生了抵触情绪。

2.3 优惠政策不到位

节水工程投资大,群众力量十分有限。目前,除管灌外,高效节水工程大都由国家补助建设,但由于国家补助不高,还需政府、集体、群众自筹资金,而这些自筹资金到位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标准。

2.4 水权不明

目前永济市尚未建立起水权、水市场制度,用水还处于“大锅水”阶段,水权明确后,节约的水归个人所有,或储存下来再用,或出售给其他人,获得收益,群众积极性提高,必然促进节水工程的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大力推广高标准管灌工程

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继续把管灌节水工程作为建设重点,提高标准、提升质量、扩大规模,加快节水工程的发展。同时,在经济作物和附加值高的作物上,大力发展喷灌、滴灌、涌泉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以产出效益带动广大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推动节水灌溉发展。

3.2 提高节水灌溉意识

农民群众是节水灌溉的使用者、受益者。在节水灌溉发展中,要明确群众的主体作用。政府应结合当地资源和经济水平,以实施节水灌溉为目标,以提高群众受益为导向,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加大示范引导力度,提高群众的节水灌溉意识。

3.3 完善水价激励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水价格体系,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的价格体系,以价格杠杆作用抑制高额用水。对农作物基本用水量进行最低限额,对超额超量用水的实行高水价。根据当地地下水资源量和季节降雨变化,制定相应的调节水价,从多方面限制农业用水量,进而达到促进节水灌溉的目的。

3.4 建立水权、水市场激励机制

建立水权、水市场是近年来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举措,在永济这一水资源短缺地区,确立水权制度、建立水市场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在水权不能明晰的情况下,可通过由用水户组成的用水协会进行用水管理,水权属用水协会所有,用水户共同经营管理,达到推行节约用水,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

3.5 加大对节水灌溉的补偿力度

在节水灌溉发展中,应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大对群众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的补偿力度。一方面,对实施节水灌溉而节约的水资源带来的社会受益,由政府给予补偿,对节水工程进行投资建设;另一方面,由受益集体给予经济补偿,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自发建设节水工程,实施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同时,在节水工程自筹资金上做到全额到位,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建设。

猜你喜欢

永济市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永济市财政局:学党史办实事 转作风树形象
小跟“包”眼中的她
永济市:深入基层传达学习《条例》和《准则》
永济市:璀璨“廉”灯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