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城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

2015-08-15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海城市水土保持流域

边 杰

(辽宁省海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处)

1 海城市水土流失简况

海城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总面积2 734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98.68 km2,占总面积的25.55%,主要分布在市域东部的低山丘陵区。在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侵蚀465.89 km2,中度侵蚀125 km2,强烈侵蚀22.05 km2,极强烈侵蚀43.15 km2,剧烈侵蚀42.59 km2。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近2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活动频繁,人为水土流失呈现加重趋势,对生态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

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

海城市现有治理小流域86条,其中东部山区69条,西部平原区17条,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4 000 hm2左右。多年来,海城市的水土流失治理以建设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为目的,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原则,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全面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为主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了25条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投入资金达4 154万元,其中国家与省市补助841万元。综合治理面积17 240 hm2,其中,坡耕地治理284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1 460 hm2,发展经果林8 253 hm2,生态自然修复7 243 hm2,修建各类谷坊454座,实施小型河道治理39.2 km,修建作业路166.3 km。据测算,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可保水354万m3,保土36万t,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加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积极制订出台优惠政策,全力推进。从1999年开始,尝试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形式,加速“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据统计,目前共有1 100余户参与了“四荒”开发,治理面积9 300 hm2,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投入资金2.1亿元,有效地弥补了水土流失治理资金的不足,推动了水土保持良性发展。

为了有效巩固治理成果和减少人为破坏,我市注重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相关制度。据统计,2009年以来,共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30余起,检查建设生产项目86个,发出整改通知书23份,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50余项,对控制人为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持续开展,全市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996年的826 km2下降到目前的698 km2。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的科学布设与实施,山、水、田、林、路得到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特色种养殖业发展很快,使经过治理的每一条小流域均成为一个经济带,不但实现了蓄水、减洪、拦沙、保土,而且促进了山丘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3 主要做法及经验

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领导,并从优惠政策、机构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其主要做法及经验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3.1 整合项目,加强水土保持资金使用集中化

为了确保水土流失治理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我市在东部山区小流域治理中,通过对水利、林业、农业、国土等部门的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放于小流域,山、水、林、田、路综合规划,配套开展综合治理,实现了治一片、成一片的目标。如接文镇的王家堡村,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前人均收入不足1 000元,经过多年来的集中治理,共完成水土保持林333 hm2,蚕场改造187 hm2,建设果园台田800 hm2,栽植各类果树40多万株。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1.6万元,村民储蓄总额突破2 500万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和辽宁省文明村。从实践来看,通过项目整合,集中使用水土保持和涉农资金,可真正实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治理生态环境恶化的目标。

3.2 引导扶持,实现水土保持投入形式多元化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压力大,仅仅依靠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足。为此,我市结合实际,在加快水土流失治理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统一规划、承包治理、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拓宽投资渠道,逐步形成了培植、引进大户承包治理的思路。目前,我市个户承包治理的规模已由以前的几十亩、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几千亩,承包经营者由过去的农民、下岗工人发展到现在的企业法人。目前,全市由农民大户、农村合作社、企业等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形式参与“四荒”开发者达到1 100余户,累计投入资金达2.1亿元。我市最大的承包户天鹰果业有限公司,先后投入资金9 000万元,治理面积266.67 hm2,栽植各类果树15万株,年产量达200余万kg,果品已占领了东北市场,年创效益达600余万元。该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对推动大户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四荒”资源开发开拓了一条新路。

3.3 出台政策,不断推进水土保持监督规范化

在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中,围绕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市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海城市实施水土保持法暂行规定》《海城市违反水土保持法规案件行政处罚和查处程序暂行规定》《关于海城市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通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文件,确保了水土保持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还专门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水土保持执法队伍,配备了3台执法车辆以及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GPS等设备,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推进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为了确保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取得实效,加强了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管理,市里专门出台了“一费制”文件,规范了水土保持相关审批手续。

3.4 推广技术,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科技化

20世纪80年代初,海城市在岔沟小流域治理中,总结出了梯式镶嵌配置模式,实现了层层拦蓄,保水保土的良好效果。在以后的治理实践中,不断完善该模式经验,引进推广水土保持先进实用技术,加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科技成为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力保障。马风镇祝家村小流域通过引进技术,建设了沼气站1座,发展清洁能源,为全村提供生活燃料,使流域内的滥砍滥伐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3.5 营造氛围,确保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常态化

多年来,我市充分利用《水土保持法》颁布日、纪念日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法制宣传,宣传活动遍及全市的所有乡镇。通过宣传车、咨询站、电视讲话、报刊报道、现场采访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全民的法制意识,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4 结语

近些年来,我市的水土流失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与《辽宁省水土保持条例》,坚持综合治理、科学治理,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全面开创我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

[1]朱 科,王辅强.海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方法与成效[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1):22-23.

[2]朱 科.海城市王家村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做法及成效[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3):40-41.

[3]朱 科.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做法.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4(1):33-34.

猜你喜欢

海城市水土保持流域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压油沟小流域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