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西北缓坡丘陵风沙区低效林改造初探

2015-08-15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晋西北林分树种

杨 慧

(右玉县林业局)

晋西北黄土缓坡丘陵风沙区,是我国西北沙漠化南迁东移的边缘区域,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年降水稀少、干旱严重、风大沙多,造林立地条件差,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属我省的自然灾害重灾区。其地理位置和森林资源,是京津地区极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以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改变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目的,采取适生的阔叶乔木和灌木树种,进行了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了西北沙漠南迁东移,创造了我国在风沙线上以植被恢复为主、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范例。如右玉县的连续60年持续造林治风沙,就是其典型代表。

1 低效林改造的必要性

原雁北地区多年来营造的大面积小叶杨和沙棘灌木,由于受到强烈的自然和非自然因素影响,林龄、树龄老化成为过熟林,生长缓慢,树势衰弱,基本丧失了自我恢复能力,现已出现整株或整片衰退枯死现象。特别是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的用材林,被当地农民形象地比喻为“小老树”。改造“小老树”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该地区是首都北京的重要生态屏障,属国家“三北”防护林区域,改造低效林有利于遏制风沙,避免沙尘暴袭击京津,给首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保障给首都北京供应清洁生活用水的需要。该地区地处海河流域官厅水库上游,为首都水资源保护范围,改造低效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涵养水源,保证给首都的供水安全;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国家富强,当地人民生活幸福安逸,同样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

2 低效林改造方法与效益

对大面积“小老树”的改造,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开始实施。经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多次考察调研与技术论证,初步形成了以更新林种为主的改造方式,即在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对小叶杨“小老树”采取隔行、隔株或带状采伐,采伐迹地以适应该地区生长要求且表现良好的樟子松、油松和华北落叶松等乔木树种和以柠条为主的灌木作为主要更新树种,其改造成效明显。

2.1 生态效益

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小老树”低效林改造,调整了林分结构,更新树种抗逆性强,适应恶劣的立地条件,使原有林地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实践证明,将原有的小叶杨阔叶纯林改造成为针阔混交林是成功的。特别樟子松,据调查,大苗移栽后,年高生长一般可达40 cm以上,郁闭成林速度很快。

2.2 经济效益

对“小老树”低效林的改造,促进了林分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强化抚育、补植补种和针叶树种的更新,有效地调整了林分的龄级结构和林种结构,可观的经济效益也逐步体现。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改造的针阔混交用材林,目前针叶树种已进入生长高峰期,林木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得到了增加,经济效益明显。

2.3 社会效益

通过对“小老树”低效林的改造和其他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现已初步形成乔灌草结合、针叶与阔叶相嵌、中幼林和成熟林多元分布的林分结构,有效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强了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提高了造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人们安居乐业,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给予,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低效林改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晋西北“小老树”低效林改造,面积大,范围广,据调查,该地区多年来营造的以防风固沙为主的小叶杨防护林,目前已有超过80%的林分需要改造。尽管改造起步较早,但受投入限制,改造只是局部小范围的。在目前经济体制下,由于物价上涨和人工费剧增,对于大面积低效林分的改造,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的最大困难。针对此,需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3.1 分类改造

根据当地林业部门20多年来的试验探索,对低效林应实行分类改造:

对于分布在风口、沙丘等干旱区域的防护林,应主要采取林种更新措施进行改造。其配套措施:一是选择耐旱、耐寒、耐瘠、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或引进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二是提前造林整地,改善立地条件;三是设计合理的造林密度,采用植苗造林;四是加强幼林抚育,促进快速郁闭;五是保护好现有的林地植被,促进自然生态植被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

对于分布在沟壑、沿河两岸及丘陵区的低效用材林,应结合林分内的抚育、间伐,采用株间、行间、带状、块状的针阔混交和乔灌混交方式进行改造,以提高人工用材林单位面积的生产力,改善林分质量,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发挥林分的综合效益。

3.2 启动新项目

低效林改造涉及森林生态资源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借助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好机遇,在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项目治理工程、首都水资源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和国家公益林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规划启动低效林改造新项目。同时,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责任落实。

3.3 加强科学研究

经过多年试验探索,已取得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经验,对指导低效林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应调集科研力量,加强研究,探求快速高效的改造方法,进行示范与大面积推广。

3.4 加大资金投入

根据目前低效林改造上的资金困扰,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调动社会力量加大融资投入,为建设生态优美的晋西北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晋西北林分树种
树种的志向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树种的志向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论许光达在晋西北抗战的贡献
晋西北地区近6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晋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亚热带地区典型林分氮保留能力的差异及δ15N空间垂直分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