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零缺陷”理念的构建研究

2015-08-15张兰玲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理念大学生能力

张兰玲

(开封大学 马列德育教研部,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近几年,“零缺陷”及相关或相似的提法经常见诸媒体,主要用以描述各种活动的工作要求或圆满结果。工作要求方面,如“办文零差错、办会零失误、办事零缺陷”;重大活动结果,如“零失误是夺牌主要原因”“国庆阅兵:有一种精神叫‘零误差’”。最令人难忘的是2010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二号发射现场,“组织指挥零失误、技术操作零差错、设备设施零故障、任务软件零缺陷、数据判读零遗漏、完成任务高质量。”的标语赫然醒目,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人科学严谨作风的生动写照。事实上,“零失误”“零差错”“零故障”“零遗漏”“零误差”等,都是“零缺陷”思想在不同场合、不同角度的体现与运用。

1 “零缺陷”的基本内涵

缺陷,本意指欠缺、不完备。常用来表示某一事物或工作结果未达标准、不够完美。“零缺陷”是指基于经营宗旨和质量标准,以预防为主,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保证工作的各环节、各层面与各要素的负效应趋向于“零”,从而使工作质量和效益达到最优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零缺陷”由全球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普·克劳士比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最早应用于美国,1965年起在日本企业得以推广并发展成熟。1998年开始引入我国,其核心是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每项工作和每个环节都作为有机联系的过程,通过过程的再造和优化,使每项工作和各个环节都做到第一次就符合要求,通过教育和咨询,创建生命系统强壮的、以预防为主的可靠组织,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价值最大化。

2 构建大学生“零缺陷”理念的意义

2.1 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必备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适应现代需要所必备的科学品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科学行为和习惯。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许多国家都将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作为发展战略给予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全面发展与价值提升,而且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而“零缺陷”正是这些核心要素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突出体现。

2.1.1 “零缺陷”是一种科学态度和精神品质

“零缺陷”亦称“缺点预防”,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要求全体成员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按照标准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在管理和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按要求进行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向着更高的质量标准前进[1]。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将来进入哪个行业,无论他们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工作人员,都会面临如何提升工作质量、组织管理质量及个人生活质量等问题。从实事求是地设定合理的工作和生活目标,到不折不扣地达到质量标准,真正实现“零缺陷”,就意味着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严谨细致、认真探究、专注执著、创新独立,这些恰恰是科学态度和品质的核心内容。

2.1.2 “零缺陷”是一种科研作风和行为习惯

良好的科研作风和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真正意义上的体现。“零缺陷”意味着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意味着对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要做到工作的第一次和每一次都符合要求,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养成积极主动、精益求精、不懈探究、创新进取的工作作风和习惯。不论现在或未来,这都应该是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实践必备的基础要素。

2.2 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应有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能力结构体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一般职业能力、专业知识结构以及岗位实践能力等。对大学生而言,职业能力是他们求职创业并胜任工作的必备要素。调查表明,当前用人单位最为看中的大学生10项职业能力是: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团队精神、执行能力、专业素养、心理素质、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完善的现代知识结构、创新精神[2]。

2.2.1 “零缺陷”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实现 “零缺陷”,要求工作者必须具备规范、敬业、诚信、协作、创新、进取、高效、奉献等普遍意义上的职业道德。这是社会发展对各行业道德规范的迫切期待,这也是当代不少大学毕业生所缺乏的。

2.2.2 “零缺陷”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零缺陷”管理的理念之一是:为适应市场和消费者不断变化和提升的要求,企业的质量管理标准应是不断完善的动态平衡系统。这就要求员工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3]。大学生就业不仅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注重掌握工作中所需的非专业知识;不仅要会运用好已有的知识技能,还要善于及时吸纳、扩充新的本领,并有将知识技能及时转化为价值的能力[2]。

2.2.3 “零缺陷”特别强调团队协作精神

实现“零缺陷”目标,要求将企业或单位打造成一个高效率的组织,既敬业精干又严密协同的团队。只有团队的每个人都能按标准认真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才能使工作的每个环节正常运行,才有可能成就整个工作的“零缺陷”追求[4]。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选拔人才的共性考量,也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基础能力。

2.2.4 “零缺陷”应有高水准的专业素养和执行能力

专业素养既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包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实现产品在每个员工手中和每个生产环节的“零缺陷”目标,员工较好的专业素养是基础性条件,而执行能力则是按照既定要求,克服各种阻力,保证完成任务的能力。“零缺陷”要求工作者敢于挑战和善于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5]。这是大学生作为从业者把目标转为现实成果的关键能力,也是制定计划与实现目标的成功桥梁。

2.2.5 “零缺陷”需锤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各行业发展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企业能否顶着压力前进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看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还要看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大多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在应对扑面而来的种种矛盾时,往往表现得很脆弱。而培养“零缺陷”理念和工作能力的过程,正是锤炼他们专注负责、精益求精、敢于挑战、积极进取等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一旦养成“零缺陷”的品质与作风,就能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益,更会增强他们在竞争中的自信与优势。

至于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积极的工作态度、完善的现代化知识结构及创新进取精神等,无疑都是实现“零缺陷”工作所必备的品质与能力。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零缺陷”教育,对大学生锤炼职业品质、提升职业能力、顺利就业并出色的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3 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2.3.1 劳动者的“零缺陷”理念是保证经济社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质量问题已成为许多企业倒闭的推手,许多重大事故的致因,百姓生活与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甚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障碍。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因企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生产和管理质量的短视行为。培育劳动者的“零缺陷”意识和理念,大力开展“零缺陷”管理和工作,是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时代的急切呼唤,是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真正转化为造福人类成果的必要条件。它关乎各行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乃至生存竞争,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也关乎国民的健康、尊严与幸福。

2.3.2 “零缺陷”理念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呼唤

要想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占据世界经济、科技乃至国家竞争的制高点,就必须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责任重大。不论是探究科学理论、开展科学实验,还是掌握运用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从事行业管理和岗位操作,都必须注重培养“零缺陷”的科学品质和职业能力。大学应从学生入校,就着力培养其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争取一次做对的信念和一丝不苟的作风,独立创新的精神和按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每项工作的习惯等。

2.3.3 高校应在“零缺陷”管理方面起示范作用

“零缺陷”作为一种优秀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应由生产领域扩展到行政、服务、教育等各个行业。从单位组织到其中的个体,都要大力提倡和实施这种管理方法和工作理念。其中,高校应起到一个引领作用。通过“零缺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零缺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造就和输送各行业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和创新性途径。它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成就与价值体现,对社会和谐、行业经营、学校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等都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3 大学生“零缺陷”理念的构建途径

3.1 树立教职员工的“零缺陷”教育意识

高校培养学生的“零缺陷”理念是通过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的,是在教育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所以,教职员工首先应就培养学生的“零缺陷”理念达成共识。可通过开展专家讲座、教职员工专题培训、校企合作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教职员工认识培养学生“零缺陷”理念的重要与紧迫性,学习实践培养教育的方法,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用自身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达成共识。

3.2 开展“零缺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3.2.1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零缺陷”理念

通过讲座、参观、演讲赛、辩论赛、调查、访谈等多形式,线上线下课程等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深刻认识“零缺陷”的内涵、要义和实质,使他们尽快树立“零缺陷”理念,深刻理解“预防”产生质量、质量产生效益、满足标准要求、第一次就做对的道理;通过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培养专注负责、精益求精、不懈努力、不惧困难、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的“零缺陷”理念。如,引导学生阅读《质量免费》等克劳士比经典丛书,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识;宣传中国“零缺陷”工作的楷模,如“航天人”“大国工匠”等各行业模范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等。

3.2.2 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收获“零缺陷”成果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如通过“一日学习零差错”“课程设计零缺陷”等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零缺陷”的魅力,及其对提高自己科技素养、工程素养与职业能力的作用。

3.2.3 通过竞赛活动,促学生养成“零缺陷”作风

结合专业学习、企业实习、班级工作等,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每天积累;不忽略简单,于平凡中创新;确定合理标准,重视每个细节;不断改进、不懈追求,逐步养成零缺无陷、科学严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锻造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收获成长和幸福。

3.3 形成全方位的“零缺陷”教育系统

依照合力育人的教育原则,应将“零缺陷”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采取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方法,以达到要素协同、整体优化的最佳效果。

3.3.1 以人为本,形成“三全育人”的校内格局

“零缺陷”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增进学习成效、提升工作能力、争取全面发展、成就美好生活、符合社会需要。这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为此,应全面调动相关因素,搞好学校各部门和人员的相互配合。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形成校内开展“零缺陷”教育的整体格局:全体教职员工以身作则,在教书、管理、服务、环境等不同岗位上,共同创设“零缺陷”教育的良好氛围;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结合,将“零缺陷”教育的内容恰当地融合于教学之中;日常管理与文化熏陶结合,让“零缺陷”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巧妙地渗透于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党团培训与网络宣传相结合,专业实训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兼顾教育的不同层次和接受主体的实际收获。

3.3.2 横向贯通,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充分利用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学校、家庭、社会3大因素,使其构成一个横向贯通、环环相扣的教育网络。学校作为主渠道和重要纽带,应主动协调,运用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媒体网络等社会各界的有效资源,争取家长的积极支持,使家、校、社会各方面、各环节和谐联动,协调一致,改善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培养“零缺陷”品质的多种平台。

3.3.3 纵向衔接,关注教育主体的梯次进步

构建大学生的“零缺陷”的理念、能力和作风,归根到底,要充分调动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首先,高校教职员工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以自己对“零缺陷”理论的创新性学习和积极实践,感召和引导学生,把教育教学过程作为践行“零缺陷”理论、提升教育能力和实效的舞台,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同时应根据学生在大学各时段的特点和需要,充分调动其内在动力,引导其通过梯次递进式的学习和实践,养成“零缺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

3.3.4 运用契机,取得日常教育难得的成效

教育契机是指能对受教育者成长起重大影响作用或使教育教学过程发生转折的诸种要素的组合。及时把握并恰当的运用教育契机,开展能触动学生心灵的“难忘教育”,可以使教育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第一,紧扣国内外大事,如大型阅兵式、“神舟系列发射”“嫦娥绕月工程”“诺贝尔科学奖评奖”“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等,精心设计“零缺陷”主题教育活动,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心的“良性冲动”,引导他们积极实践,提升他们追求科学、探索创新的正能量,并使之化作科学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飞跃性积累。

第二,反思重大事故,如频发的矿难等各种生产事故;产品质量和管理问题引发的企业倒闭及人身财产安全事故乃至社会混乱等。引导学生深刻分析其原因,加深理解“零失误”实践的重要和迫切性,树立并坚定“零失误”实践的意志品质。

第三,利用实习实训,与企业协作,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学习、实践企业管理、操作规范,向身边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学习,在实习实训中深刻感受“零缺陷”的实质和意义,从点滴做起,树立质量意识,养成“零失误”作风,锻炼“零缺陷”工作的能力等等。

4 结语

高校开展“零缺陷”教育,有利于通过教育理念与方法途径的创新,引导学生培养“零缺陷”的管理理念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职业能力,使之成为知识扎实、品德高尚、善于协作、能力较强的创新人才,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单位和社会各种职业角色的转变,在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1] [美]菲利普.克劳士比.质量免费[M].杨钢,林海,译.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30-31;61-62.

[2] 靳媛,高博.大学生职业能力需求调查[J].科教导刊,2011(6)(上):209.

[3]汪中求,朱新月.零缺陷工作[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6;35-40.

[4] 缪建新.难忘教育”:一种新的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06(3):41.

[5]刘畅.关于高校发挥国家重大事件育人效应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理念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大学生之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